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浪漫的事》里有這樣幾句歌詞: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后坐著搖椅慢慢聊......
每個人都希望和相愛的人,浪漫到老,可事實上浪漫是暫時的,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才是真實的,吵吵鬧鬧常常上演,磕磕碰碰總是少不了。
相愛的兩個人,經(jīng)歷了風風雨雨還緊緊相守,把所有的浪漫都弄丟了,還想待在一起,這才是兩口子!
夫妻 不吵嘴的,很少。雖然我們都希望夫妻可以相敬如賓,但現(xiàn)實生活中做不到。兩個人來自不同的原生態(tài)家庭,養(yǎng)成了不一樣的習慣,有不一樣的脾氣,如果要彼此適應對方,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有的夫妻,一輩子都沒有適應對方,都無法包容對方的脾氣。
曾經(jīng)看過一個小視頻。一對老夫妻,男人都拄著拐杖了,女人走路都搖搖晃晃了,他們居然站在家門口吵架,吵得不開心的時候,女人還搶過男人的拐杖,對著男人打了幾棍子。而男人,卻在一個勁地說,“算了吧,好了吧,放過我吧。”這樣的畫面,讓人覺得心酸,也能感覺到幸福的味道。
真的 變老了,還有人陪你吵吵鬧鬧,人生才真的不寂寞。年輕的時候,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的養(yǎng)老問題、家庭的開支問題,都會吵吵鬧鬧。后來,年紀大了,人到中年就學會了沉默,吵架的時候少了一點點,但是有冷戰(zhàn)的可能。這樣的“冷處理”,比吵架更難受。可是你老了,回頭想起來,原來吵架也是幸福的,是有滋有味的。
夫妻在一起很久了,就摸清楚了對方的性格,什么事情,看對方這段時間的言行,就知道了“底線”。
都說,“愛有一雙洞悉一切的 眼睛”,真的在乎你的人,是會理解你做的任何事情,也會想到你的心情,你不說,但是他一清二楚。比方說,你早上想要吃什么,一個星期里,開始幾天想吃面條,后面幾天想吃饅頭,他都掌握了規(guī)律,買的食物,都是你喜歡的。
很多家庭類型的節(jié)目,都會有一些夫妻互動的環(huán)節(jié)。感情比較好的夫妻,總是能夠“心有靈犀”,即便沒有猜到,也不會責怪對方,始終保持一種微笑的表情。心有靈犀是慢慢“培養(yǎng)”出來的,不是天生就有。好夫妻,常常溝通,無話不說,肯定就能夠知根知底了。
有的夫妻,感情不是很好,甚至在某個階段,有一方有了婚外的愛情,后來又回歸了家庭。這時候,夫妻就有一種湊合過日子的感覺,在一起都想著離婚的事情。很多人,抱怨婚姻的時候,都會來一句,“看在孩子的份上,我忍了,否則早就離婚了。”也就是這句話,挽回了很多婚姻,讓那個舍不得孩子的人,一直留著家里。
孩子的夫妻共同關注的對象,不管感情多苦,想起孩子,就不忍心鬧離婚了。都說,等孩子大了,就離婚了。可是孩子大了,自己也變老了,都懶得去離婚了,就這樣,一天天過著,就步入了老年。
湊合一生的夫妻,不在少數(shù),但是老了的時候,會懂得“老伴的好”。特別是生病的時候,對方照顧你幾天,心中涌動一種感激之情,覺得自己年輕的時候,愧對婚姻。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很多夫妻,在家庭困難的時候,就離婚了。特別是那些拜金女,本來就是沖著男人有錢才結(jié)婚的,如果男人不爭氣,把錢敗光了,肯定要離婚。
同時,也有一些夫妻,再苦再難也一起熬過去,從來沒有想過離婚。在苦難面前,也會相互埋怨,但不會結(jié)仇,他們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誰跳一下,都會牽動對方,都跳不得很遠。當然,本身也沒有打算跳很遠。
在鬧矛盾的時候,彼此也僵著,但總有人先服軟,表面是被對方征服了,其實是都沒有征服誰,而是一個人低頭,一個人陪著低頭,都舍不得把一段感情磨滅。
走再遠,都會想家,這就是夫妻。分開的時候,總是有思念冒出來,即便沒有思念對方,也會不放心對方,然后就打電話,發(fā)微信,問一問“你在做什么?”
有的人,喜歡喝酒,但喝醉了,還是急急忙忙往家里趕,而不是走丟了。家是“根深蒂固的記憶”,一輩子都記得,走到天南地北都會找到回家的路。即便在外面過得逍遙自在,但還是想家。
夫妻為家傾注更多,就越在乎這個家。走到哪里,都有扯不斷的牽掛。想孩子了、擔心愛人了、想看看家里的貓貓狗狗了......太顧家的夫妻,也許沒有什么出息,但一定可以讓家里有更多溫暖。
夫妻相處時間長了,都忘記愛情了。兩個人上街都是默默無聞,都沒有眼神交流,也沒有說話。但是感覺身邊有一個人跟著,心中很踏實,如果是一個人逛街,覺得少了什么,心中很不安。
年紀越大,越害怕失去對方,即便自己和他吵吵鬧鬧很煩,但真的弄丟了,哭得稀里嘩啦。浪漫的愛情是過去的事情,現(xiàn)在是考慮如何互相幫助,攜手前進。
兩口子,一輩子,吵不分,鬧不離;你珍惜緣分,我惦記真情;你的難處我知道,我的脾氣你接受。牽手是緣分,風雨是考驗,經(jīng)歷的風浪越大,夫妻的感情越深。
兩口子,一輩子,一個變成了黃臉婆,一個變成了糟老頭子,還要堅持一起過。即便牽手的時候很麻木,但是一直沒有放手,舍不得,放不下。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