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里的薛蟠,是薛寶釵的親哥哥。整日游手好閑,斗雞走馬,買了英蓮,打死馮淵,竟視為兒戲。
薛蟠不學好,自然與他的寡母王氏嬌慣、放縱有關。原來,薛蟠幼年喪父,寡母看他是孤根獨種,從小對他百般溺愛、縱容,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才使他后來養成了紈绔性子,變成一個不折不扣的敗家子。
“護犢子”,本義是老母牛保護自己的小牛犢子。后比喻保護晚輩或下屬。有嬌慣,溺愛的意思。
護犢、護短是人之天性,是人的一種潛意識,就好像一旦身體受到病菌侵入防御機能就會自動啟動一樣。國人的護短,通常是建立在家族意識之上,并且推而廣之的,這就不止是一個人的問題了,而是一個家族本位意識的思維缺陷問題了。
關系有遠近親疏,人們天然地愿意包容“自己人”,甚至當親近的人做了違法犯罪的事情,能做到“大義滅親”者寥寥。
不論是非黑白,一味地護短,是對約定成俗的道理道德的踐踏。也是對被侵害者的進一步傷害。是需要受到社會輿論譴責的。
雖說,教育孩子原本是每個家庭的私事。但同時,人,是社會屬性的。終究沒有人是能與世隔絕,離群索居的。每個人都需要社會交往,自然需要遵循相應的法律規范、社會公德。這些通用規則,保障了絕大多數公民的正當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
身為父母,若不能有效地教育約束自己的孩子。那么,終將有人替你來教訓他。
溺愛孩子,終將自食其果。
伊索寓言故事:偷東西的孩子和他的母親
一個偷竊的少年犯被當場捉住,犯縛了雙手,被牽到劊子手那里。
疼愛孩子的母親跟在后面,捶胸慟哭。
兒子回轉身來,說要對她說句心里話。
母親走近他,想不到卻被兒子一口把耳朵咬了下來。
母親罵兒子大不孝,犯了罪還不夠,又把母親的耳朵咬下來。
那少年犯說:“假如我初次犯錯,偷了同學的寫字板拿去給你的時候,你打了我,那我何至于膽子越來越大,被牽去處死呢!”
高爾基說:“愛孩子是母雞都會的事,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這句話透露出了父母之愛的天性,也講述了教育孩子的艱難。
那些被寵壞的孩子,都缺乏教養
1.沒有禮貌,不懂感恩,不敬長輩
2.不友愛他人,欺善怕弱
3.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感受
4.自理能力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理直氣壯地享受父母的照顧,毫無感恩心。
5.沒有規則感,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
每個熊孩子的身后,都有一位熊家長。別用溺愛,親手毀了你的孩子。
年齡小,不是胡鬧的理由
家長們對于自己孩子的態度總是寬容的,他們往往為孩子和自己開解:“他還小,不懂事,你多擔待。”
他小他有理,就可以不懂事,可以輕易被原諒嗎?
家長請記住:你可以寬容孩子,但社會不會!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孩子生來如一張白紙,孩子的錯誤,本質上是父母的問題。
家長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是自己本身的錯誤示范?還是父母忽視了一些問題的嚴重性,沒有及時引導教育?沒有防微杜漸,以致于讓孩子一步步滑向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