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Five myths about extreme weather
關于極端天氣的五個誤解
By Manish Bapna and Jennifer Morgan, Published: July 22
這鬼天氣實在是太熱了。從緬因州到夏威夷,溫度計的水銀柱一直在孜孜不倦地爬升著。美利堅大地似乎正經受烤箱的烘焙,其實這只是近年來發(fā)生的一連串極端天氣的最新表現而已——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亞經歷了浩浩蕩蕩的洪水,莫斯科被高溫熱浪襲擊,韓國被100年來最大的降雪所覆蓋。種種極端天氣考驗著人類的生存極限。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些現象?而除了抱怨再抱怨,我們能做的又有什么?
1.這個夏天不是一般地熱
熱是有原因的,熱也不獨屬于美國。上個月的全球平均地表氣溫,在有史以來的熱榜上位居第四。而且七月正在馬不停蹄地超越六月。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消息,49個州的氣溫——只有特拉華州幸名于難——都在過去三周內創(chuàng)了歷史新高。在華盛頓,橫掃東海岸的熱浪甚至將氣溫推向了三位數之高。
然而,華盛頓人民可能情有可原地把這個夏天當作一個反常的高溫季,但是事實是他們錯了。從整個地球的角度來說,在一系列超過20世紀平均氣溫水平的高溫季中,6月是第316個。所以,盡管這天氣確實比過去熱了好多,但這也許正是一種新的“正?!备邷兀殡S著其他極端天氣狀況。總之,這個月的高溫記錄不會保持太久的。
2.“百年一遇”的天氣百年僅現一次。
百年一遇的天氣不再配稱“百年一遇”了。2005年,一場破壞力極強的百年大旱襲擊了亞馬遜,緊接著2010年就災難重現。全世界范圍內,之前我們所認為是極端天氣的現象頻發(fā),且呈現出驚人的頻率。回想一下超大洪水去年吞沒了五分之一個巴基斯坦,今年又淹沒了澳大利亞東部和美國的中心地域。氣象學家們真該給這些“百年一遇”的天氣想個更準確的新術語。
當然了,科學家們所謂的“百年一遇”并不是真的指一場大洪水、干旱或是臺風會每個世紀襲擊一次某地,而是說在任意一年,發(fā)生此類災害的概率為1%。無論是哪種理解方式,極端天氣越發(fā)頻發(fā)的事實與氣象模型所指向的結果相一致:全球升溫將導致更加頻繁劇烈的極端天氣。
3.極端干旱和極端洪澇并非都源于氣候變暖。
如果說干旱和洪水都源于氣候變暖,這有些違背直覺。但是這確是可能的。科學家已經發(fā)現氣候變化會引發(fā)周期性的強降水與隨后斷續(xù)的干旱天氣。猛烈的暴雨和干旱交替反過來又會導致更多的洪災、泥石流、土壤侵蝕等其他災難。在一些地方,已經顯示出這一系列連鎖反應的征兆。
比如說,自1951年到2000年,印度雨季的強降水發(fā)生頻率升高,強度增大,而溫和的降水次數有所減少。同樣在中國,今年春天的大旱后就是大規(guī)模的洪災,洪澇天氣現在已導致近200人遇難,150萬人被迫遷移。
4.氣溫升高一兩度不是大問題。
當外界氣溫已經達到100度時,再升高一度聽起來沒什么差別。但對全球平均氣溫來說,升高僅僅一度對全人類和這個星球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與工業(yè)化前相比,全球地表均氣溫升高了1.4度——其中超過一度的變化發(fā)生在近30年間。而且我們已經看到了這帶來的巨大變化。近半個世紀,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寒冷的白天和夜晚都變得更加少見,而熱天氣則更加常見。北極的海冰,格陵蘭的冰蓋,阿爾卑斯山和南極半島的冰川都在加快融化。海洋正因溫室氣體的累積而趨向酸化,而河流湖泊的變暖正影響淡水魚等生物的生存。這一切進程都導致動植物向兩極或是更高海拔處遷移,尋找更適宜居住的棲所。
所有這一切在這1.4度的升溫中發(fā)生著。更糟的是,這個數據只是平均數而已,真實的氣溫在不同地區(qū)的變化各有所差異,造成的影響也有大有小。如果不采取措施來減少碳排放,到本世界末地球的平均氣溫將可能升高11.5度之多,很多頂尖的氣候學家們如此預測。這樣的結果是難以想像的。
5.人人抱怨天氣,但沒人為此做些什么。
我們都愛埋怨天氣。但那古老的諺語并不非常準確。事實上,全世界的政府、企業(yè)和個人都能做,甚至正在做很多事情來減少溫室氣體,應對極端天氣。
至少有85個國家已承諾展開使用可轉換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保護森林等舉措,以期在2020年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或是減少排放量的增速。同樣,一些財富500強的企業(yè)甚至是美國軍方都在為減少碳排放而努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但還遠遠不夠。
許多國家、城市和社區(qū)都在準備應對全球升溫可能帶來的影響。比如,在孟加拉,政府升級了其災害防備,成功減少了颶風造成的死亡人數。2007年的Sidr颶風中3400人遇難,而相似的一場颶風災難在1991年使約140,000人喪生。另外,越南正投資重建紅樹林,這道自然屏障能在澇災中保護海岸線。由世界資源研究所、聯合國開發(fā)計劃署、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和世界銀行聯合發(fā)布的2010-2011世界資源報告,強調指出了各國政府正在為應對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而做出的計劃。
但除了這些,我們還可以做很多事情來減少碳排放,從源頭上改善氣候問題。當談及這個變暖中的星球,真該少些空談,多些實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