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備已久的百年西泠2019秋季雅集盛會,
一次史無前例的超大規模印譜展:《朱蛻華典——中國歷代印譜特意展》明天下午終于要開展了!
這場金石篆刻愛好者的盛宴,展覽內容涉及全國各大博物館上專業收藏機構的大規模印譜文物實物,尤其是西泠印社的典藏級印譜將大規模亮相!其 數量之多,質量之精,舉世聞名!
其中,有 最早有印章著錄的版刻金石學著作 南宋王俅編著的《嘯堂集古錄》;
現存最早的原鈐印譜 ,顧從德輯《顧氏集古印譜》;
最早的摹刻印譜 ,張學禮輯《考古正文印藪》;
首部印人集體篆刻匯編印譜 ,張灝編集《承清館印譜》;
明清印人篆刻作品總匯 ,三堂印譜 《學山堂印譜》《賴古堂印譜》《飛鴻堂印譜》;
開本最小,僅7cm的印譜 汪啟淑《錦囊印林》;
最早的輯錄唐宋官印主題的印譜 ,羅振玉輯 《隋唐以來官印集存》 ;
明代以來篆刻叢譜之冠: 《丁丑劫余印存》 ;
……
這些珍貴印譜,大多數時候被封藏于書匣之內,藏于館庫,藏于私宅,輕易根本見不到!
這次,我們終于有了一次看過癮的超級好機會。
在“朱蛻華典——中國歷代印譜特展”中,將展出 134部 經典印譜,分別來自西泠印社、浙江省博物館、浙江圖書館、寧波天一閣博物館、南京圖書館、君匋藝術院、中國美術學院圖書館、中國美術學院紫竹齋等8家公藏單位,松蔭軒、寶甓齋、藝友齋、平湖璽印篆刻博物館、步黟堂、秋水齋、見明樓等7家私藏單位~每一種,都在印譜史上至關重要!
此外,還有特別有意思的鋅版印章展出。據說,展覽期間還將有現場鈐蓋鋅版的體驗呢~
特別提醒下:這次展期僅有短短15天 ,10月21日,10月28日兩天,因為周一,浙江省博物館閉館!可以去看的時間,僅13天哦!
但是展廳有限,印譜作為古籍無法一頁頁翻開觀賞,許多精品印作無法全部展現于大家眼前。還有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公藏單位和私藏單位的部分藏品因為各種原因無法一并展出。為了彌補這一缺憾,西泠印社特聯合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了展覽配套圖錄《朱蛻華典——中國歷代印譜特展圖錄》,圖錄收錄印譜 160種 ,大大超過了展出的數量,不僅有目錄、題跋、書名頁重要書影 1000多頁 ,更有 820多方原大原鈐印作 ,極具學習、鑒賞、文獻與收藏價值。
圖錄印量有限,明天起開始預售!為了方便大家,我們特意在文末附上了預售鏈接,明晚就可以購買啦~~
ps:發貨時間為 10月26日 左右哦~~
接下來,我們按照展覽順序,精選其中 52部 重要印譜,先睹為快吧!
1.嘯堂集古錄
最早有印章著錄的版刻金石學著作
南宋王俅編著的 《嘯堂集古錄》
寧波天一閣博物館藏
《嘯堂集古錄》,是較早的集古圖錄之一,約成書于宋淳熙三年(1176)。
南宋王俅輯摹的古器物款識,其中有 37方 摹刻古璽印,除第一方為手繪鈕式,無印蛻之外,其余印下均注有釋文。
這次展出的為天一閣博物館所藏明刻本,有李邴序,曾機跋。
曾機跋《嘯堂集古錄》
2.顧氏集古印譜
現存最早的原鈐印譜
顧從德輯 《顧氏集古印譜》 ,朱鈐本
西泠印社藏
西泠印社藏的這套《顧氏集古印譜》,是現存最早的原鈐印譜,成譜于明隆慶六年(1572)。明代顧從德輯歷代璽印而成,書末有褚德彝、張魯盦等題跋。
3.集古印譜
輯錄當時所有集古印譜序跋的印譜
王常輯、顧從德校 《集古印譜》
西泠印社藏
《集古印譜》,成譜于明萬歷三年(1575),全譜總錄印3441方,印下均有釋文、印材、鈕制、注釋等,書口有書名、卷次、頁次和“顧氏蕓閣”字樣。為太原王常所輯歷代璽印,經武陵顧從德???。此譜輯錄當時所有集古璽印印譜的序跋,蔚為大觀。
4.考古正文印藪
最早的摹刻印譜
張學禮輯 《考古正文印藪》
西泠印社藏
《考古正文印藪》,成譜于明萬歷十七年(1589),為最早的摹刻印譜。明張學禮輯歷代璽印而成,印下均有釋文、印材、鈕制、注釋等。
5.甘氏集古印正
知名篆刻家所輯印譜
甘旸輯 《集古印正》
西泠印社藏
《集古印正》的編輯者,為明代著名篆刻家甘旸,專業眼光極高!
