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親的割不掉,是假的安不牢。
人生路上,因為有了親人,才顯得溫暖,才會有很多的感動。
但是親人都靠得住嗎?有的親人,還不如外人,他們借著血緣關系,一次次傷害你。
比方說,《都挺好》里的蘇明玉,本能考上清華大學,但是因為父母不愿意給學費,不得不去上免費師范;在學習過程中,一本草稿本,都得看母親的臉色。
聰明的人,對親人進行分門別類,靠近靠譜的親人,遠離不靠譜的親人。不去傷害親人,也不讓親人傷害自己。
今天,我告訴你如何判斷親人是否靠譜:看三個細節(jié)。
01
悲喜之中,真情流露。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福氣變成了禍事,我們會很悲傷;禍事變成好事,我們會有驚喜。這樣的時候,怎么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情感,喜怒哀樂,一目了然。
唐朝安祿山反叛之時,顏真卿的兄長駐守在常山郡,一家人都被安祿山加害。
安祿山兵敗之后,顏真卿到處尋找兄長,然后一邊流淚一邊寫下了《祭侄文稿》。
后人評價,這篇文稿是“天下行書第二”。悲痛的情緒,貫穿到了文字里,直抵心靈。這是痛苦,也是境界。
時過境遷,我們仍舊可以從書法作品里,領悟到顏真卿對家人的關愛。這樣的情感,充分說明親人是靠譜的,生死不離。
如果你長大成年了,家里遇到了悲傷的事情,但是兄弟姐妹不以為然,說明你遇錯了人。
比方說,你失戀了,眼里有淚水。但是家人卻說:“瞧你那點出息,不就是丟了一個朋友,哭什么,丟人現眼。”
原本想要家人安慰幾句,到頭來被奚落一番,這樣的情感,你就別要了。
還比方說,你考試得了第一名。家人說:“不就是一張試卷,算什么呢?如果沒有考上好的大學,就是一張廢紙。”
你的喜悅,本想和家人分享,可是你卻分享了一個“寂寞”。
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真正愛你的親人,會分享你的快樂,也會理解你的悲傷,還會因為你而改變情愫。
02
利益之間,原形畢露。
奔波不停,還不是為了幾兩碎銀。這是成年人最真實的寫照。
通常,我們會這樣想,對外去求利益,而不是在家里爭奪利益。當你的想法被現實打敗之后,就知道親人有多不靠譜了。
《書劍恩仇錄》里描寫了紅花會在鐵膽莊聚會的場景。
莊主周仲英對紅花會非常友善。當他的孩子泄露了紅花會的文泰來的行蹤之后,他憤怒了,逼著孩子承擔責任,導致孩子被害。
孩子還小,很天真,不會隱藏大人的秘密。是應該被理解的。但是從周仲英的做法來分析,大有為了得到利益,放棄孩子的可能。
如果一家人,為了利益而勾心斗角,那就說明你走錯了家門。
父母偏愛某個孩子,因此把家里的利益給他;其他的孩子只能被冷落。
兄弟姐妹交往時,想辦法保全自己,傷害他人,就是極度的自私自利。
當然,也有一些兒女,合起來算計自己的父母,不愿意給父母一點點養(yǎng)老錢。
我的三舅舅很老的時候,約定每個兒女每月給兩百元。但是小女兒不愿意給。小女兒的理由就是:“小時候讀書太少。”
讀書少,這是自己不夠努力,不是父母不愿意供養(yǎng)。怎么就變成了不贍養(yǎng)父母的借口呢?說到底,還是錢的問題。
馮侖說過:“每次危機都有利益的權衡,不敢犧牲就沒有勝利。”
對于家庭來說,靠譜的人會舍去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爭奪利益。如果誰都不愿意舍去,家庭就會變窮,也不要去依靠了。
03
成敗之時,能知冷暖。
有句話說得好:“日落西山你不配,東山再起你不配。”
人在低谷的時候,親人都走遠了,那么你崛起之后,親人來巴結你,一定要學會冷漠。不是打擊報復,而是保持應有的距離。
靠譜的親人,當你失敗的那一刻,會非常著急,并且想辦法拉住你。
北宋的蘇軾,入獄的時候,弟弟蘇轍到處奔波;蘇軾寫信給弟弟,把家人托付給弟弟。
蘇轍去遼國朝貢的時候,蘇軾寫信叮囑他: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做人一定要謙卑,不要狂傲,要平安回來。不管多難,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就最好不過了。
時過境遷,你的家人也會像蘇轍蘇軾這樣彼此關愛嗎?
低谷時,說一句“別怕,有我呢”;頂峰時,說一句“別得意,過好日子”。這就是最溫暖的話。
親人本是一窩鳥,大難來時各自飛。這樣的征兆,不是你想要的,但也不是你能決定的。若是出現了,你就要學會一個人走路,熬過生命的冬天。
04
平時相處,大家都和顏悅色的,只有在節(jié)骨眼上,人的本性才會特別明顯,人與人的感情,也會體現得淋漓盡致。
當我們主動去捕捉那些特別的細節(jié)的時候,對于親人關系,就心中有數了。正如老子說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對于普通人來說,最大的事情,莫過于建立一個像樣的家庭,遇到一群有愛的家人。
悲傷時,有人安慰;喜悅時,大家分享。
窮困時,一起賺錢;有錢了,彼此禮讓。
失敗時,不離不棄;成功時,其樂融融。
愿你我,親幫親,心連心。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