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方:辛夷10克(包煎),蒼耳子6克,鵝不食草6克,細辛3克,烏梅20克,蟬衣10克,黃芩10克,百合20克。
1辨癥狀加減
(1)病人鼻塞流涕重者,加白芷10克、薄荷10克增強宣通鼻竅、疏風散邪的功效。
(2)鼻癢、眼癢者,加路路通10克、百部10克以殺蟲祛風止癢。
(3)對冷空氣過敏者加玉屏風散(生黃芪20克、炒白術15克、防風10克)以益氣固表。
2辨病加減
(1)兼有過敏性哮喘者,加炙麻黃8克,生石膏3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
(2)兼有咳嗽者,加杏仁10克,桔梗10克,青黛(布包)6克,百部10克。
(3)兼有蕁麻疹者,加茜草15克,紫草10克,旱蓮草15克,白鮮皮15克,地骨皮15克,冬瓜皮30克。
3辨體加減
(1)兼有氣虛體質(zhì),平素氣短、惡風、容易感冒者,加黃芪20~30克,白術15克,防風10克。
(2)屬于嚴重過敏體質(zhì)者,加無柄靈芝10克,徐長卿10克,制首烏20克。
【適應證】過敏體質(zhì),伏熱蘊肺,外邪誘發(fā),鼻竅不利所致的過敏性鼻炎。臨床以患者遇到冷空氣或塵螨花粉等過敏原而引發(fā)的連續(xù)打噴嚏、鼻癢、鼻塞、流清涕等不適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