成譜于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全譜收錄印1308方,其中,卷一收官印218方,卷二收私印312方,卷三收私印296方,卷四收私印310方,卷五收私印104方,唐宋近代印18方,自制印49方,每印下均有釋文鈕制和考釋。書口有書名、卷次、頁次字樣。
6.范氏集古印譜
明代三大原拓古璽印譜之一
范汝桐輯 《集古印譜》
西泠印社藏
《范氏集古印譜》四明范汝桐輯其父范大澈藏歷代璽印而成,成譜于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與《顧氏集古印譜》《松談閣印史》為明代三大原拓古璽印譜,彌足珍貴。
全譜總錄印3300余方。計十冊,不分卷,以四聲編次,有楊德政、余經訓序及范大澈自序;蔣學鏞題識;更有方介堪、葉豐、沙孟海觀款。首列玉印,一卷為官印,二至十卷為私印。印下注釋文、印材、鈕制,為顧、郭二譜所不及。
7.古今印則
程遠輯 《古今印則》
西泠印社藏
《古今印則》,梁溪(今江蘇無錫)程遠摹選歷代璽印而成,槜李項夢原(希憲)校正,成譜于明萬歷三十年(1602)。
五冊,不分卷。印下均有釋文。卷首有《印則敘》《印旨小引》,后接“凡例”數則;首卷收錄玉印、官印;次卷收錄私印;三四卷收錄國朝名??;末卷為《印旨》。
8.印雋
研究何震的絕佳跳板
梁袠輯 《印雋》
西泠印社藏
《印雋》為明代著名篆刻家梁袠所輯,成譜于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
四冊,不分卷,卷首有祝無功、俞安期序。全譜總錄印439方,內容為梁袠自刻齋堂館印、閑章和姓名印而成,以文句、姓名、齋堂、收藏等類分類,間有摹刻何震印作,印下有楷書釋文。
因梁袠師承何震,又能得何震真諦,譜中摹刻何震印作,足可稱為研究何震的一大絕佳跳板。
9.金一甫印選
金光先輯 《金一甫印選》
西泠印社藏
《金一甫印選》全譜總錄印398方,成譜于明萬歷四十年(一六一二),一冊,二卷。
休寧金光先輯鈐摹刻歷代璽印和自刻印而成。每印下均有釋文,另有朱筆批注。卷首金光先自序,鄒迪光、杜大綬等序。
10.印法參同
明代印學巨著,從篆刻出發的教科書
徐上達輯 《印法參同》
西泠印社藏
《印法參同》,成譜于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新都徐上達著錄歷代璽印而成。
規模宏大,共四十二卷!一至四卷介紹官私璽印制度、形式;五至十五卷闡述古來篆書及印學知識;以下各卷介紹印章鈕式、古印及印譜,還有其父子所摹之印相雜其間。
此譜是一部指導篆刻的專著,從字法、章法、刀法及各種技法,體察詳盡,闡述明白,可看作是一部篆刻出發的教科書,是明代有代表性的印學巨著,令后來學刻印者得益匪淺。
11.承清館印譜
首部印人集體篆刻匯編印譜
張灝編集 《承清館印譜》
西泠印社藏
《承清館印譜》,成譜于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太倉張灝編集。
四冊,共收印664方。全頁兩面各以朱泥鈐四印,印下刻注釋文和所用印材。內容多為名號、詩文成語及齋館印,是首部印人集體篆刻匯編印譜。
12.蘇氏印略
董其昌、陳繼儒、米萬鐘等名人印的合集
蘇宣刊 《蘇氏印略》
西泠印社藏
《蘇氏印略》,新安蘇宣刊,成譜于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
