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彈珠,我抽,我使勁兒抽!
打陀螺:也叫抽地老鼠,手里拿根繩子,狠狠抽陀螺,讓它一直轉,要注意維持平衡!
那個時候的孩子沒有像現在那么多的玩具,大家最喜歡的就是和小伙伴們一起,玩一些雖然簡單,卻樂趣無窮的游戲。簡單的游戲,簡單的玩具,伴我們走過童年時光。
玩彈珠
我們熟悉的名字叫“彈球”,又叫打老虎,誰先按照規定把珠子打進老虎洞里,就算勝利了。玩法多樣,當時大家對擁有彈珠的數量和品種,可是非常看重的呢!
丟沙包
也有地方把這類游戲稱為“打鴨子”,超級經典啊!用碎布及針線縫成、用細沙塞滿的沙包是用來作武器“投殺”對方的。在規定場地內前后各一名投手用沙包投擊對方,被擊中者就罰下場,若被對方接住,則此人可以增加“一條命”,或者讓一個本已“陣亡”的戰友重新上場。
翻花繩--一根繩子也能玩得很開心
的確是一個簡易的游戲,只需要兩個人,找來一根繩子,就可以隨時隨地玩了。它最初都由大河開始,但通過不同的翻法,最后翻出來的圖案卻會大不相同。有的能翻出北斗星,有的能翻出鐵索橋,有的能翻出花蝴蝶,有的則能翻出大吊塔。就看你的手有多巧經驗有多少啦!^_^
滾鐵環-父輩玩得更多的游戲
父輩們似乎更多的玩過這個游戲,用鐵勾推動鐵環向前滾動,以鐵勾控制其方向,可直走、拐彎。鐵環的動作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一定的技巧。可以一個人玩,也可以集體競技!
踢毽子-盤、拐、磕、蹦、蹬、彈、躍,想怎么踢就怎么踢
花樣多了,基本動作有盤、拐、磕、蹦、蹬、彈、躍等,套路有里外簾、聳膝、拖槍、突肚、剪刀拋、佛頂珠等,孩子們還常常一邊踢一邊唱歌謠,如“一個毽兒,踢兩半兒,打花鼓,繞花線兒,里踢外拐,八仙過海,九十九,一百。”
跳皮筋
女生最喜歡的游戲,有單人跳、集體跳兩種,以各種技巧動作編排成組合動作,配合歌謠,跳出各種花式圖案。皮筋晃啊晃,女孩子就慢慢長大了!記憶最深的就是那首:“小皮球,香蕉梨,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也不知道這算術怎么學的……
打彈弓--男孩子都喜歡這個玩具吧?
一個木叉子或者鐵絲叉子,兩頭連皮筋就可以玩了。男孩子常常拿它打麻雀,甚至互相打仗玩,這個游戲常常令老師頭疼,因為彈弓常常沒準打到其他地方,不一定誰家的玻璃又要慘遭橫禍,哈哈!
跳房子--看誰能最先到達“天堂”
最廉價的游戲,只要一支粉筆,一塊石頭就可以玩。在地上畫出一摞大大小小的格子,然后按照格子的單雙,一邊前進,一邊要把石塊踢到正確的格子里,出界或者跳錯了格子都算失敗。這游戲很鍛煉腳的控制力啊!
斗雞--曾經有一個膝蓋擺在我面前,可是我撞不倒他
也叫撞拐子,最具男子氣概的戰斗。曾經有一個膝蓋擺在我面前,可是我撞不倒他,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與此。如果上天讓我再來一次,我會選擇從旁邊撞!
拍洋畫--最最經典的變形金剛洋畫
與彈珠同樣瘋狂的游戲,買一張16開大的上面印著各式各樣小人的硬紙,有西游記的,有變形金剛的,有三國演義的……將它們一小張一小張的剪下可以按圖案內容比大小(一般越稀少的圖案越大),也可以比看誰能將洋畫拍翻背。總之,常勝將軍手里總是握著厚厚一摞臟乎乎的畫片,在當時可是得意的不得了噢!^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