你在生活中會常常表揚孩子嗎?
你是不是希望通過表揚,強化孩子那些看起來好的、正確的、合適的行為?
你的表揚達到了你期待的效果了嗎?這種效果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
我們都知道孩子需要我們的認可和贊美,但是,如果表揚不當,卻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01
我常常聽家長說,孩子做一件事情時,總是時不時地就會回頭問媽媽:“媽媽,我做得對嗎?”“媽媽,我放這里可以嗎?”“媽媽,你喜歡我畫的畫嗎?”
與之相對應的,是另外一種孩子,他們玩積木時,會聚精會神地選擇不同的零件進行組裝,他們完全投入,也會因為不斷嘗試、組裝成功的過程,獲取內心的滿足感。
這兩者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是為了獲得表揚做事,而后者則是為了內在的滿足感做事。
過多的表揚,會讓孩子更注重外在的評價,削弱他們的內在動機,使他們無法享受發自內心的愉悅。這種表揚會讓孩子上癮,但卻會破壞能讓孩子獲得成就感、能力和自尊的自我激勵。
過多的表揚也會讓孩子變得沒有創造力、失去自我。一個經常被表揚的孩子,總是會去考慮自己的選擇是否可以取悅父母,他們會刻意避開那些不能取悅家長的選擇。
他們學會的是如何做讓他人喜歡的事情,而不是創新,他們希望達到成人的要求并獲得表揚,而不是嘗試新鮮事物。
02
在幼兒園里,我們常常發現一些平常表現很好、總是得到表揚的小朋友,會因為沒有得到老師的表揚而變得非常消沉,不再積極。
這是因為這些孩子習慣于接受頻繁的表揚,在沒有得到表揚時反而會產生焦慮——“老師今天沒有表揚我,是不是因為我做得不夠好?”
一些孩子會因為沒有得到表揚而不開心甚至大發脾氣,并且不再努力。一些孩子則一整天心不在焉,總是惦記著被表揚。
所以,對于經常得到表揚的孩子,那么沒有表揚就意味著懲罰。
03
在我們的表揚中,大部分都藏著“要改變孩子”的動機。
比如我們跟孩子說:“你今天真乖啊,吃得又多又快!”,背后想要傳達的信息可能是:“我希望你可以一直吃得這么多這么快!”
而且這樣的表揚通常隱藏著批評。“你今天真乖啊,因為你吃得又多又快”看上去是句表揚的話,但卻隱藏著批評:“如果你不能吃得又多又快,你就是不乖”。敏感的孩子會捕捉到我們的表達,他們十分清楚我們接納的是什么、不能接納的是什么。
小齡的小朋友為了得到成人的關注和愛,就會盡量去做那些被成人接納的事情。
在幼兒園里,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孩子“狼吞虎咽”,就是因為老師常常會去表揚那些吃的多、吃的快的孩子,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孩子們就會盡量吃得更多、更快,而忽視了自己的身體感受。
每個孩子的食量是不同的,細嚼慢咽也會對身體更有利,當孩子一味追求老師的接納時,甚至會傷害到他們的身體。
而大一些的孩子,能夠迅速聽出家長的批評以及想要操控自己的意味,他們會迅速樹立起心理防御,和父母處于敵對狀態,到最后可能根本不記得表揚,只記住了批評。
而且表揚通常是“你表現地怎么樣、你看起來怎么樣”,這樣的語言,更像是一個高高在上的人對另一個人的評價和評判,這會讓對方覺得你更聰明、懂得更多、更有經驗,而自己則遠遠不夠聰明、做得不夠好。
所以,過多地表揚孩子,帶著“想要改變孩子”的目的去表揚孩子,都不能如我們所愿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反而會使孩子過于依賴外在評價,甚至會強化孩子的自卑感。
相信各位家長在不同的書籍和文章中已經學到了很多表揚孩子的方式,比如表揚要具體、表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結果等等。
這些都可以避免孩子過度重視外在評價。不過兔媽發現,當孩子興沖沖地跟我們分享喜悅時,我們卻用這些固定的話術回復時,總是過于理性,就像給歡呼雀躍的孩子頭上倒了一盆冷水。
所以,比起說什么,我們的狀態和情緒更重要。
比如孩子搭好了一個積木興沖沖展示給你的時候,比起你冷靜地告訴他:“你剛剛很認真地把積木搭好了,我覺得你很棒!”
不如和孩子興奮地擊個掌,一起跳個舞;或者很真誠地請教:“你快來告訴媽媽,你是怎么做到的?”
當然,比起表揚,我們還有更好的肯定方式——
1、傳遞我—信息
傳遞“我-信息”會讓孩子具體知道自己的行為帶給我們具體的影響是什么,這種信息是我們感受和情緒的自然流露,并沒有批評和操控孩子的意味。
一個完整的我-信息是:孩子的具體行為+這個行為帶給我們的感受+為何會有這樣的感受
比如,孩子今天沒有像以前一樣起床碰碰這個、碰碰那個,遲遲不洗漱。
我們常見的表揚可能是:“你今天早上起來就洗漱了,真是太棒了!”
我-信息:“你今天早上起來就去洗漱了,這讓我感覺很好,因為不需要擔心我們會不會遲到。”
當孩子做的一些事情讓我們覺得感動、溫暖、有愛時,不帶評價和試圖改變他們地表達出來,這樣會讓孩子感覺很好。
2、發自內心的贊賞。
當然也不必時刻想著自己是不是表達恰當,只要我們不是試圖改變或者控制孩子,而是我們發自內心的“贊賞”,即使我們沒有很具體地描述也沒有關系。
3、在日常生活中,多向孩子表達關注、喜愛
當得到夸獎和表揚時,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感受都是好的,所以希望得到更多這樣好的感受。
但是如果我們只在孩子“聽話”、“取得好成績”等特定情況表揚孩子時,孩子就會覺得:只有我......(聽話、成績好等等)時,我才能得到肯定和表揚。這樣就會導致孩子在某方面過度依賴外部評價。
所以我們也要在日常生活中,用各種方式表達對孩子的喜愛和欣賞。
比如每天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當孩子和我們說話時,很耐心地聽他說;睡前給孩子做簡單的按摩等等。
直接向孩子表達我們的喜愛:“我特別喜歡你,喜歡你笑起來的樣子、喜歡你走路的樣子,喜歡和你一起玩.....”
表揚不當,會讓孩子過度依賴外在評價,也會使孩子更自卑。比表揚更好的肯定方式,你get了嗎?
下面是課后小檢測:
請你根據下面提供的情景,嘗試表達“我-信息”,我們的育兒老師會給大家“批改作業”哦~
今天你在做飯的時候,孩子沒有像以前一樣一直呆在你身邊,要求你陪他玩。而是在旁邊安靜地自己玩,這讓你可以安心做完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