全書計收印537方,二冊,共三卷。第一冊卷首有平湖馬維紹(新甫)、施鳳來(羽王)、姚士慎、俞恩燁、陸淘等人的序,以及蘇宣自序。卷一共16頁,計收63印,為墨皇素臣。卷二共27頁,計收200印,為館閣印與名人印。卷三共23頁,計收272印,有董其昌、陳繼儒、米萬鐘等人印。
12.石鼓齋印鼎
明朝摹印高手的杰作
余藻編 《石鼓齋印鼎》
西泠印社藏
《石鼓齋印鼎》,古蒲余藻編,成譜于明崇禎元年(1628)。此譜印蛻大多為余藻所摹。
九卷,九冊,現存五冊,缺卷二、卷三、卷四、卷六。全譜總錄803三方。第一冊為朱繼祚序、作者自序、目錄及凡例。第二冊共收177方。第三冊為明朝私印,收李善長、方孝孺、陳獻章、陸包山、仇十洲、陳白陽、祝枝山、沈石田、唐伯虎等177方。第四冊為明朝私印,并堂、齋、館印等共206方。第五冊為引首圖章,共收243方。
13.學山堂印譜
明人篆刻作品總匯,三堂印譜之一
張灝輯錄 《學山堂印譜》
西泠印社藏
《學山堂印譜》,張灝輯錄時人篆刻,成譜于明崇禎四年(1631)。明人篆刻作品總匯,三堂印譜之一。
六冊。首卷載序、跋、題詞二十四篇和李繼貞撰《學山記》一篇。二卷至六卷集朱泥鈐印,每頁鈐一或四印,五冊共收印1192印,每印均有釋文。
14.賴古堂印譜
明清印人篆刻作品總匯,三堂印譜之一
周亮工家藏印 《賴古堂印譜》
西泠印社藏
《賴古堂印譜》,錄大梁周亮工家藏印,成譜于清康熙六年(1667)。
四卷。共計錄印1550方。每卷之首均有序。卷一有高阜題、鄭簠書《賴古堂藏印序》;卷二有高兆《賴古堂印譜引》;卷三有張遺《賴古堂印譜引》、周銘《印譜小引》;卷四有黃虞稷《賴古堂印語序》。卷首右上角刻書名卷次,下左刻“大梁周在浚雪客、在延龍客、在建榕客藏”。
15.寶硯齋印譜
著名印人林皋個人印集,大量印文字詞佳句
林皋集錄《寶硯齋印譜》
南京圖書館藏
《寶硯齋印譜》,林皋集錄自刻印蛻,趙虹(飮谷)校訂,成譜于清康熙年間。
一冊,不分卷,總錄印64方。前有康熙癸丑錢陸燦、康熙甲戌吳景、康熙庚午王撰等名流所作十八篇諸序言、林皋附記,另有甲戌毛佑跋,印文取字詞佳句者為多,篆法多用小篆、繆篆,有細白文、圓朱文等多種體式。
16.錦囊印林
最小的印譜
汪啟淑集《錦囊印林》
西泠印社藏
《錦囊印林》,新安汪啟淑集,成譜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為所見印譜最小者之一。
二冊,四卷。全譜總錄印236方,卷一收印60方,卷二收印58方,卷三收印60方,卷四收印58方。
外用宋錦特制函套,因此名以“錦囊”。函套上簽條為“槐蔭山房珍藏”,印譜簽條為“錦囊印林”,均無具款。函套外有藍布套,藍布套外還有紫檀木盒,裝璜極為講究。卷首有宋晟序,卷末有戴廷熺跋。邊框為木版墨印,書柱下有“香雪亭”三字,每頁二印或四印,朱砂印泥原鈐,有釋文而未注作者姓名。此譜作者為丁敬、鄧琰、陳煉等人。卷首二印為“一泓齋”“印林”。卷末二印為“退齋父”“平生志在斯”。
16.飛鴻堂印譜
集清代篆刻家人數最多的印譜,三堂印譜之一
汪啟淑編,金農、丁敬校定 《飛鴻堂印譜》
西泠印社藏
《飛鴻堂印譜》,新安汪啟淑編,金農、丁敬校定,成譜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
四十卷,十冊,共計收印3498方。汪啟淑自題、金農書“偶愛閑靜”四字于扉頁。每卷均有序跋文,均根據墨跡刻印。每卷之首右上角刻書名集次卷次,下刻“古歙汪啟淑秀峰氏鑒藏”,每卷之末刻“飛鴻堂印譜某集某卷終”。所收印人凡丁敬、陳煉、吳鈞、董洵、桂馥、汪成、周芬等百數十家,為集清代篆刻家人數最多者。
