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作者:賀成寬|內蒙古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五湖四海的戰(zhàn)友穿上綠軍裝,來到部隊這個大家庭 。一顆紅心頭上戴,革命紅旗掛兩邊,形象地描繪了當時部隊65式軍裝的簡潔大方。從棉布到后來的“三合一”的確良夏裝和滌卡面料冬裝。那時的軍裝一度成為地方青年的時髦服裝,堪比現(xiàn)在的名牌服裝。如擁有一頂解放帽子或一件軍裝可當作驕傲的資本,那神氣勁不亞于現(xiàn)在戴一頂美國職業(yè)棒球聯(lián)賽的“MLB”或“快樂狐貍”棒球帽。那是物資相對匱乏的年代,兵多軍費少,可錢少樂趣多,軍營“八大怪”就是戰(zhàn)友們在業(yè)余時間或訓練之余總結出來的,也是軍人當時區(qū)別于老百姓的一些怪異之處。這些不同之處卻是那個年代軍營的生活縮影和時代印記。也反映了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一代代軍人真實生活和訓練的苦樂年華。
當兵八大怪:褲筒肥的像麻袋,沒事扎根破腰帶,走路還要有人帶,吃飯的動作像比賽,穿膠鞋打領帶,被子疊成豆腐塊,被褥不分里和外,跑馬的被子兩頭蓋,洗了帽子吹圓了曬。那時的軍褲,又肥又大,猶如一只麻袋。在那個買布憑票的年代,老百姓自己做褲子一般不會做得寬松肥大,既影響美觀,又浪費布料。當時部隊不像現(xiàn)在,服裝品種多樣,有作訓服、迷彩服、常服、禮服、體能服等之分,不管干啥,一套軍裝穿到底。當時軍褲布料彈性差,為確保官兵摸爬滾打時褲子不礙事,軍工廠特意將軍褲制作肥大一些,穿在身上確實像兩條咣咣當當?shù)拇舐榇1M管褲子像麻袋,但穿著確實舒服實用,下蹲不用擔心開襠,行軍跑步或訓練時不用擔心卡襠。
帽子之所以吹成球狀曬,這是老兵們在實踐中總結出的簡易方法,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干得快,千萬不要嫌麻煩。部隊是個戰(zhàn)斗集體,隨時要準備打仗,任務說來就來,每個軍人必須保持嚴整軍容,方能聞令而出,動若風發(fā),任何細節(jié)都不能馬虎……作為軍人,原來曬個帽子也不是個小事。周日搞衛(wèi)生,我特意向班里的老兵請教方法,洗干凈帽子后,憋足氣,鼓起腮幫子往帽子里面反復吹氣,盡量吹得最大,掛在晾曬衣服的鐵絲上,一眼望去一半綠一半白,像一串鼓起肚子呱呱待叫的癩蛤蟆,形成一道奇特的風景線。圓鼓鼓肥嘟嘟的帽子掛在鐵絲上,任陽光親吻,風兒搖擺,果然干得非常快,再也不怕驟然哨響了。說起被子之怪,一般普通人家的被子面和里有明顯的區(qū)別,顏色也不同。那時家中的被面多為紅色、藍色或大花布,里面是白色的較為普遍,質地多為棉布或綢緞。年輕人新婚的被子還會繡上鴛鴦戲水的彩圖、龍鳳呈祥,意為成雙成對,恩恩愛愛,百年好合。而軍人的綠被子卻面和里都是一樣,也許是特殊職業(yè)關系,講究簡潔統(tǒng)一。
那時當兵3年,就一床被子,天天使用,加上頻繁的野營拉練,背著背包到處跑,走累了不管在哪,將背包扔地上當?shù)首幼匀蝗菀着K。本來被子臟了需及時清洗,可對于軍人來說,有些難言之隱。部隊評比內務衛(wèi)生,關鍵一項是看床上的被子。新兵入營后,每天起床就需打理被子,將其反復推壓揉拉,方能將被子定型,成了漂亮耐看的“豆腐塊”。記得新兵疊被子是最辛苦的一項內容,不僅需要有耐心還要細心,疊好的被子棱角分明、尺寸統(tǒng)一,要達到三齊一平的標準。剛領到的新被子棉花萱,很難成型,老兵教給我們把被子潑上水,用磚塊和木板壓上幾天。效果果然不錯,好整多了。周末休息,老兵都拿出去曬被子,新兵不敢曬。被子實在臟的不行才洗,因為一旦清洗,四處又會皺巴巴的,需要重新折騰好長時間,才會恢復原樣。再一個是,那時洗完被子還要縫,大多新兵都不會針線活,要是沒縫好,被子就更難疊了,所以能不洗就盡量被子不洗,反正被子不分里外前后,索性蓋臟了里面再換外面,蓋臟了這頭再換那頭。這樣,一床被子里外前后可調換四次。

“膠鞋別在被包外,臉盆洗腳還盛菜,水壺當做熱水袋”。以前部隊行軍拉練每人背上一個被包,后面別一雙膠鞋備用,在戰(zhàn)斗影視劇里經常會看到這種鏡頭。班里戰(zhàn)士每人洗臉洗腳用一個盆,記得過節(jié)吃餃子,要從炊事班把餃餡和面打回班里,各班自己包,包好拿到炊事班煮好回班里吃。班里沒有其它可用的盆,就用臉盆里鋪幾張報紙打餃餡和面,那時也沒有食品袋。有的班懶得去排隊煮餃子,就在班里火爐上用臉盆煮著吃。盡管這樣戰(zhàn)士們都吃嘛兒嘛香,身體倍兒棒。“站崗不站第二崗,當官不當司務長,當兵不當副班長”,班副班副,只管內務.班副班副,吃完飯就上鋪。因為晚上站崗無論是正數(shù)第二班還是倒數(shù)第二班崗都讓人很難受,都會耽誤兩三個小時睡覺時間。每班崗一個半小時,開始第二班剛迷糊著叫上崗,前后折騰二三個小時。