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成為了懸掛在人類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如果有一天人類將能源使用完了,卻沒能找到替代的,那一天或許就是人類的世界末日。
目前人類使用最多的是化石能源,在這之外也積極發(fā)展新能源,比如太陽能、風能、核能等。
這些能源雖然比化石能源環(huán)保,可是價格卻非常昂貴,只有經濟發(fā)達的國家才有力量去發(fā)展。
那么這個世界上就不存在免費清潔的能源嗎?
人類離不開能源
其實不光是我們現(xiàn)代人在找能源,早在13世紀,就有人聲稱要發(fā)明一種不需要能量就能永遠工作的器械,這個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永動機”。
這是因為在機械不發(fā)達的年代,能源來自于人力或者牲畜,人和動物都是要吃飯的,不吃飯就沒辦法工作。
這個道理本質上和燃燒煤、石油、天然氣這樣的化石能源是一樣的,就是能量的轉化問題。
人們假想的永動機
人類吃飯,是將食物的化學能轉化為熱能,然后人類勞動就是把熱能再轉化為動能輸出。
燃燒化石能源就是直接把遠古的生物能,某種程度上也是化學能,轉化為熱能,之后再將熱能轉化為我們需要的其他能量,比如電能、動能等。
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換,但是不會憑空產生,更不會憑空消失,從這方面來看,永動機并不符合。
幾種常見的能量轉換
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就曾經做過永動機實驗,最后發(fā)現(xiàn)結果與自己想的不同,因此他得出結論,永動機不存在。
然而其他人未必有達芬奇的智慧,在接下來的幾百年時間里,各路科學家們將畢生的心血撲到了永動機上。
直到19世紀,能量守恒定律被發(fā)現(xiàn),科學家們才意識到永動機的不可行。
從那之后,永動機就再也沒有在正規(guī)的科學場合出現(xiàn)了。
達芬奇最先意識到永動機不可能實現(xiàn)
來自英國的“發(fā)明家”約翰·瑟爾,設計了一款不需要持續(xù)輸入能量的發(fā)動機,可以產生動力,可用于飛機的引擎和汽車的發(fā)動機。
瑟爾發(fā)動機,又稱瑟爾機,由1-3個圓環(huán)和1-66個轉子嵌套組成,由內到外依次是金屬釹、特氟龍層、永磁體和銅。
轉子靠磁力吸附在大轉子上,當轉子圍繞大環(huán)高速旋轉后,他們之間會產生磁懸浮。
瑟爾發(fā)電機設計圖
瑟爾稱,他發(fā)明的設備經過初期啟動后,就可以保持永久運動,并且轉子和圓環(huán)之間沒有摩擦,因此可以使用很久的時間。
理論上來說,這是不需要額外能量輸入的永動設備。
瑟爾發(fā)動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金屬釹發(fā)射電子,電子經過特氟龍層的緩沖,之后被磁場引導,然后轉子開始運轉,對外輸出能量。
因此,唯一需要能量的地方就是讓金屬釹產生自由電子這里,之后的一切都不再有能量輸入。
瑟爾發(fā)動機模型
反過來,發(fā)動機的能量可以用來激發(fā)金屬釹,所以只需要一個初始能量。
看起來好像是一種非常高效的發(fā)動機,如果技術成熟之后,能量可以免費。
但是很多國家的科學家站出來反對,認為瑟爾的發(fā)動機就是一個換了皮的永動機。
因為按照能量守恒來看,他的發(fā)動機根本不可能實現(xiàn)。
瑟爾在使用自己的瑟爾機
瑟爾看似輕描淡寫的激發(fā)金屬釹,其實就是非常耗能,這里所需的能量,和有可能比之后產生的能量都多。
因此,不少國家將瑟爾機列入了禁止研究的范疇,這引起了瑟爾和他的支持者們的不滿。
在他們看來,這是因為如果瑟爾發(fā)動機投入生產后,傳統(tǒng)能源將會徹底“失寵”,那么這些所謂的石油大亨、能源大戶們就將失去市場。
因此,資本害怕才會想方設法阻礙瑟爾機的研究。
石油開采
除了爭議的瑟爾發(fā)動機,相傳特斯拉也曾找到了一種免費的能源,甚至制作出了反重力飛行器,最終這些資料被美國當局收集封存了。
