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炒)10克荷葉10克,龍膽草3克紅棗10個水煎當茶喝,可減肥降高血脂。吃這藥方不用節食。
針灸減肥的基本環節歸納起來有發汗、祛濕、化痰、利尿、通便五個方面。
一、發汗:這是針對肺失宣降、表實無汗制定的法則,通過發汗解表的渠道讓體內瘀積的水濕得以宣泄而起到減肥的作用。
01針灸選穴:尺澤、列缺、太淵、合谷、偏歷、陰郄、大椎、后溪、復溜、肺俞。尺澤乃肺經五輸穴之“子穴”,對表實無汗之類的肺實證具有發汗解表作用;太淵肺之原,列缺肺之絡,宣肺解表;合谷為手陽明經原穴,偏歷為手陽明經之絡穴,二穴均與肺經相通,主氣,能通過皮部的功能鼓邪外出;陰郄乃心經郄穴,“汗為心之液”,是治療汗證的經驗效穴;大椎屬督脈,督脈總督諸陽,為“陽脈之海”,大椎乃“諸陽之會穴”,發汗解表,驅邪外出;后溪屬手太陽小腸經,也與督脈相通;復溜歸屬足少陰,與合谷相配也是治療汗證的經驗效穴;肺俞乃肺的背俞穴,調補肺氣,鼓邪外出。其中,合谷用補法,尺澤、復溜用瀉法,大椎用灸法,其余腧穴常規針刺,平補平瀉。
02耳針選穴:肺、交感、內分泌、皮質下。
二、祛濕:這是針對脾陽不足、水濕不運制定的法則,通過健運脾陽、促進氣化的渠道讓體內瘀積的水濕得以化除而起到減肥的作用。
01針灸選穴:水分、水道、脾俞、三焦俞、陽池、委陽、商丘、三陰交、陰陵泉。水分屬任脈,主治水濕運行不利;水道歸胃經,以通調水道見長;脾俞、三焦俞溫運脾陽和三焦,以化水濕;陽池乃三焦經原穴,委陽乃三焦經之下合穴,共促三焦之氣化,利濕行水;商丘、三陰交、陰陵泉均屬于脾經,健脾化濕。其中,脾俞、三陰交用平補平瀉法,其余腧穴用瀉法;寒濕者針灸并用,濕熱者只針不灸或多針少灸。
02耳針選穴:肺、脾、腎、三焦。
三、化痰:這是針對脾虛不能運化水濕、聚而生痰制定的法則,通過健脾除濕、化痰通絡的渠道讓體內的痰濕濁脂得以消除而起到減肥的作用。
01針灸選穴:天突、中脘、肺俞、脾俞、內關、豐隆、足三里。天突位于咽喉,利咽除痰;中脘、豐隆、足三里健運脾胃、化痰除濕;肺俞、脾俞調節肺脾、使脾不生痰,肺不貯痰;內關為心包經之絡穴,溝通、聯絡三焦,增強氣化、清除痰濕。其中,脾俞、足三里用平補平瀉法,其余腧穴用瀉法;寒痰者針灸并用;熱痰者只針不灸或多針少灸。
02耳針選穴.肺、脾、胃、三焦、交感。
四、利尿:這是針對肺腎氣虛或脾腎陽虛不能正常排出小便、身腫肥胖制定的法則,通過溫補脾腎之陽、補益肺腎之氣的渠道讓尿液能順利排出而起到減肥的作用。
01針灸選穴:中極、關元、氣海、水分、利尿(臍下2.5寸)、水道、腎俞、膀胱俞、列缺、三陰交、陰陵泉、委陽、照海、太溪、復溜、陰谷。中極、關元、氣海、水分、利尿等穴屬于任脈,擅長利尿行水;水道位于關元穴旁開2寸,利水消腫;腎俞、膀胱俞調理腎和膀胱,以增氣化功能;列缺屬肺經,通任脈,宣發肺氣、通利小便;三陰交、陰陵泉健脾化濕利尿;委陽歸屬膀胱經,又為三焦之下合穴,促進三焦氣化、利尿消腫;照海、太溪、復溜、陰谷均為腎經腧穴,調補腎氣、通利膀胱。腎陽虛和下焦虛寒者針灸并用,補法或平補平瀉;濕熱下注、氣滯血瘀者只針不灸或多針少灸,瀉法。
02耳針選穴:肺、腎、膀胱、三焦、交感。
五、通便:這是針對胃腸實熱或氣陰兩虛不能正常排出大便、身重肥胖制定的法則,通過清瀉胃腸實熱、滋養腎陰、潤腸通便的渠道讓大便能正常排出而起到輕身減肥的作用。
01針灸選穴:關元、中脘、梁門、天樞、大橫、大腸俞、小腸俞、合谷、曲池、支溝、尺澤、孔最、魚際、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豐隆、內庭。關元、中脘屬任脈穴,又均位于腹部,關元是小腸募穴,中脘是胃的募穴,還是腑之會穴,清瀉胃腸、通調腑氣;梁門、天樞屬于胃經,位于腹部,天樞又是大腸的募穴,也起通調胃腸腑氣的作用;大橫屬脾經,對脾虛腹脹、排便乏力者有益氣通便之功;大腸俞、小腸俞既可清腸道實熱、通調腑氣,又可益氣養陰、潤腸通便;合谷、曲池乃大腸經穴,清熱瀉火、蕩滌大腸;支溝屬三焦經,清瀉三焦之火,治療實秘乃其專長;尺澤、孔最、魚際為肺經腧穴,利用與大腸相表里的關系,通過清肺熱、宣肺氣、促肅降的作用達到通便的目的;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豐隆、內庭均是胃經上的特定穴,足三里——胃經(下)合穴;上巨虛——大腸的下合穴;下巨虛——小腸的下合穴;豐隆——胃經的絡穴,溝通脾、胃兩經之氣;內庭——胃經“五輸穴”之“滎”穴,清瀉胃熱力強。胃腸實熱者針刺瀉法;氣陰兩虛者另加足少陰腎經之太溪、復溜、照海等穴,補法或平補平瀉。
02肺、脾、胃、腎、大腸、小腸、三焦、交感、饑點、便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