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女生周珈儀已經有3年沒有見過自己的媽媽了。
“在沒有媽媽照顧的三年里,我學會了做好多事情”
“蔥花炒蛋就是我的拿手好菜”
“每次學校組織外出活動的時候,我都可以自己一個人背上行李出發”
是的,小小年紀的她不但學會了自己做飯、收拾行李,甚至還會體貼地照顧別人,“爸爸崴腳時,我會主動地拿出近一半的零花錢去給爸爸買藥。”
過早懂事的孩子真的令人心疼!
“可是,媽媽你知道嗎?我真的不想這么早就學會這么多,我也想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孩子。”
小珈儀的愿望很簡單,不過是希望有媽媽在身邊,這樣她就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樣,在母親節的時候,把給媽媽做的賀卡親手交給她,并且對她說一聲:“媽媽我愛你!”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為了怕媽媽擔心,她只能拿著自己寫的東西,偷偷地躲在房間里哭。
她希望在生病的時候,媽媽也可以在身邊,多抱抱她,讓她的病慢慢好起來。
而不是像上次學校組織外出活動那樣,在外面中暑了也要忍著,盡量不要讓自己打擾父母。
令她感到幸福而久久難忘的,是媽媽曾經給她做過的一杯蜂蜜柚子茶,那是她印象中媽媽的味道,所以她叫它“媽媽茶”,她希望還能再次喝到這樣的味道……
她心里清楚,媽媽確實很忙,即便回國了,可依然要經常出差。可是她多渴望媽媽能多陪陪自己呀!這樣她就不會因為怕黑,而整晚整晚都不敢進衛生間了。
年僅11歲的年紀的她,竟發出這樣的感慨:“這樣的生活真的有點累!”
她對媽媽說:“我的同學都說我長得很像爸爸,你知道是為什么嗎?”
媽媽笑著說,“因為你確實和爸爸長得很像啊!”
小珈儀卻又哭了:“不是!是因為他們都沒見過你。同學們,現在你們見到我媽媽了,你們說我和媽媽長得像嗎?”
“像!”臺下的小伙伴們異口同聲地喊道,鏡頭里是一張張滿含淚水的臉,彈幕上全是心疼。
“好有素質,很克制的一個陽光女孩!”
“希望媽媽多陪陪孩子,孩子太小,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
“小姑娘太懂事了,心疼!”
評論區一片嘩然!除了心疼,一些網友由人及己,表示一定要做個好媽媽,不讓自己的孩子被迫過早懂事——
媽媽聽完女兒的心里話后,不禁潸然淚下。她為過去的缺席道歉,希望女兒能夠理解自己不能常常陪在身邊的不得已,并向女兒表白道:
“你在哪里,媽媽的心就在哪里,我真的很愛你,無論在哪里,我心里第一時間想的都是你”
她表示以后工作閑暇時,會盡量多抽出時間陪女兒,還會為女兒繼續做更多的“媽媽茶”、“媽媽菜”、“媽媽飯”,以彌補對女兒陪伴的缺失。
小珈儀聽完破涕為笑!
成年人的世界確實有很多不得已!
節目中沒有更多的交代媽媽的工作,她為什么必須拋下年幼的女兒長達三年之久?我們不了解這位母親的處境,沒有權利妄自揣測。
我不禁想,在事業和孩子之間,如果是我會怎么選?
我的選擇是孩子,毫不猶豫!我情愿放棄更高更好的機會,選擇一份平凡的工作,只要能陪在孩子身邊,不缺席孩子的成長。
顏如晶說:“你要證明你愛我,請把你的時間給我。不給我時間,你就不叫愛我。”
為什么有些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卻對父母三緘其口?
為什么有些孩子寧愿在外面受苦,也要自己硬扛?
為什么有些孩子成年后與父母的關系疏離、相對無言?
因為在孩子最需要親密和陪伴的時候,父母因為種種原因選擇了缺席、不陪伴或不親密。
感情是需要時間來培養的。
育兒的日常,就是家長一次次的“家庭作業”、“單元小測”,每一次的陪伴和缺席,都將一筆一筆地記在父母的“成績單”上。
最終,決定身為父母這一人生課題最終成績的是,不單是孩子的優劣表現,也體現在父母和子女之間的親子關系中。
顏如晶在《奇葩說》中講到自己成年以后很害怕與父親相處,她說跟爸爸語音1分鐘都會覺得尷尬,如果需要獨處更長時間,她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度過。
正是因為爸爸曾經缺席了她的成長,所以父女之間就像陌生人一樣彼此不了解,她所知的有關爸爸的事,都是通過媽媽的嘴。
我們也許會因為從小缺少陪伴,而合理化“不需要陪伴”這件事情,但是當孩子長大,當我們和父母之間出現分歧以至于彼此無法交流時,我們才明白,小時候那些被錯過的重要瞬間,組成了如今橫亙在我們和父母之間的鴻溝。
——顏如晶
邁克爾·湯普森在書中寫道,一個與父母關系親密穩固的孩子會擁有這些特質:能享受他人的陪伴、能遵守先來后到的規矩、能與別人分享與合作、有同理心和自控力、能讀懂他人的情緒、信任他人、相信自己會被掛念……
而與父母的關系不健康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有社交障礙——孩子與孩子的關系,是由孩子與家長的關系決定的。比如“討好型人格”的形成,討好與被討好,都可以從家庭教育和親子關系中溯源。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青春期時與你橫眉冷對,劍拔弩張;
如果,你不希望成年的兒女與你相對無言,或逃離你;
請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多給他一些高質量的陪伴。關注他當下真實的需求,聽他聊聊成長的煩惱,像個朋友一樣傾聽,在需要時,給他一些幫助,給予他一些力量。
【互動話題】
作為家長,你會為了一個難得的工作機會,暫時缺席孩子的成長嗎?
如果你是孩子,能理解并原諒父母這樣的選擇嗎?
你覺得是否有兩全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