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上了年紀,即使你不情愿,但身體機能也會發生變化,在我們印象中,老年人總是睡得少,起得早。這就讓有些人感覺焦慮了,因為畢竟在大家認知里,健康的睡眠得睡夠八小時啊,這睡得少,是不是代表不健康,是不是就會傷身體呢?
其實老年人睡得少不代表不健康。美國睡眠基金會最新研究發現,18歲到64歲之間每天應該睡7到9個小時,而65歲以后每天只需睡7到8小時。
50歲后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相較于睡7小時的人來說,會增加70%患上中風的風險,如果睡眠時間少于4小時的人,也會比睡足7小時的人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
可見睡得過多或是睡得過少都會比同齡人增加患病風險。50歲后,最佳的睡眠時長則是7小時,并不是大家認為的黃金8小時。
我們身體里有一個生物鐘,它是影響睡眠的晝夜節律系統,而身體的體溫,皮質醇和褪黑素是影響晝夜節律的重要因素。當過了50歲后,身體里這影響睡眠的三因素會比年輕人提前一個小時左右。一般來說,年輕人的體溫在晚上10點時會達到峰值,然后從頂峰慢慢下降,此時身體接收信號就開始準備睡覺了。
而老年人的體溫大約從晚上9點就開始下降了,甚至下降得還要早些。同理,早上老年人的體溫要比年輕人早上一個小時,而皮質醇和褪黑素的變化趨勢也和體溫類似,這就導致了老年人最佳睡眠時間要比我們熟知的黃金8小時少一個小時。
因為當人上了年紀后,血液也會變得越來越黏稠,如果睡眠時間太長,就會讓血液變得更加黏稠,影響血管健康。當過了50歲后,睡眠時間越長,越容易患上糖尿病,高血壓,老年癡呆等疾病。研究發現睡眠時間4到9小時之間,睡眠為7小時是死亡率最低的一個時長。
其實每個年齡段都有著自己適合的黃金睡眠時間,8小時不過是一個平均值。嬰幼兒的睡眠時間是18小時,到了兒童的睡眠時間就是10到12小時,青少年為8到10小時,成年人則是7到8小時,而老年人則為7小時左右。
其實睡眠時長只是一方面,好的睡眠還需要看睡眠質量。
1、入睡時間快,上床后半小時內就可以睡著;
2、睡眠過程中很少會醒來,即使醒來時間也不會超過5分鐘;
3、起床快,醒來不會賴床;
4、白天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
如果你滿足以上四點,說明你的睡眠質量很好,就不用糾結是否睡夠八小時了。如果你睡眠質量不好,不易入睡,可以試著用以下方法來改善:
堅持適當運動,運動可以促進深度睡眠,但是要記住不可在睡前做過于劇烈的運動;
睡前不要吃得太飽,不要睡前吃宵夜,晚飯時間最好在睡前三小時,如果吃太飽,會刺激大腦 讓大腦處于興奮狀態,不利于入睡。
最后,強調一下睡眠環境也很重要,要保證臥室光線溫度適宜,環境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