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在《人生不過如此》中寫到:不完美,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人生注定不會完美,過分追求完美的人,最傻。真正完美的人生,是一種“殘缺之美”?!皺M看成嶺側成峰”,角度不同,感悟不同,結局也不同。
曾經有讀者說,“我總是天天想他,想他的時候還流淚,該怎么辦?”我說,“把思念當成一種習慣,習慣了就好了。”就像天天吃飯睡覺,習慣了就不會覺得有多苦了。你覺得思念很苦,是因為你不習慣“如此思念”。
還有人指著老天爺罵,“為什么讓我在錯誤的時間遇見對的人?老天爺居心何在?”老天爺從來不會回答你,因為讓你遇見了最愛的人,已經是一種恩典,你不感恩,卻還在抱怨,你又是為何?
還有人因為愛而不得,心在抓狂。但是你別急,再好的遇見,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點變淡,后來想起來,淡若清風。就像有的人,在未來的某一天,突然談起某一段愛情,說一句,“哦,原來我愛過他”,說話的時候,有苦澀的眼淚流出來,但同時有甜蜜的畫面在腦海里浮現。
多少人的婚姻,都在湊合擁有;多少真愛,始終徘徊在婚姻之外。也許,這就是婚姻的常態。如果有朝一日,你也有天天思念的人,那不是苦,而是緣分還不夠好,也許來生還要重逢。因為“愛有期待”,你的愛情才是完美。
曾經看過一句很勵志的話:當你一路順風的時候,其實還有人逆風而行。真正的強者,從來不會順流而下,而是逆流而上,即便人生無依無靠,也要做“中流砥柱”。
“痛苦是一劑苦澀的良藥”,人生落魄的時候,你才能真正看懂人生。窮的時候,需要借錢,就看到了“自己真的沒有什么朋友,也沒有親戚”;需要人搭把手的時候,才知道旁觀者很多;你沒錢了,說什么都沒有聽,你富有的時候,隨便說,都有人“為你喝彩”;喝酒吃肉的時候,大家都很開心,說道幫忙的時候,有人悄悄離開,有人默默無言,只有那么極少一部分人,還給你一份溫暖。
多年以后,你突然發現,身體上的傷疤,才是人生最堅硬的地方,才是你的“驕傲”。換一個角度看,逆流前行,才是人生常態,慢慢前行,精彩紛呈,不完美,才更完美。
一眨眼就是一天,一回頭就是一年,一轉身就是一輩子。忽而回頭,人到中年,感慨萬千??墒腔仡^有什么用?即便你擁有了傳說中的“月光寶盒”,也不能真正回到你想去的地方,你回頭了,不等于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會為你回頭。你不是世界的主宰者,你不過是“匆匆忙忙的一名過客”。
普希金說:一切過去了的都會變成親切的懷念。是的,當你慢慢回憶的時候,才發現留住的,都是刻骨銘心的。如果不是因為動了心,不是因為驚艷了時光,那就沒有什么值得回憶,那就是注定要忘記。
人生之所以那么美,是因為“記憶”。人老的時候,有人得了失憶癥,但冥冥之中他記住了自己的愛人,記住對自己最好的人,這就是“殘余的美麗”。
靈隱寺里有一副對聯: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鞍敕Q心”或許就是人生最完美的結局。如果都稱心如意了,反而覺得太滿了,沒有什么好追求。
“半稱心”才是人生的“留白”。人生就像一副水墨畫,你記憶深刻的,都是著墨的地方;你可以慢慢淡忘的,是淡淡的顏色;你走過彎彎曲曲的路,是紙上的斑駁墨跡;你人生的精彩,卻是“留白”——你出生的那一刻,本來就是一張白紙。兜兜轉轉了大半輩子,你不過是回到了“原地”,找回了初心,到頭來,你沒有弄丟自己。
所謂幸福,其實是你接受了“不完美”,懂得了順其自然過日子。得不到的,放下;得到的,也放下。從今往后,安安靜靜過日子,“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完美,本是完美。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