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的年紀,想要獨來獨往,都顯得不太可能。
為了幾兩碎銀,總得低頭求人,還得接受別人伸出的熱情的手。
可是,如何才能形成好的社交關系呢?
很多人選擇了請客吃飯,送禮,閑來無事聚一聚之類的方式。
表面上看,符合“吃人嘴軟,拿人手短”的古訓,深入去看,卻不是那么回事。
01
聚餐、送禮已經過時了,原因很現實。
先說一說聚餐。
西漢時,有一個叫季布官員,為人很俠義,也樹立了清正的形象。
有一天,一個叫曹丘生的人來拜訪。
季布早就知道,曹丘生很虛偽,不值得交往。礙于曹丘生拿到了大臣竇長君的介紹信,不得不盡地主之誼。
飯局上,曹丘生說:“楚人有句諺語說'得到黃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諾言’。我以后就接這句話,多宣傳,你就名揚天下了。”
季布聽了,很舒服,然后留曹丘生住了幾個月。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曹丘生的話,很虛偽,可是一般的人是抵不住的。會被其感染。
飯局就是這樣,虛偽的話,一波接著一波,讓人很舒服。但是放下酒杯,人就散了,根本上不會幫忙。
有的人,離開飯局,連坐上,別人給的名片,都不會帶走。人情淡薄到令人寒心了。
更可怕的是,你組織一個飯局,人家都答應來,卻臨時性有事,或者找了一個借口,不來了。飯局也冷場了。
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高了,家家都衣食無憂,工作也很忙,哪有什么功夫混飯局。有人喊吃飯,都覺得為難。
再說一說送禮。
《你能有話直說也是一種才華》書中有一個故事。
一個定居過往的女人,回國的時候,接到很多朋友送來的甜品。可是她,從來不吃甜品,內心很糾結。
礙于面子,她不好意思拒絕,也不好意思退回給送禮的人。
久而久之,朋友送來的甜品,變成了負擔。
作為送禮的朋友,人情沒有留住,反而被人厭惡了。這是出乎意料的吧。
逢年過節,我們也會收到很多禮物;求你幫忙的人,也會送來禮物。你收到之后,發現對方送的東西,你用不上,于是轉手送給其他的人。
也有一些禮品,就是包裝好看,沒有什么內容。你拆開一看,大跌眼鏡。
如果你收了禮物,也沒有辦法幫助到別人,閑話就會冒出來。好像,你欠了別人的人情一樣。
從經濟角度分析,不管是混飯局,還是收禮物,都是“花了自己的錢”。
根據禮尚往來的規則,你吃了別人的飯,就要回請;你收禮了,就得回禮。來來回回,折騰多次,大家都麻煩,金錢也沒有省一分。
若是你愛面子,回禮要比對方更客套,請客吃飯要比對方更高端,花錢買罪受。
02
好的社交關系,需要從長計議。
既然送禮、吃飯,不能留下好的人情,對社交的促進作用不大,我們如何才能結交靠譜的人呢?
古人說:“君子之交淡如水。”
現在的人說:“讓社交更有價值。”
省去繁雜的禮節,平時大家平淡相處,需要的時候,能夠互相幫忙。這樣做,就人情留住了,并且會長久。
第一樣:你自己有用。
你想要得到一匹馬,不要去追馬,就種下一片草。來年春天,草地綠了,馬就來了。
說白了,人要學會“筑巢引鳳”。
你本身的價值多了,人家自然會青睞你,并且同級別的人,會對你友好,大家互幫互助的可能性更大。
人啊,指望別人拉一把,顯然是要失望的。
俗話說:“強者,人抬人;弱者,人踩人。”
當你變成強者,就會感受到抬人的喜悅。比方說,你是水果批發商,零售商就會找到你;果農就會喜歡你。
讀書、積累人生經驗、在某個行業奮斗,堅持住了,你的光芒就有了,吸引人的格局就有了。
第二樣:適度麻煩人。
《好關系是麻煩出來的》里說:“適度麻煩別人,不僅不是壞事,相反,正是因為這種麻煩,才令我們有理由彼此接近,建立深度聯系。”
吃吃喝喝、禮尚往來,顯然是太麻煩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
在對方需要的時候,及時幫助;在對方幸福的時候,及時離開,這樣的打擾,顯然是有禮貌,也值得推崇的。
當有人幫助你之后,也不要急著請人吃飯、送禮,而是不動聲色地觀察,看看對方在什么時候會需要幫忙。
若是對方一輩子都很順,你就把別人給你的恩情,給社會上需要的人,宣傳恩人的德行,也是可以的。
第三樣:學會冷廟燒香。
把吃吃喝喝、送禮的錢財,給那些有潛力的窮人吧。
你要這樣思考:請土豪吃一頓大蝦,人家覺得不夠檔次;你請窮人吃一頓白米飯,就會感恩戴德。
你買一千塊錢的禮物,給土豪,人家不稀罕;你拿一千塊錢給正在創業的人,這是一份恩情。
找到身邊的“潛力股”,并且加以扶持。若干年之后,對方崛起了,你的人脈就有了。
03
飯局上,人多了,喝酒也多了,內耗就有了,還可能麻煩不斷。
禮物不是急需的,就可有可無了,就像雞肋一樣,有無力感。
好的社交關系,是用心換心,急別人之所急,想別人之所想,交流不是很多,但是很溫暖。
《菜根譚》中說過:“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直接觸碰到利益點,直接幫助到關鍵處,就是人情的直通車。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