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沒錢不如鬼,湯沒鹽不如水。”
一個人的人際關系好不好,別看長相,看實力。
女人喜歡“高富帥”,男人喜歡“白富美”,關鍵是一個“富”字。
善于交際的人,靠手里的錢,還有富有的心。
以下五條人際交往的規則,看懂受益一生。
01
寧可無言,也別話多。
《菜根譚》有言:“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修德行的砥石。”
一個人的耳朵,能夠聽得見難聽的話,心里常常想著不如意的事情,才是錘煉人格品質。
道理人人都懂,但是逆耳的話,沒有人愿意聽。在很多場合,“允許自由發言”是有尺度的,不能信口開河。
會說話的人,懂得察言觀色,遵從“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的原則。
“親君子,遠小人”,對一個君子,你可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同時你要注意說話的方式和語氣,別刺激別人的耳朵;對一個小人,你最好的閉嘴,同時要慢慢遠離。
法國思想家蒙田說過:“沉默較之言不由衷的話更有益于社交。”
也就是說,不知道如何開口說話的時候,還不如沉默。
因此,聰明的人,在與人交往的時候,話不會很多。更多的是——用心交心。
02
寧可裝傻,也別指責。
有這樣一句話:“千萬不要當眾拆穿一個正在裝B的人。”
當別人高談闊論的時候,多半會漏洞百出。你看透了,千萬別說透;別去指責一個正在“搶風頭”的人。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表達方式,都有往舞臺中間擁擠的“理想”,你不必看不慣。
人各有志,不必指望所有的人,都和你一樣,懂得靠邊站。
亦舒說過:“一個成熟的人往往發覺可以責怪的人越來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難處。”
善于社交的人,能夠理解別人,而不會指責任何人。不能理解的人和事,就放在一邊。本來就和自己沒有關系,憑什么要去管?
聰明的人,大智若愚;愚蠢的人,聰明反被聰明誤。
把智慧藏起來,就是“藏鋒”,人與人相處,就能靠得更近,也不互相傷害。
03
寧可孤獨,也別強求。
你也許有這樣的經歷:在吃吃喝喝的場所,和一個很厲害的人喝了“認識酒”,還互相交換了聯系方式。你以為,這一次,終于和高層次的人搭上邊了。
某一天,你去找別人的時候,別人居然想不起你是誰。打開微信,不知道哪個“好友”才是你。
你在別人的微信里,就是一個“陌生頭像”,連備注名也沒有。
“道不同,不相為謀”,只有同級別的人,才有可能和你合作共事。高層次的人,根本看不起你,低層次的人會拖后腿。
網絡作家羲和清零說過:“人脈固然重要,但都比不上自身實力更重要。因為實力才是交朋友的資本,否則即便有人脈也是白搭。”
人與人交往,在很多時候是“暗中較勁”,你別強融任何圈子。
如果一個真心朋友都沒有,那就學會一個人走路。
04
寧可放棄,也別糾纏。
在一間航班候車室里,很多人圍著服務窗口,和服務員爭吵。因為航班晚點了,大家都很氣憤。不管服務員如何解釋,也沒有人愿意聽。
有一個年輕人,從人群里走出來,悄悄把飛機票退了,立馬趕到高鐵站,然后換乘地鐵、出租車,折騰了好幾回,趕到了目的地。雖然耽誤了一些時間,但是沒有耽誤一整天。
而那些爭執不休的人,只能改天出行了,更糟糕的是,他們的情緒毀掉了自己的形象,令人擔憂。
魯迅說過:“糾纏如毒蛇,執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得快,甚至于也頹廢得快。”
人與人交往,糾纏就是無形的枷鎖,把兩個人困在同一個地方,無法逃脫。學會放棄,才能各自安好,真正解脫。
05
寧可卑微,也別炫耀。
《道德經》有言:“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自以為是的心態,需要撇棄。
如果你沒有本事,寧愿卑微成野草,也不要把自己當成高傲的玫瑰。
不要覺得當“野草”沒有出路。野草也能開花結果,并不能“自慚形穢”。
如果你認真觀察,就會發現,很多野草,都是“治病的良藥”。
記住了,野草的價值,一旦被挖掘出來,就是仙草。
人與人交往的時候,要堅持謙卑,要常常低頭,唯有如此,你才會更加貴氣,也會遇到真正的貴人。
古人有云:“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你沒有遇到伯樂,你就是拼命展示自己,也沒有用,別人還會認為你很低級。
06
結束語。
于丹說過:“一個人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著他的為人。要了解一個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就夠了,從中可以看到他的價值取向。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一個人,加入了合適的圈子,如虎添翼;和不相干的人交往,浪費時間。
很多人以為,人脈資源越多越好。認識的人多了,總有那么一些人,可以成為自己的貴人。其實不然,朋友需要“少而精”。
別因為社交,你活成了別人的影子,唯有趣味相投的人,才能相得益彰。
任何時候,都要保持頭腦清醒,學會斷舍離,留下真正的同路人。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