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養生保健的意識越來越強,經常看見人們水杯里泡著各種各樣的東西,如枸杞子、菊花、胖大海、檸檬、玫瑰茄、淡竹葉、蒲公英、玉米須等等。我們國家提倡治未病,養生保健也屬于治未病的范疇,但是您吃對了、用對了嗎?我們今天就說說玉米須。
玉米須從中藥學角度講,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 Zea mays L.的干燥花柱和柱頭。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夏、秋二季果實成熟時收集,除去雜質,曬干。以柔軟、光亮者為佳。作為藥食同源的玉米須,性味甘,平。歸肝、腎經。具有利尿消腫,利濕退黃功能。用于治療水腫尿少,濕熱黃疸,頭暈目昏。一般醫生處方用量15~30g。其化學成分主要含烷烴類,亞油酸乙酯,甾醇等,還含皂苷、生物堿、氨基酸、多糖等。
現代藥理研究認為玉米須具有利尿、降糖、抗腫、抗菌、抗氧化、解熱等作用。特別強調的兩點,一是利尿作用:玉米須作為利水滲濕類中藥,可非常顯著地增加尿量,并可提高尿液中的K、CI的含量,對Na含量無明顯影響,其利尿作用雖不及速尿強,但卻比速尿作用持久[1] 。二是降糖作用: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玉米須水煎液降糖作用機制是通過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促進糖原合成,減少糖原分解,增強肝臟、骨骼肌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改善胰島素的抵抗作用[2]。
綜上,玉米須可以適量的泡水喝,但是長期泡水飲用,可能會使鉀離子的過多流失,造成水電解質紊亂。建議我們在蒸玉米的時候,連皮帶須一起蒸,這樣玉米須及玉米皮中的成分都不丟失。
參考文獻
[1]竇傳斌,杜鵑,許啟泰.玉米須多糖的利尿作用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26(3):35-37.
[2]吳晨曦,董文婷,霍金海, 等.玉米須水煎液對Ⅱ型糖尿病大鼠胰島素抵抗的影響[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8,34(6):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