17.墨雨堂印余
釋湛???《墨雨堂印余》
西泠印社藏
《墨雨堂印余》,釋湛??蹋勺V于清乾隆十一年(1747)。
經折式二冊,全譜總錄印303方。封面宋錦鑲裱,灑金箋描花底,上貼目花。首頁有“墨雨堂印余上冊”楷書舊簽。附小傳、序跋、題記。對頁右鈐印剪貼,左墨跡注釋文。
18.銅鼓書堂藏印
查禮、查惇編輯 《銅鼓書堂藏印》
私人藏
《銅鼓書堂藏印》,查禮、查惇編輯鈐歷代璽印而成,成書于清嘉慶四年(1799)。
四冊,一函,全譜總錄印846方。編為元、亨、利、貞四冊。書口上署“官印”或“私印”等,下署“銅鼓書堂珍玩”。函套內頁有田辛嵓題識,封面、扉頁有隸書題簽,翁方綱、王文治作序,下接凡例。
19.種榆仙館印譜
郭宗泰輯陳鴻壽印 《種榆仙館印譜》
西泠印社藏
《種榆仙館印譜》,郭宗泰輯古杭州陳鴻壽刻印,成譜于清道光元年(1821)。
八冊不分卷。鈐印本。扉頁高日濬篆書“種榆仙館摹印”六字,并有郭麐、高日濬、趙之琛等人序文、題詞;書口上署“種榆仙館印譜”,每頁一至二印不等,末有陳汝銘、郭宗泰跋。
20.小石山房印苑
以專業印譜學家心態編輯而成的印譜
顧湘、顧浩輯 《小石山房印苑》
西泠印社藏
《小石山房印苑》,海虞顧湘、顧浩輯元、明、清名家刻印,成譜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6)。十二冊。輯錄103位印人,上自元朱珪,下迄清程德椿,每印有釋文、印人姓名。
21.十鐘山房印舉
陳介祺收藏的秦漢璽印
陳介祺輯 《十鐘山房印舉》
私人藏
《十鐘山房印舉》,陳介祺輯自藏秦漢璽印,成譜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
二冊。板框墨刷,豎十七點六厘米,橫十一點三厘米,書口有“十鐘山房印舉”字樣,扉頁墨書題簽。冊一,首頁鈐有方節庵、方介堪、唐醉石、沈尹默、潘伯鷹、白蕉、唐云、馬公愚、方去疾觀印。
22.簠齋印集
陳介祺鈐歷代璽印
陳介祺輯《簠齋印集》
西泠印社藏
《簠齋印集》,濰縣陳介祺輯鈐歷代璽印,成譜于清咸豐三年(1851)。
十二冊,不分卷。扉頁何紹基隸書題名,陳介祺作序。收秦漢至六朝官私璽印2429方,收古璽190方,官印389方,私印1850方,另收虎符11種,斗檢封3件,封泥30件。內有一百余印,為劉燕庭藏,由許瀚、吳式芬、何紹基審定。
23.吉金齋古銅印譜
何昆玉編《吉金齋古銅印譜》
西泠印社藏
《吉金齋古銅印譜》,高要何昆玉依據潘正煒和葉志銑的藏印編成于清同治五年(1866)。
八冊,六卷,全譜總錄印1266方,其中卷一收印104方;卷二收印223方;卷三收印229方;卷四收印228方;卷五收印272方;卷六收印210方。卷首有程瑤田《看篆樓古銅印譜敘》,次為《吉金齋古銅印譜續序》,書末附錄《何昆玉印譜》。書口有書名,無卷次、頁次。每頁鈐印二至四方。
24.兩罍軒印考漫存
吳云集《兩罍軒印考漫存》
西泠印社藏
《兩罍軒印考漫存》,歸安吳云集自藏璽印鈐蛻,成譜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
四冊,九卷,全書共收印186方,其中官印122方,私印64方。每頁正面鈐印,一頁一印,印旁附印章圖形,背附考釋文字。卷一至卷六為官??;卷七至卷九為私印。
25.十六金符齋印存
吳大澄輯《十六金符齋印存》
西泠印社藏
《十六金符齋印存》,吳縣吳大澄輯自藏歷代璽印,黃士陵、尹伯圜審編,成譜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
