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是2016年12月開始寫作的。
那時候正好是大四的下學期。當時的學習任務很少,只需要完成一篇畢業(yè)論文即可,相對來說,我的空閑時間還是很多的。
偶然間,知道了簡書這個平臺,于是我就開始了在簡書上的寫作之路。
一開始,粉絲特別少,閱讀量也不高。我卻常常會因為文章得到一個點贊,或者收到一個評論,而激動不已。
對于理科生的我來說,從小到大,作文很少拿過高分,的確不擅長寫作。
每次寫完一篇文章,都覺得800字已經(jīng)是我的極限了。
就這樣寫著寫著,漸漸的,我發(fā)現(xiàn)我的字數(shù)能達到1200了。又寫了一段時間之后,我發(fā)現(xiàn)我的字數(shù)能達到1800了。
幸運的是,在我開始寫作的一個月之后,我的一篇文章被推送到了簡書首頁。那天,彭小六的文章出現(xiàn)在了一條,我的文章出現(xiàn)在了二條,心里甭提有多高興了。
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的文章都是關乎大學生活。
比如,《大學如何不迷茫?》、《要怎么樣大學,才算沒有白讀?》、《不喜歡自己的大學專業(yè),怎么辦?》
就這樣寫著寫著,寫到了大學畢業(yè)。
02
2017年7月,在大學畢業(yè)之后,我不想再寫大學生活類的文章了。
因為對于我來說,這只不過是把大學里的經(jīng)驗,拿來一次又一次的賣弄罷了。
我把寫作當成是一件自我成長的事情。我的人生在成長,我希望我的思維也能跟著成長,我的寫作內(nèi)容也能跟著成長。
所以,從大學畢業(yè)之后,我的寫作題材更多轉(zhuǎn)向了生活感悟。
比如說,《為什么和優(yōu)秀的人在一起,真的就越來越優(yōu)秀?》、《為什么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長得漂亮是優(yōu)勢,活得漂亮才是本事》。
就這樣寫著寫著,寫到了2018年4月。
距離2016年12月開始寫作,已經(jīng)將近一年半了。
那時候,我的作者簡介是,寫作一年半,碼字四十萬。而我的寫作目標,是用一年的時間,成為簡書的簽約作者。
可是,一年的時間早就過了,而我依舊沒有成為簡書的簽約作者。
漸漸的,我發(fā)現(xiàn),在簡書上實現(xiàn)變現(xiàn)特別困難,引流效果也不太好。
通過簡書來關注我公眾號的粉絲,一年多的時間,也只有二三十個。
03
于是從2018年4月開始,我決定轉(zhuǎn)向公眾號寫作。
我的投稿文章文件夾,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建立的。
也是在那時候,我花了699,報了寫作培訓班,決定系統(tǒng)地學習寫作方法,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在6月份,我又緊接著報了另一個老師的寫作班,想要進一步精進自己的寫作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有逐漸上稿一些文章,但也經(jīng)常碰壁。
因為沒有投稿資源,更多的時候,只能靠郵箱投稿。
一般來說,公眾號會在3~7個工作日內(nèi)進行回復。
因為不確定自己的文章到底有沒有被錄用,所以經(jīng)常會傻傻地等到7個工作日之內(nèi)還沒有回復,才敢去投另一個公眾號。
那段日子,就連收到編輯老師的拒稿回復,都覺得是一種幸運。因為起碼這樣一來,我不用再漫無目的地等到7天了。
甚至有時候更加幸運,一些公眾號的編輯老師,會耐心地跟我說文章哪里不好,應該怎么改進。
而收到編輯老師回復的我,也是如獲至寶。一點點地按照編輯老師的建議,去反思、去改進。
04
其實,在系統(tǒng)地學完寫作方法之后,在2018年5月的時候,我已經(jīng)能夠開始穩(wěn)定地上稿一些公眾號了。但在當時,我還想去突破更大的平臺。
結(jié)果就遇到一個問題了。
因為那時候的我,大學畢業(yè)也才不到一年,生活閱歷實在有限,經(jīng)歷的人生故事也很局限。
雖然想要跳脫出大學的思維去寫作,但文章中所能寫的生活故事,實在是很有限。
那段時間,我也會時常感慨:“要是我的人生經(jīng)歷,再豐富一點就好了。”這樣一來,我筆下的故事也就不至于這么平淡,我的文筆也不至于這么生澀。
我絞盡腦汁地想解決這個問題。但畢竟人生閱歷擺在那里,不可能立馬一下子增加五年、十年的人生經(jīng)歷,這不現(xiàn)實。
我絞盡腦汁地尋求解決辦法。后來我發(fā)現(xiàn),不少的作者都會在文章里引用名人事例。
我想,既然自己的人生閱歷不夠豐富,但名人的人生經(jīng)歷總是足夠精彩的吧。古今中外那么多名人,那么多事例,總能找到一個事例,是和我文章主題相符合的。
于是從那時候開始。我的文章中開始出現(xiàn)名人事例。而名人事例,也讓我的文章更加的豐富和飽滿。
如此一來,人生閱歷匱乏的這個問題,基本解決了。
05
自媒體的文章不光要有故事,還要有結(jié)論。
之前上稿穩(wěn)定的我,想要突破大號,就存在了一個問題,結(jié)論太過生硬。
我的文章中運用了太多的因為所以、如果那么。就像中學作文那樣,套用簡單的作文框架,但是又顯得干巴巴的,沒有情感。
而且文章的說教意味也太強。文章中你不能、你應該,這樣的語句,都像是一個長者在說教,或者是像一個老師在指導學生一樣,讓讀者覺得很不舒服。
后來,我就改成用更加平緩的語氣,娓娓道來地訴說自己的觀點,就像是和朋友對話談心一樣,而不是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對別人進行說教。
想要讓自己的文章被更大的平臺錄用,還需要提升文章的層次和深度。
對于一個觀點,要學會從多角度對它進行論述,而且要學會拔高文章的層次。
比如說,單就夸獎來說,可以把它拔高到夫妻之間的互相欣賞;單就體諒來說,可以把它拔高到夫妻之間的知冷知熱。
到了2018年8月,我寫出了第1篇10萬+爆文,《八分飽,是人生最好的狀態(tài)》,文章在十點讀書首發(fā)。
從2016年12月,第1次開始寫作,到2018年8月,寫出第1篇10萬+爆文,總的來說,有兩個轉(zhuǎn)變。
第1個轉(zhuǎn)變,是告別自嗨,不再寫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而是按照平臺的要求和標準去寫。
第2個轉(zhuǎn)變,是提升文章的層次和深度。不再只從單一的角度去論述,而是能夠?qū)訉舆f進,不斷挖掘背后的底層邏輯。
第1個轉(zhuǎn)變,讓寫作小白的我開始實現(xiàn)上稿。而第2個轉(zhuǎn)變,讓我突破了更大的平臺,寫出了10萬+爆文。
寫作這件事,就像是一條指數(shù)曲線。前期花的時間多,成績卻不顯著。但一旦過了拐點,成長就會是飛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