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說:“上等人,有本事沒有脾氣;中等人,有本事也有脾氣;末等人,沒有本事而脾氣卻大。”
一個人,要爭取做上等人,別整天氣呼呼,氣壞了自己的身體,只是自己吃虧,別人卻躲著旁邊看你笑話。
往后余生,不生氣,好好活,想開、看開,一笑而過。一輩子,也就幾十年,最多就是一百多年,除了生死,其它的都是小事一樁,不值一提。
有一次,和朋友豆子去附近的百里仙寺玩,走到仙寺門口,發現兩個小和尚在吵架,你一言我一語,兩個人鬧得不可開交。原來,他們兩個人在清掃落葉的時候,一個和尚把掃帚一舞,一些泥土就飛到了另一個和尚身上,衣服都臟了。
就在兩個和尚吵架的時候,老和尚走出來,但是他并沒有訓斥小和尚,而是在一旁看著他們吵架。也許是看到老和尚來了,小和尚就不好意思繼續吵了,都走到老和尚面前,請老和尚評理。
老和尚說,“你們生氣的時候,是不是很難看?”小和尚點頭,面面相覷。老和尚又問,“我在這里看你們吵架,還有一些香客,也在圍觀,你們兩個是不是就毀掉了形象?”小和尚又點頭。老和尚繼續追問,“你們吵架的時候,是不是很難受?看你們吵架的人,是不是幸災樂禍?”
一連串的問題,讓兩個小和尚若有所悟。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生氣,就是別人生氣了,也無法影響到他的心情。因此,往后余生,希望你是“生氣”的看客,而不是“參與者”。當你把“生氣”置之度外的時候,心情就豁然開朗了。
同事伍斗坤,動不動就發脾氣,還拿著筆記本摔來摔去。有一次,他一個人生悶氣,就亂敲打電腦鍵盤,導致鍵盤都爛了,一個正在編輯的程序,因此就被破壞了。這個程序,可是他辛辛苦苦一個月的勞動成果,結果因為一次生氣,就全部搞砸了。他一個月的努力,都白費了。這樣的生氣,不就是浪費時間嗎?如果伍斗坤不改變自己,估計他在工作越來越糟糕,還可能被調整崗位,給他一個更低層次的崗位。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口頭禪“氣死人了”。事實上,生氣會導致一個人的心情變壞,還能破壞一個人的工作,如果是有心臟病的人,生氣的時候,是最危險的時候。氣急敗壞的人,往往一事無成。
草木一秋,人生一世。幾十年光陰,一晃就長大了,一晃就人到中年了,一晃就變老了,再一晃就沒有了。你生氣的時候,過得很糟糕,感覺人生的痛苦的,這樣的日子,就是在浪費生命,如果你總是生氣,浪費了很多年,相對來說,你的人生就“少活了幾年”。
看過一個哲理小故事。一位父親要去外地出差一個星期,把自己最喜歡的盆景交給兒子保管。兒子才九歲,拿到盆景后,當成了玩具,把里面的小樹根挖出來,洗干凈了,用小刀修理了一下,就變成了一個“小木馬”。父親不在家的時候,兒子玩得不亦樂乎。
一個星期后,父親回家了,到了心愛的盆景不見了,連花盆都洗得干干凈凈。他對兒子說,“你干得漂亮。”兒子很納悶,自己犯錯了,父親卻表揚自己,一點都不生氣。父親看出來了兒子的疑惑,說,“盆景弄壞了,沒有關系,如果我生氣了,氣出了病,才是大事。再說,你用盆景做的小木馬,也很漂亮,好像我小時候用木頭做的小手槍一樣精致。”一件不開心的事情,被父親這么一說,就變成開心的事情。
胡適在《我的母親》中寫道:我漸漸明白,世間最可惡的事,莫過于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更難受。聰明的父母,一定不會給孩子一張生氣的臉,哪怕孩子做錯了事情,也會努力控制心情,和孩子講道理,“微笑”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要知道,“家和萬事興”啊。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缺乏換一個角度思考的能力,總是一根筋,結果自己天天對自己生氣,對別人發火,回家看誰都不順眼,出門看天氣也不對勁。這樣的日子,每天都是沒有福氣的,如果累計起來,一輩子是不是很多天都是在“白活”呢?
熟花生,“窮養兒子,富養女”。其實一個家庭,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都要按照家庭條件來養,有多大的能力,就給兒女多少東西,而不是超過自己的能力范圍去富養兒女。
當一個人到了一定的年紀,也相當于是了孩子,就是“老小孩”了。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富養自己,這輩子就白活了。上半生拼命賺錢,下半生還是拼命賺錢,沒有一天是過成自己。
富養自己最好的方法,并不是“腰纏萬貫”,而是保持好心情。當你走到街上,看到一個坐輪椅的老人,雖然身邊有保姆陪伴,還有金項鏈在脖子上,但是他一定沒有你快樂。因為你可也自己走路,自己去看風景,不需要求任何人。
很多人,不愁吃不愁穿,但天天哭窮,手里有銀行存折,但是從來都不舍得去取錢用。那么錢有什么用?賺錢不就是為了花錢?雖然一個人不能亂花錢,但給自己一個計劃,后半生慢慢花錢,總是可以的。
人生苦短,別和爛人爛事糾纏不清,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過往,不念將來。
天天生氣的人,永遠是人生的輸家。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