二十六冊,每頁一印,全譜總錄印1140方。扉頁篆書題書名,次為楊峴題簽,吳大澂詩題:“蓄印十六年,積累至二千。古璽得至寶,文字秦燔先。漢魏官私印,金玉背精堅。同鈕各從類,年代不細編?!?/p>
26.八千卷樓印存
丁丙輯《八千卷樓印存》
西泠印社藏
《八千卷樓印存》,錢塘丁丙輯浙派八家刻印,成譜約在清光緒三十年(1904)。
八冊,全譜總錄印149方,為丁敬、蔣仁、黃易、奚岡、陳豫鐘、陳鴻壽、趙之琛、錢松八家印蛻。
27.清儀閣古印偶存
張廷濟輯《清儀閣古印偶存》
西泠印社藏
《清儀閣古印偶存》,張廷濟輯自藏璽印鈐蓋,成譜于清咸豐六年(1856)。
六冊,初次成譜于道光八年(1828),錄印336方,收官印51方,私印285方,鈐拓三十五部。后又以繼得古印重鈐,總錄印466方,于道光十五年(1835),鈐拓二十部。咸豐六年(1856),其孫張福熙又有再鈐本二十部問世。扉頁張廷濟隸書題名,有張邦梁跋,張廷濟自序,末頁有葉潞淵題識。以官印、私印、古璽印編次。
28.觀自得齋印集
徐土愷輯《觀自得齋印集》
西泠印社藏
《觀自得齋印集》,石埭徐土愷輯家藏古銅印鈐拓,成譜于清光緒二十年(1894)。
十六冊,不分卷,全譜總錄印2110方。書柱印有“觀自得齋印集”,書柱下背后印有“石埭徐氏所藏”字樣。扉頁為“觀自得齋印集,光緒十五年石埭徐氏刊,楊峴署檢。”次為吳昌碩寫的序,以手寫體木版印刷。再次為李士棻芋仙題印存詩,另有逖先(張祖翼)手書題跋二則。
29.齊魯古印攈
徐土愷輯《齊魯古印攈》
浙江省博物館 藏
《齊魯古印攈》,濰縣高慶齡、南鄭甫、侄嘉鈺輯所藏歷代璽印,成譜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
五冊,不分卷,以古璽、秦、漢官私印、雜印等二十三類編次。每頁鈐印一至二方。一冊收古璽、秦漢官印、長方印、朱文私印、鳥蟲印等110方,二、三冊收漢私印378方,四冊收姓名、吉祥、圖案印141方。全譜總錄印629方。內頁首頁有楷書題簽,扉頁有隸書“齊魯古印攈”題端,次頁有“平壽高氏古雪書莊定本”篆書書牌,潘祖蔭、王懿榮序及高慶齡自序,另有凡例、目錄。收印甚精,且鈐本甚少,為世所重。后高氏藏印多歸吳大澂所有。
30.共墨齋藏古璽印譜
周銑詒、周鑾詒輯《共墨齋藏古璽印譜》
浙江省博物館 藏
《共墨齋藏古璽印譜》,周銑詒、周鑾詒輯歷代璽印,成譜于光緒十二年(1886)。
八冊,不分卷。全譜總録印575方,錄漢官印80方,漢魏六朝私印527方,宋元官印23方,元押45方,鈐拓甚佳。有周鑾詒題記。
31.鐵云藏印
劉鶚輯《鐵云藏印》
西泠印社 藏
《鐵云藏印》,丹徒劉鶚輯鈐歷代璽印,成譜于光緒二十九年(1903)。
十八冊,以古璽、官印、私印編次。初集,收官印104方,古璽89方,私印296方,共存489印;二集,收官印42方,古璽116方,私印371方,共存529印。
32.二金蝶堂印譜
存世最好的趙之謙原打印譜之一
傅栻輯《二金蝶堂印譜》
君匋藝術院 藏
《二金蝶堂印譜》,傅栻輯趙之謙刻印,成譜于光緒三年(1877)。
四冊,不分卷,總錄印139方。冊一扉頁有篆書“二金蝶堂印譜”題端,次頁隸書“大興傅氏華延年室輯”題記;冊四末有傅栻手寫楷書跋一則。冊一計六十六頁,一頁題端,一頁序題記,三十六頁鈐印,每頁鈐印一方,印后系邊款,邊款拓于另頁;冊二計六十二頁,三十六頁鈐印,每頁鈐印一方,印下系邊款,邊款拓于另頁;冊三計七十一頁,三十七頁鈐印,每頁鈐印一方,印下系邊款,邊款拓于另頁;冊四計六十頁,三十頁鈐印,每頁鈐印一方,印下系邊款,邊款拓于另頁。