比起上面說到的瑟爾,尼古拉·特斯拉可謂是享譽世界的科學家、發(fā)明家。
相傳特斯拉曾經研究過太陽皮殼層,他認為在地球之外是看不見星星的,之后這些理論都被美國給雪藏了。
實際上,網絡上關于特斯拉的說法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玄乎,其中不乏真真假假。
尼古拉·特斯拉
或許特斯拉研究過太陽皮殼層,因為那個年代的科學家們多半都是涉獵許多方面的。
而且特斯拉提出太陽皮殼理論,也是有可能的,特斯拉生活的時代還沒衛(wèi)星,因此他的說法有局限性是很正常,科學嘛,就是在各種假設中成長的。
但是,特斯拉通過太陽皮殼層技術發(fā)現(xiàn)免費能源這件事情很有可能是訛傳,倘若真有這技術,在之后的冷戰(zhàn)時期,美蘇會為了這個打得頭破血流,畢竟,免費的東西誰不要誰是傻子。
特斯拉線圈
斯特拉的一生都沒有停止發(fā)明,但是這并代表他的每一項發(fā)明都是有用的,比如他曾經試圖發(fā)明一種碟狀飛行器,沒有機翼。
從他的設計圖紙上來看,這應該就是現(xiàn)在風靡世界的飛碟。
特斯拉在設計圖紙的時候設想,這種飛行器是依靠反重力飛行,速度可以超過任何交通工具。
這套飛碟也僅僅只有圖紙,沒有實物。
飛碟被認為和外星人有關系
而且直到現(xiàn)在,人類也沒有發(fā)明出飛碟。
所謂的反重力能源,只不過是特斯拉的一個猜想,并沒有付諸于實踐。
可能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傳為了特斯拉已經發(fā)明出了反重力飛碟,但是圖紙被美國“吃了”。
特斯拉的傳聞突然變多,還與一件事情有關,那就是特斯拉電動車。
特斯拉發(fā)明了交流電,如今的電動汽車又是以他的名字命名,這讓人們重新關注到了這位偉大的發(fā)明家。
出于對他的崇拜,可能就有一點神話他,以至于有些消息傳得很離譜。
特斯拉汽車
其實美俄在瑟爾最初提出瑟爾效應的時候,就曾經試圖建造類似的發(fā)電機,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很多國家并沒有禁止研究。
但是通過實驗,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瑟爾的理論存在很多錯誤。
有很多“民間科學家”拿瑟爾的理論騙取錢財,擾亂社會,最終被多個國家禁止。
還是那句話,能量不會憑空產生,人類使用能源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我們想要的能量。
真正的科學家們
化石能源是古代生物死后,尸體被埋入地殼,經過一系列的地質變遷、化學和物理變化,最后得到了煤、石油、天然氣。
這個過程起碼需要30萬年的時間,人類無法模擬它們產生的過程,所以才會成為一次性能源,用完就沒有了。
太陽能、風能、水能等能源,它們是可以再生的,但是要將它們轉化為人類所需的能量,性價比太低了。
可再生能源
制作一塊太陽電池板的價格,超過了之后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電量,這樣下來就是入不敷出,屬于虧本買賣。
因此,也只有經濟發(fā)達的國家在“燒錢”發(fā)展。
另一種優(yōu)缺點都很明顯的能源就是核能,一提到它,相信很多人的臉色都變了,因為核總是和輻射捆綁在一起出現(xiàn)。
這也不管人們多慮,核能的危險的確非常大,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核污染事件,一件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另一起就是福島核電站事故。
它們造成的影響會持續(xù)數(shù)百年,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轉的。
核能是一把雙刃劍
雖然現(xiàn)在有很多備選的能源,可是世界依舊是傳統(tǒng)能源的天下,人類還無法擺脫化石能源的束縛,實現(xiàn)能源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