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因戰亂、政治斗爭、權力斗爭、領土擴大、經濟發展、舊都不適合生存等等原因而遷都的事屢見不鮮。
夏商的都城都是在河南一帶,夏因文字的缺失都城已不好考證。我們從商開始說起。
公元前1700年左右成湯在以戰車70乘,死士6000人發動的鳴條之戰擊敗夏桀,建立商朝,建都亳(具體哪里有爭議,反正在河南境內),以后的商王因權力斗爭的原因頻繁遷都,直到公元前1300年左右,商王盤庚最后遷都于殷(河南安陽)才相對固定下來,我們將之稱為殷商,發現的遺址稱為為殷墟。時時彩平臺
武王伐紂以后,定都灃鎬,灃京為周文王所建,是宗廟和園囿所在,鎬京為周武王所建,是政治、經濟中心,它們隔灃水東西相望。灃鎬一直到周幽王時期,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被趕走,即位的周平王因灃鎬被犬戎所毀,只好東遷雒邑(河南洛陽),稱為東周。
秦的都城在商鞅時遷移到商鞅督建的咸陽(西安西),此后到秦滅亡,一直是秦國都城。漢滅秦后,建都于長安(西安西北),西漢末年,漢長安毀于戰火,被赤眉、綠林軍燒毀,東漢劉秀建立東漢把都城從被毀的漢長安遷到洛陽。
三國時,曹魏定都洛陽,蜀漢定都成都,孫吳定都建康(江蘇南京)。西晉同樣定都洛陽,衣冠南渡的東晉建都建康(南京)。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從為順利漢化把都城從平成(山西大同)遷至洛陽。
北宋定都汴京,靖康之變后宋高宗遷都臨安(浙江杭州)。金國完顏亮奪位成功,把都城從會寧府(黑龍江哈爾濱阿城區)遷到中都(北京),金末遷到汴京(河南開封)。
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金陵應天府(江蘇南京) ,靖難之役后,朱棣遷都燕京應天府(北京),金陵應天府(江蘇南京)為留都。
后金最初定都赫圖阿拉城(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老城村),后遷都沈陽,進山海關后定都北京。北洋政府1912年定都北京,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1937年遷都重慶,抗戰勝利后1946還遷南京,1949年曾分別遷都廣州、重慶、成都,最后遷往臺北。
中華人名國共和國成立,定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