33.隋唐以來官印集存
最早的唐宋官印印譜
羅振玉輯《隋唐以來官印集存》
西泠印社 藏
《隋唐以來官印集存》,上虞羅振玉輯隋唐以后官印,成譜于民國五年(1916),為最早的唐宋官印印譜。
一冊,不分卷,總錄印288方。扉頁隸書書名,羅振玉自序,目錄一則。選集隋、唐以降歷朝官印,間存背上款文拓片。
34.南皮張氏碧葭精舍印存
張修府輯 《碧葭精舍印存》
私人 藏
《碧葭精舍印存》,張修府輯鈐歷代璽印,成譜于民國七年(1928)。
八冊,寶熙題封面簽條和扉頁書名,褚德彝作序。全譜錄印334方。卷一錄玉印42方;卷二至卷四錄古璽印117方;卷五、卷六錄官印90方;卷七、卷八錄周秦印70方、漢私印15方,鈐蓋極精。
35.賓虹草堂藏印
黃賓虹集 《賓虹草堂藏印》
西泠印社 藏
《賓虹草堂藏印》,古歙黃賓虹集印,成譜于民國十八年(1929)。
八冊,不分卷。扉頁篆書“賓虹藏印”,有自序一篇、藏璽例言一篇。
36.賓虹草堂藏印二集
黃賓虹集 《賓虹草堂藏印二集》
西泠印社 藏
《賓虹草堂藏印二集》,古歙黃賓虹輯古璽印,成譜于民國十八年(1929)。
八冊,不分卷。全譜總錄印487方。第一冊收64方;第二冊收50方;第三冊收64方;第四冊收55印;第五冊收67方;第六冊收59方;第七冊收69方;第八冊收59方。
紙質框格與初集同,封面簽條為《賓虹藏印二集》,扉頁篆書“賓虹藏印”,與初集同,有自序兩篇。
37.梅景書屋印選
吳湖帆輯,王秀仁鈐拓 《梅景書屋印選》
私人 藏
《梅景書屋印選》,吳湖帆輯,王秀仁鈐拓,共印十部,成譜于民國二十二年(1933)。
二冊,不分卷,總錄印80方,其中上冊收秦漢玉印52方,下冊為漢魏將軍印28方,朱鈐和墨拓并列。此譜為甲本,卷端有吳湖帆自題“梅景書屋自存甲集”。卷末附吳昌碩刻“二十八將軍印齋”印。
38.金罍印摭
張魯盦集徐三庚刻印 《金罍印摭》
西泠印社 藏
《金罍印摭》,慈溪張魯盦集徐三庚刻印,成譜于民國二十九年(1940)。
四冊,不分卷。全書凡印123方,邊款138面。封面趙叔孺題簽,前有張魯盦序。卷末附有說明:“《金罍印摭》初次拓印共三十部,每部四本,都印一百二十方。倩會稽王秀仁用頂煙墨,魯盦自制朱砂印泥原印手工精拓。庚辰初夏,慈溪張咀英魯盦識?!?/p>
39.簠齋古璽印譜
陳介祺所藏古璽印之精者
陳介祺輯 《簠齋古璽印譜》
浙江圖書館 藏
《簠齋古璽印譜》,陳介祺將所藏古璽印之精者鈐拓,成譜于1920年之前。
一冊,不分卷。全譜總錄印51方,木板封面,共計29頁。頁一有沈曾植墨筆題“簠齋古璽印譜,宣統庚申九月,寐叟為小螺大隱題”。每頁或拓印二方,或鈐印一方拓印一方,或鈐印二方拓印二方。此譜不僅有印蛻,還有印面拓和鈕飾的全形拓。
40.童子雕瑑
童大年輯 《童子雕瑑》
浙江圖書館 藏
《童子 雕瑑》,童大年輯自刻印,成譜于民國三十二年(1943)。
四冊,不分卷,總錄印119方。封面隸書刻印題簽,夾板上剪貼“初拓三十部四冊一千圓”陽文印一方。內封陰文題“童子雕瑑,大年作”。卷前有胡樸安、顧燮光序,卷末有童大年跋。
41.鄧印存真
研究鄧石如篆刻藝術的最佳資料
葛昌楹輯 《鄧印存真》
私人 藏
《鄧印存真》,葛昌楹輯自藏及假于友人陳式金后人所藏鄧石如刻印,成譜于1944年。
二冊,不分卷。函套、封面高絡園楷書題簽,扉頁高野侯隸書題名。全譜由十五方印石輯拓而成,因內有兩面或多面印,故總鈐印面21方。印面除朱鈐外,又加墨拓,鈐拓極精。為研究鄧石如篆刻藝術的最佳資料。
