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溺愛卻會把孩子推入深淵。很多人會認為自己的孩子怎么疼愛都不過分,而無休止的疼愛很可能會轉變為'溺愛',以至于自己都分不清楚是尊重孩子還是在溺愛孩子。
溺愛不是愛,是披著愛的外衣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目的是為了培養其獨立性,家長必須要把握好尊重和溺愛的界限,用自身正確的指導,讓孩子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1、為孩子包辦替代一切
有些家長總是認為孩子太小了,不懂得自己做選擇,孩子稍微撒撒嬌,家長就沖著過去把孩子應做的一切包攬在自己身上。也有一部分家長認為自己就應該為孩子鋪排好一切,讓孩子安心讀書,只把成績提上去就什么都不用管。
這是在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行'包辦替代'之實。
他們不舍得孩子勞動,一遇到生活中的問題,第一反應就是:'孩子還小,疼都來不及呢,還讓他做這么多事。'為了哄孩子睡覺,隨口就答應孩子買玩具、去游樂場,不顧自己的能力滿足孩子想要的一切;不斷遷就孩子,就算是吃飯、睡覺、外出消費也要按著孩子的意愿來做。
2、過度關注使孩子變得'高人一等'
有些家庭里,孩子不是'養'出來的,而是'捧'出來的。晚上孩子要什么給什么,父母給孩子大量的零花錢,縱容孩子無節制的消費、沒有規律的飲食、不顧后果的言行。家里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爸爸媽媽可以節衣縮食,但是給孩子叫買最貴的球鞋,買一個大蛋糕,送禮物。
這樣的家庭以孩子為中心,把孩子當成'小太陽',這樣孩子也會越來越看重自我,不懂得照顧他人的感受,未來走向社會也會處處碰壁。
3、不管教孩子,忽視孩子的缺點和不足
溺愛孩子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不管教孩子,無論孩子做錯了什么事兒,家長都處處袒護孩子,總是以'孩子還太小,不懂事'室內的理由來將孩子放置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不讓孩子受到任何的批評。
忽視孩子缺點和不足,還是在未來更可能會美化自身的缺點,給孩子犯錯提供了一個'溫床'。家長對孩子的管教應該以溫和的鼓勵為主,同時不要忽略糾正孩子的錯誤。
現代的教育理念都圍繞著'尊重'展開,尊重孩子的選擇、尊重孩子的想法、與孩子平等相處交流。很多家長也將之封為金科玉律,但是卻沒能把握尊重與溺愛之間的界限,把握不好就會變成溺愛。
· 案例:
暑假期間,老張一家一起去游樂園玩,等到要返程的時候,女兒一直在湖邊挖沙子,挖得樂不可支,怎么拉都不走,叫她她還發脾氣來。
女兒把沙坑里的沙子挖得到處都是,把褲子和鞋都弄得臟兮兮的,爸爸訓斥了一句:'要走了別讓所有人都等你。'
還沒等到孩子反應,媽媽就在一旁拉著丈夫說:'就讓孩子玩玩嘛,只要她開心就好?。?爸爸直言這太慣著孩子,媽媽卻不以為然:'這不叫慣,就是尊重孩子呀!'
看著妻子語重心長的模樣,爸爸也不好再說什么。
很多人都想這位媽媽一樣,錯誤地把'溺愛'與'尊重'劃上等號,這分明就是在寵著慣著孩子,卻用'尊重'來欺騙自己。
尊重不等同于溺愛,家長需要把握尊重和溺愛之間的界限,做好平衡才能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1、尊重孩子講究'平等'
尊重孩子,核心指的就是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自主做事,自主決定,以及給予孩子個人空間,不能什么事都去干預。很多人都會忽略'尊重'中的一個重要性質,那就是——平等。
對于孩子而言,父母不應該總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指手畫腳,而對于父母來講,尊重也不是低聲細語的唯唯諾諾,而是將雙方處于一個平等的層面上,父母要尊重孩子,孩子也要尊重父母,這種關系是雙向的。
2、溺愛孩子是忽視約束和管教
溺愛就是對孩子的所有行為都不進行約束,忽視了管教,以至于孩子缺乏對'對與錯'的分辨能力和理解能力。
很多孩子都是家中的獨苗,所以父母就更想把家里所有的好東西都給自己的孩子,這樣確實能體現父母對孩子的愛,殊不知這樣的愛也會有'毒性'。使孩子慢慢變得目中無人,性格變得自私冷漠,并且會導致內心非常脆弱,抗挫能力低。溫室里的花朵承受不了任何打擊。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尊重和溺愛這本質的差別就在于是否對孩子的言行進行約束和管教。尊重孩子和管教孩子并不矛盾,給孩子一定自主空間的時候,也要注意家長自身的教育和引導作用,尊重不等于放縱,過度會變成溺愛。
1、不要以年紀小,作為對孩子大包大攬的借口
溺愛型父母永遠都覺得孩子是自己的小寶貝,總是用'孩子年紀太小'來作為借口。雖然孩子無法獨立完成很多事兒,但是父母都必須要給孩子自主嘗試,獨立思考的空間。
把握對孩子管教尺度的一個好方法就是:這孩子的實際能力,給孩子安排不同的任務。首先要讓孩子有事做,不要包辦代替,其次讓孩子有自由發揮的空間,挑戰性也不應太大。
比如,上幼兒園的孩子,家長可以讓他幫忙疊衣服,收拾家里的玩具。等到孩子上小學中學的時候,就可以讓他做更多家務,掃地拖地,幫家人擺碗筷,這些都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
2、再亂發脾氣的孩子,不輕易妥協
如果孩子亂發脾氣,甚至是無理取鬧,那么背后一定有他們自己的目的和意圖,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再去回應,對于亂發脾氣的孩子,不應該輕易退讓,妥協。
溺愛孩子的父母,總會無條件的滿足孩子提出的各項要求,盡管是無理要求,父母也都會盡全力滿足。
所以,家長在答應孩子一些要求的時候,首先要分析這個要求是否合理,而且還要考慮到自己實際的能力。教育孩子懂得在適當的場合提適當的要求,這才是真正的人生教育。
3、面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少一些不耐煩
一些家長總認為孩子不懂事會搗亂,所以不敢讓孩子做事。另外一方面是,覺得孩子不懂得體會父母的辛勞,滿月孩子什么活都不干,這是非常極端的兩種想法。
當孩子面對挑戰的時候,他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給予的知識和安全感,所以常常會通過無理取鬧等行為了引起父母對他的關注。
尊重孩子,就是要多聆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注重耐心的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即便孩子的思想顯得非常單純幼稚,家長不但不應打擊他的積極性,更讓耐心地幫助孩子成長,獲得孩子的信任和理解。
我是奶嘴媽媽育嬰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