倒數(shù)第二班崗,下崗也睡不好了,剛睡一會兒該吹起床號了。司務長雖然是官,但在部隊里提拔要比軍事干部慢一些,每天就管著吃喝拉撒的一些小事,很難干出突出的成績。“新兵下連,老兵過年,老兵退伍,新兵跳舞”。部隊每年都有新兵補充,新兵集訓完要分到各連隊。新兵下連老兵就輕松多了,什么跳水、掃地、環(huán)境衛(wèi)生、幫廚、掏廁所都由新兵干了。每年老兵退伍后,新兵就成為老兵了,可以輕松一些了。“參謀不帶長,放屁都不響”。部隊的級別分明一級管一級,而參謀、干事之類的軍官沒有帶兵和指揮的權利,也就不足為奇了。“只要不出操,就是扛鐵鍬,不管星期幾,就是不休息”。部隊除訓練之外,繁雜的事也很多,總有事干,基本是全天候工作制。“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體現(xiàn)了部隊是一個大熔爐,能讓每個戰(zhàn)士百煉成鋼,成為保衛(wèi)祖國的鋼鐵長城。“圓中有缺,缺中有圓,一家不圓萬家圓;甜中有苦,苦中有甜,一人不甜萬人甜”。這是軍人奉獻精神的體現(xiàn),犧牲我一人,幸福萬家人。“當兵不習武,不算盡義務,武藝練不精,不算合格兵”。當兵就是保家衛(wèi)國,不練就過硬的本領履行好應盡義務和職責,就不算合格兵,所以對訓練要求很嚴,標準也高。“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兩眼一閉,提高警惕”。軍人是為國家和人民站崗放哨的,必須時刻準備著,有人說軍人是24小時工作制,一點也不為過。“上面一個屁,下面累岔氣”。反應出軍人的執(zhí)行力強,行動堅決,反應速度快,標準比較高。但要正確決策,不然,讓弟兄們都白干了,瞎忙活。“白天兵看兵,晚上數(shù)星星。”過去師以下單位沒有女兵,不像現(xiàn)在軍艦都有女兵,那時大都是清一色男兵,尤其是住在高山海島連隊,對異性的渴望可想而知。當年,我們部隊為團級單位,營區(qū)沒有女廁所,每當有慰問團下團里慰問演出,就要”征用“一個男廁所,掛上“女”的標識并派戰(zhàn)士站崗。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社會上開始流行喇叭褲、雞腿褲,這肥大的軍褲顯得不合潮流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部隊也不例外。部隊愛美的女兵就偷偷把褲子改瘦,穿在身上果然比原來好看,尤其是腰身和線條都映襯出來了,讓男兵們看得又羨慕又眼熱,個別膽大的男兵也學著改褲子。為此,部隊三令五申,大會小會、晚點名真沒少說,嚴令禁止私改軍服,誰改就批誰,可挨批歸挨批,改瘦的軍褲也改不回去了,仍有人是照穿不誤。記得每個連隊有臺縫紉機,專門有一名會縫紉活兒的戰(zhàn)士為戰(zhàn)士們縫補衣服。后來出現(xiàn)改軍服現(xiàn)象也派上用處了。我們騎兵部隊下發(fā)的褲子是馬褲,不像步兵的褲子好改,褲子臀部和大腿部位都是雙層布“井”字縫制,很難拆和改,改完的效果也不太好,但也照改不誤。不過實踐證明,穿著瘦腿褲訓練是很難做翻越障礙等抬腿動作,真要上戰(zhàn)場打仗就更不行了。不過有人非常喜歡穿這種肥大的軍褲,那就是孕婦,現(xiàn)在軍旅電視劇中常有軍嫂懷孕后穿肥大軍褲的鏡頭。
改革開放后,人民逐步富裕,祖國日益強大,軍中的“怪”早已成為歷史,解放帽1985年就被大蓋帽取代了;軍服也由單一化變?yōu)槎嘣河卸Y服、常服、作訓服、體能服等等。如今被子用上了拉鏈,戰(zhàn)士們再也不用為縫被子而愁了,服裝更是越來越實用合體,每個人都有自己服裝發(fā)放數(shù)據(jù),軍需助理員發(fā)服裝時,點開一看便一目了然,官兵再也不用擔心號小號大了。
無論是軍中“幾怪”或順口溜,無不折射出一個時代的顯著特點,散發(fā)出濃濃的軍旅氣息。今天,我們的黨和國家不斷推進強軍事業(yè),始終聚焦備戰(zhàn)打仗,鍛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必勝的精兵勁旅。中國軍隊,換羽重生,正闊步邁向世界先進軍隊之行列……
作
者
簡
介
賀成寬,就職于中國人民保險。軍旅生涯14載,衛(wèi)國戍邊于大漠邊關。曾經把青春熱血融入祖國的綠色長城,把汗水灑入了火熱的軍營。喜好文學、讀書的我向往詩和遠方。
★★ 平臺簡介 ★★
【阿拉善文學】是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文藝兩新”合作平臺,阿拉善盟作家協(xié)會、阿左旗文聯(lián)聯(lián)合推薦原創(chuàng)文學平臺,為《阿拉善文學》期刊推選優(yōu)秀作品及新人。公眾平臺不限年齡、地域,為作家、詩人、文學愛好者等提供原創(chuàng)文學作品免費編輯、分享發(fā)布、推廣展示等服務。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