42.塙齋印冣
篆刻名家陳巨來的印集
《塙齋印冣》
私人 藏
《 塙齋印冣》, 輯拓人不詳,成譜時間不詳。
四冊,不分卷,總錄陳巨來印作240方。內頁板框粗線圓角墨刷,全框豎十二點二厘米,橫六點八厘米;無序、跋。
43.西泠印社勝跡留痕
篆刻名家韓登安印集
韓登安輯 《西泠印社勝跡留痕》
西泠印社 藏
《西泠印社勝跡留痕》,1954年韓登安輯自刻西泠印社社址中全部勝跡五十處名目而成。
二冊,總錄印五十一方。封面扉頁為唐醉石題簽,次拓制陳伯衡(錫鈞)刻“西泠印社勝跡留痕”。首印為“西冷印社”一印,后一景一印,一印一款,記載此勝跡地理位置、有關史實,頗具史料價值。
44.豫堂藏印甲集
錢君匋輯 《豫堂藏印甲集》
君匋藝術院 藏
《豫堂藏印甲集》,1960年,著名印譜、篆刻收藏家桐鄉人氏錢君匋將自藏趙之謙篆刻佳作一百方,加入向友人借拓十六方藏品,大致按趙氏作印年代先后編次輯鈐而成。
一冊,總錄印116方。由上海著名印譜、冊封面有葉恭綽題“豫堂藏印甲集,恭綽題”楷書題簽,扉葉有錢君匋自題“豫堂藏印甲集,君匋”行書書題端,繼有錢君匋自序一則,書末有錢君匋所輯拓本解說,注出原印原文、石質、形狀、鈕式、尺寸、款識、文字等信息。
45.豫堂藏印乙集
錢君匋輯 《豫堂藏印乙集》
君匋藝術院 藏
《豫堂藏印乙集》,1962年,著名印譜、篆刻收藏家桐鄉人氏錢君匋將自藏吳昌碩篆刻佳作,大致按吳氏作印年代先后編次輯鈐而成輯鈐而成。
一冊,總錄印120方,冊封面有葉恭綽題“豫堂藏印乙集,恭綽題”楷書題簽,扉頁有錢君匋自題“豫堂藏印乙集,君匋”行書書題端,繼有錢君匋自序一則,書末有錢君匋所輯拓本解說,并注出原印原文、石質、形狀、鈕式、尺寸、款識、文字等信息。
46.叢翠堂藏印
錢君匋輯 《叢翠堂藏印》
君匋藝術院 藏
《叢翠堂藏印》,1966年錢君匋輯自藏 黃士陵 刻印鈐蓋而成。
二冊,總錄印159方。函套、兩冊封面有唐云題簽。扉頁有錢君匋題叢翠堂藏印,冊一有錢君匋手書序文。冊二有錢君匋手書跋文。按印章刻制年代先后編排。多系黃士陵為好友江仁舉、李茗柯、蘇若瑚等所作姓名、齋室、閑章印,下系印款。
47.荃樓印存
韓登安鉤摹河井仙郎之印 《荃樓印存》
中國美術學院圖書館 藏
《荃樓印存》,1931年韓登安鉤摹河井仙郎之印所輯。
一冊,不分卷,每頁鉤勒印一至二方,全譜總輯印40方。板框為細黑線,全框豎十點一厘米,橫五點八厘米,冊封面有韓登安署“荃樓印存”隸書署簽,扉頁有陳果署“荃樓印存”隸書署檢,并有“日本河井仙郎刻”“仁和王福盦藏”楷書字樣,后有“辛未陽月登安鉤勒”隸書牌記,書口下署“登盦印輯”楷書字樣,第一方印后有“桑箕字鐵城,日本東京人,己亥秋來杭州,河井仙郎字荃樓,專研究浙人舊印”題跋,應為韓登安所題。
48.西泠八家印選
丁仁輯 《西泠八家印選》
西泠印社 藏
《西泠八家印選》,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錢塘丁仁輯丁氏八千卷樓所藏“西泠八家”篆刻而成。
三十冊。江尊隸書書名,首冊前有羅榘序文,并有墨拓丁敬像及袁枚題贊各一頁,末冊有丁仁自識。每冊皆有卷次書牌,背后署“泉唐丁氏八千卷樓藏石”。每頁一印,后拓邊款,是譜名品既多,鈐拓尤精可謂璀璨奪目,集印海之大觀。
49.丁丑劫余印存
明代以來篆刻叢譜之冠
丁仁、高時敷、葛昌楹、俞人萃輯 《丁丑劫余印存》
浙江圖書館 藏
《丁丑劫余印存》丁仁、高時敷、葛昌楹、俞人萃四人于丁丑(1937)吳淞戰役后將所存之印章鈐拓匯輯而成,并以“浙西丁高葛俞四家藏印集拓廿又一部己卯春成書”二十一字編為二十一部,存世稀見,此為第一部,即“浙”字部。
