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懸崖上的貓
公眾號 l 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很多人常聽人說“距離產生美”,卻不知到底怎樣的距離才是最佳。
離得太遠了,關系就淡了;可靠得太近了,恩恩怨怨也就來了,不管是家人朋友,還是同事,稍有不慎就會漸行漸遠。
以前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人生如尺,要有度。”與同事相處,一定要把握好度,關系再好,也不要走得太近,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更長久。
01 很多人與同事走得太近,關系反而變得一團糟
案例1:
我有一次去日本出差,就在準備返程的那一天,突然收到一連串同事發的微信信息。是一個平常一年都說不到幾句話的前公司同事發的,她給我發了一堆關于化妝品的照片和信息描述:
“回國前在日本某某店給我帶點東西。”
“這樣兩個,那樣三個,要看圖仔細核對,別拿錯了哈。”
我看到后并沒有馬上回答,沒想到隨后她又發了一條:“看到沒有啊,快點回復我一下。”
我把上面信息截圖后又給她發回去了:“有你這樣說話的嗎,我為什么要幫你墊錢買東西?我沒那么犯賤。”對方再也沒回復了。
遇到這樣的同事,是不是很氣人?是不是很想打她?但是,這樣的情況絕對不是個案。
案例2:
我以前有兩個下屬,小宋和小王,她們兩家挨得比較近,小宋以前本來是一直坐地鐵或騎共享單車上班。
后來小王買了自己的私家車,小宋便開始了蹭車上下班的日子。剛開始的一個月,小宋還挺不好意思的,有時候還要送點小禮物給小王,或請小王吃飯以表示感謝,但慢慢的,隨時著時間的推移,兩三個月后,小宋就把小王的“順風車”當成了習慣,除了正常的上下班以外,還經常下班讓小王帶著她去哪參加個飯局,或者去哪買個東西。
小王覺得大家是同事,怕得罪人,也不好說什么,于是就順其自然了,但有一次發生的一件事卻讓她感覺氣氛不已。
原來,那次小王突然接到家里電話,有很急的事要趕回老家,就向上級請假后,把車開走了,但小宋并不知道這件事,結果下班后小宋沒看到小王的“順風車”而非常不爽,甚至還給小王打了個電話,然后憤憤不平的說:“小王,你太不夠意思了,自己先走了也不先說一聲,有啥了不起的?”還沒等小王說話,小宋就氣憤的掛斷了電話。
小王非常郁悶,明明是自己的車,為什么自己開走還要先跟小宋說一聲?
02 為什么會導致這些情況?
第一,害怕破壞與同事的關系,讓對方得寸進尺、步步為營
很多人在工作中,肯定遇到過同事找你幫忙的情況,特別是一些關系比較好的同事之間更是常見,但很少人會去總結和發現一些本質的現象和規律,本來同事這前幫忙是沒什么的。
但是,一般情況下,不分事務大小和輕重,你偶爾幫助同事一次兩次時,他會非常感激你,而且他每次再找你幫忙時,他還會考慮諸多因素,比如你忙不忙,能不能做等。但如果你幫同事10次以上,同事就會覺得理所應當了,他找你幫忙就根本不會再考慮你的處境、工作強度及壓力等情況;后面你只要拒絕這個同事一次,他就覺得你是故意不配合,甚至是在與他為敵。
心理學上把這個現象稱為“進門檻效應(Foot In The Door Effect)”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指的是如果一個人接受了他人的微不足道的一個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或是想給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極有可能接受其更大的要求。
1975年,心理學家D·H·查爾迪尼做了一個實驗:他代替慈善機構進行募捐,對一些人提出募捐時附加了一句話,“哪怕一分錢也好”;而對另一些人則沒有說這句話。結果前者的募捐比后者多兩倍。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向人們提出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時,人們很難拒絕,否則太不通人性,為了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容易接受這個更高的要求。這就是進門檻效應。
其實對方之所以會得寸進尺、步步為營,你自己也要負很大一部分的責任,因為你老是害怕破壞你與同事之間的關系,而在不自覺的退讓自己的底線,可是這樣的卻一直讓你自己很受傷,害怕親密關系破裂實際上是討好型人格的鍋,從而讓你在人際交往中不敢試探他人底線,一味選擇讓步。
你讓了,他沒退讓,這段人際關系就失衡了,因為你覺得永遠是你在付出,所以這段關系走不遠,注定只有一個交點。
第二,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遵循心理適應原理
無論是人的感官,還是心理,都遵循一個相似的原理:高度的心理適應原理。
什么是心理適應原理呢?
就是人與人相處時,會多次出現各種復雜的生理、心理上的變化,使人的生理器官和心理器官重復受到刺激,漸漸習以為常,隨之適應下來。
我想,大家都有一個非常直觀的感受,我們如果在某本雜志上看到一個很漂亮的封面明星,瞬間會覺得這個人非常有氣質、迷人。但是過一會兒,那種感覺就不明顯了。甚至幾個月后你會覺得那個封面很一般,沒啥感覺了。
這個直觀的感受就反映了我們的生理器官(感官器官)具有高度的適應性。
同樣地,人的心理感受也具有高度的適應性。你現在還能回憶出上一次你最狂歡和憤怒的場景嗎?你現在還因為那件事,如此興奮或氣憤嗎?