二十冊,不分卷,收錄流派及印人范圍廣泛,匯輯了明代文彭為鼻祖的吳門派,何震為主的新安派,蘇宣為主的泗水派等;清代程邃為主的徽派,丁敬為首的浙派,鄧石如的皖派等;近代趙之謙、黃士陵、吳俊卿等印壇大家。且審定謹嚴,從明代至民國初年,上下四百余年,共收273家印人的1900余方印章,是明代以來篆刻叢譜之冠。
封面鐫有楷書“丁丑劫余印存”書簽,內封鐫有王福庵篆書“丁丑劫余印存”,牌記鐫有篆書“浙西丁高葛俞四家藏印集拓廿又一部己卯春成書”,牌記左側鐫有楷書“此二十一字為每部記號,此部浙字”,牌記右下鈐有楷書朱文戳記“每部值肆百元”。繼鐫有高野侯序一則,總目一則,每卷前有印人小傳,卷二十有“高時顯、王福庵、丁仁、高時敷、葛昌楹、俞人萃”六人合影像。
50.樂只室印譜
高時敷輯 《樂只室印譜》
私人 藏
《樂只室印譜》,1944年,高時敷輯所藏其所藏元明清流派印,請王秀仁手拓三十二部。
十一冊。收錄明清138位印人516方篆刻作品,書后附有印人小傳。
分為《二十三舉齋印摭》《續二十三舉齋印摭》《姓名表字印輯》和《高氏趙印征存》四集,另有《附集》一冊,收録高野侯亡子、高時敷亡女印蛻。是譜板框粗線緑刷,半框豎十點五厘米,橫十厘米。
51.宋元明犀象璽印留真
陳巨來成名的基礎
葛昌楹輯 《宋元明犀象璽印留珍》
西泠印社 藏
《宋元明犀象璽印留珍》,1925年,平湖葛昌楹輯宋、元、明犀角象牙印譜録。
六冊,不分卷。全譜總録印200方,一卷收宋璽四方,宋印十二方;二卷收元印三十四方;三卷收明璽一方,明印三十一方;四卷收明印四十二方;五卷收明印四十三方;六卷收明印三十三方。
內頁板框粗線墨刷,全框豎十七點五厘米,橫十點四厘米。扉頁吳昌碩篆書題名,有褚德彝題記、葛氏自跋。每印下方手繪立體印式、鈕制。其中項元汴用印,實為湯安(陵石)偽作。收錄上自宋徽宗趙佶“政和”年號印,下迄明末李根“云谷”印。
陳巨來曾從吳湖帆家中借得此譜,研讀數年終成就其元朱文地位。
52.潘天壽常用印集
浙江美院木板水印工廠時期鋅版手拓印譜
葛昌楹輯 《潘天壽常用印集》
中國美術學院紫竹齋 藏
《潘天壽常用印集》,浙江美院木板水印工廠時期第一部手拓印譜。
該印譜曾有兩個版次。初版在一九七七年,版權頁標“《潘天壽常用印集》,作者潘天壽等,編輯出版浙江美術學院水印工廠,一九七七年七月手拓”;第二版版權頁內容字樣為繁體字手書上版,內容為“《潘天壽常用印集》,作者潘天壽等,浙江美術學院西湖藝苑編輯出版,一九八〇年二月第二版手拓”。
一冊,不分卷。封面諸樂三題簽,扉頁陸維釗題名。次為說明和目錄。可知一九七九年后原出版機構水印工廠已經過渡成為浙江美院西湖藝苑。
展 期
《朱蛻華典》:中國歷代印譜特展
2019.10.16—2019.10.30
展 場
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3樓書畫廳
杭州市下城區朝暉街道西湖文化廣場E區
?? 展館信息:
浙江省博物館武林分館(杭州市下城區朝暉街道西湖文化廣場E區)
??開放時間:
9:00-17:00 逢周一閉館
??交通信息:
· 公交車:19,67,206,30,38路,西湖文化廣場站下車
· 地鐵1號線:西湖文化廣場站,C口出站。
??常規門票價格:
免費
最后,本次展覽還將舉辦關于印譜與印學史的高端學術研討會,屆時還會有展覽圖錄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