不論多么令人喜怒哀樂的事件,當經過時間的推移,一切都會趨于平淡。同事交往的過程中,也是同樣遵循這種心理適應性原則的。
就比如案例2中同事蹭車上下班的事情,剛開能坐順風車可能感覺很好,但是隨著時間的積累,能坐順風車上下班已經不能再激發更多的心理需求,于是,后面就有了蹭車去購物,蹭車去聚會;時間再往后推移,又需要更深的刺激,比如每次坐車限定在哪個地方上下車更方便、要求幾點接人更好等等。
所以說,心理的適應原理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毫無原則和無底線地對人好,很容易招來對方的恩將仇報。
03 維持良好的同事關系 ,就是要增強自己的邊界感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的一個寓言故事:
從前有一群小刺猬聚在一起,要抱團度過寒冷的冬天。但是抱得太緊就會扎傷對方,不
抱的話又很冷,就這樣,它們一次次嘗試,終于找到了一個既不扎傷彼此還不感覺到冷的距離。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一樣,需要一個恰當的距離,這個距離就是邊界感。心理學上的邊界感,是指我們每個人在身體、精神、物質等各個方面都和周圍有種明顯的界限,表明什么是我們愿意做的,什么是我們不情愿的。
個人邊界不僅是身體上的,也是思維和情緒上的,它能夠反映出個人對自己身心狀態的認識和要求。邊界意識好的人,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也清楚自己能夠接受哪些對待,不能夠接受哪些對待,既尊重別人,也保護自己。
04 如何增強自己的邊界感,就是要有底線和懂分寸
第一,不要隨意評價同事,更別干涉同事的私生活
有些同事特別喜歡在私下里跟同事談論私生活,甚至把打探別人的私人問題當成興趣。我以前有個同事,霞姐,她是單位里的八卦女王,每天早上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八卦同事的私生活,昨天某某跟老婆吵架了,聽說XX和公司里的誰在談戀愛被領導發現了,XX領導正在準備離職,聽說會空降一個老板的親戚來……
還有一次,單位里來了一個新同事,是個40歲的大叔,霞姐不知道從哪里得到消息,知道了這名同事還是單身的狀況,于是有意無意的跟這位同事打聽他有沒有離過婚,有沒有孩子,有沒有談戀愛的情況,這名同事見繞不過,只好把自己的情況告訴了霞姐。
沒想到霞姐更加不依不饒,三天兩頭跟人家介紹對象,有一次還把公司的一名女同事介紹給他,弄得人家非常尷尬,后來這名同事見了霞姐都繞著走,從來不跟她說一句話。
你看,這就是典型的做事沒有分寸,生活方式本來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不要把你的價值觀強加給別人。
第二,清楚自己和同事的底線在哪里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和同事的底線在哪里,有多少承重能力,你就沒辦法在自己與他人的互動中合理的設定邊界。
所以,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確自己身體上的,情緒上的,心理上的以及精神上的承受限度是多少。
比如,你可以好好體會,在某件事情發生的時候,自己對不適感和壓力的忍耐程度如何,從而幫助你找到自己的底線在哪里。
比如有些人心里堵得慌、或是氣急敗壞的時候,這些不滿情緒可以告訴你對方正在挑戰你的底線,侵犯你的邊界。
你就要問問自己:是什么原因導致我感覺那么差的?我和TA的互動出了什么問題?是不是TA對我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又或者是對方哪些言行舉止讓你覺得很不舒服?TA很可能侵犯了你的邊界,學會把對方推出去,不要被罪惡感綁架,只要道理在你這邊,你就要學會為自己爭取權益。
另外就是要清楚同事的底線,因為每個人的底線不一樣,每個圈子的底線也不一樣。比如在前公司我部門中,可以互相戲稱“小傻”、“丑蛋”、“小胖子”,大家都很習慣了,覺得好玩,但是把這些詞拿去說其他人,對方會翻臉的。
和有些人在一起,保持底線和邊界是是自然而然的。這些你覺得相處起來比較舒服合拍,不需要“底線”的人一般都是與你比較相似的人,無論是形式風格,交流方式,甚至生活環境;他們同樣也會覺得和你相處很合拍。
相反,如果碰上那些與你價值觀,做事風格都截然不同的人,你就要明確而直接的表達出你的底線在哪里,同時也要清楚對方的底線在哪,這樣就能很好的掌握說話做事的分寸。長期憋著不說,這些微小的不舒服積少成多,最終會破壞掉這段好的關系。
第三,不要害怕和懷疑自己,要勇于拒絕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敢拒絕,就是因為我們害怕看到拒絕后對方的反應。
很多時候,我們的不拒絕不是因為善良,而是因為怯懦。我們寧可先答應再拖延,也不愿意直接說不和對方產生不愉快和甚至沖突。
你應該這樣想,比如因為工作中的一次拒絕幫忙,就會傷害的感情,那不是真感情,最多也就是合作友誼。而且找你幫忙的同事,真正在意這種感情,那他找你幫忙之前,有沒有站在你的角度,考慮一下你的情況呢?
其實,你所害怕和對方產生不愉快,這是因為你一開始就沒有和他們劃定清晰的邊界,和表明態度,你一貫的忍讓會使他們覺得你是一個沒有底線和原則的人。忍的時間越久,邊界越模糊,想要改變越難。
人與人之間的消極、沖突、尷尬都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必須要學會用恰當的方法去應對。要用堅決的態度亮出你的底線。先給自己拒絕不的權力和勇氣吧,再難也要說出第一次,之后的路就會好走很多。
不必靠得太近,各自都有各自的生活;不必離太遠,我們的生活圈還有交際。任何一段關系都是由淺至深,人心也都是在變化的。一個成熟的人,最需要掌握的就是界限感的重要性。要想舒服的工作,就要跟同事建立適當的邊界感,別跟同事走太近!
本文來源:公眾號 @彪悍貓先生, 作者懸崖上的貓。
這里是100萬職場人的逆襲驛站,運營者懸崖上的貓,資深媒體人、設計師,從思維到技能,只寫最接地氣的逆襲干貨,讓你一路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