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說:“一個朋友很好,兩個朋友就多了一點,三個朋友就未免太多了。 知音,能有一個已經很好了,不必太多,如果實在沒有,還有自己,好好對待自己,跟自己相處,也是一個朋友...... ”
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一個真心朋友都沒有,不是你不善于交際,不是你封閉了自己,而是你在乎別人,其實是自作多情,高估了自己在別人心中的位置。
我的母親過六十歲生日,她念念叨叨著自己的親戚,估算著他們會陪他一起慶祝,還特意到小區旁邊的酒店定了幾個包廂,點好了菜。點菜的時候,母親對我說:“你的小姑,最喜歡吃魚頭了,這個菜,一定要點;你的小舅舅,就喜歡吃牛肉,也要點一個;還有一些年紀大的客人,喜歡喝湯,喜歡軟一些的飯菜,都要考慮周全。”我很佩服母親的記憶力,她把親戚的習慣和脾氣、喜歡的口味,都記在心中,把親人當成了家人。
到了母親過生日那天,陸陸續續接到親戚的電話,還有微信紅包。一句生日快樂,一個微信紅包,就代替了所有的親情,就算“祝壽”到位了。中午飯的時候,我們兄妹和母親,加上幾個鄰居,一共就十多個人。母親明顯很失望,她預計要來的親戚,只是來了兩三個。在老一輩的心中,互相交往,坐在一起聊天,比紅包更重要。但是,坐在一起聊聊天,也成為了一種奢望。
其實,我們總以為有人在乎你,但你只是自作多情,想多了。
我們的微信里,有很多的好友,有的人,微信好友都有一千個以上。但是你打開朋友圈,真的沒有幾個人在乎你,他們都在發自己喜歡的東西,都在等你去點贊留言,當然,你不點贊,也沒有關系,大家本來也就是網絡朋友,現實中,不太熟。
有一天,朋友小李發了朋友圈,要“集一百個贊”,然后就可以免費領東西。小李的有五百多個微信 好友,其中有五六十個好友是生活中的朋友和親戚,還有十多個同事。靜靜地等待了一天,小李得到了六十多個“贊”。小李發微信對我說:“我現在明白了,我那么在乎別人,其實是多余的,因為別人根本不在乎你,我只是一個傻瓜。”也許,這一天,讓小李很傷心,也看清了朋友圈。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滿懷期待一個好的結果,但是壞的結果卻成為了注定的 結局。不是你人不夠好,不是你的朋友太少,而是你太高看別人了,太自以為是了。你對別人好一點,是理所當然的,如果你指望得到回報,往往會失望。
人窮了,親戚朋友都看不起你;人在倒霉的時候,求誰都沒有用。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一個人窮的時候,別人就會躲著你,感覺“很窮”是一種瘟疫,會傳染別人,會導致別人一起受窮。最擔心你借錢,借錢之后,還還不起。
在我十來歲的時候,去親戚家拜年,總有親戚信誓旦旦地說:“你啊,盡管努力讀書,如果以后考上了大學,我幫你交學費。”后來,我真的考上了大學,母親去親戚家借錢,結果是哭著回來的,因為她一分錢都沒有借到。我的二舅舅說:“讀書有什么用,不如去打工,賺錢的速度快。”當初,二舅舅不是鼓勵我讀書嗎?怎么談到錢,就變臉了呢?我感覺很不可思議。
人生起起伏伏,每個人都有倒霉的時候。可是你倒霉了,踩你一腳的人還是有幾個,扶你一把的人,可能一個都沒有。當你哭泣的時候,不是看到彩虹,而是看到了眼淚,除了眼淚,別無所有。
常常和你在一起的人,也許是“共事”而已,并不會在乎你。
很多朋友,之所以和你交往,其實是需要你幫助他們,你也需要借助他們的力量,是一種互相利用的關系。如果你沒有能力了,沒有利用價值了,他們就會疏遠你。
同事劉華,喜歡在朋友圈里曬工作照,還常常抱怨工作太多,工資太少,編了很多的順口溜,搞笑段子。上次開周會,上司說:“別讓你的朋友圈,影響了同事們的情緒。”言外之意,上司不讓任何人抱怨工作,剝奪了同事的部分話語權。
如果你真的工作很累了,想要發牢騷,不如找一個沒有人角落里,吼幾句,或者哭一陣子。別指望有人安慰你,別指望同事會幫助你。很多同事,都希望把自己的工作推給你,把自己的錯誤嫁禍給你,幫忙的同事,太少了。
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如果單位有人事變動的機會,被提拔的人,往往不是能力最強的,而是和上司走得最近的人,或者有親戚關系的人。你埋頭苦干,以為自己的成績會被認可,到頭來,做得多,錯得多;做得好,工作越來越多。你就好好干一輩子吧,真的不必指望誰在乎你的成績。
在群體之中,你以為自己的主角,很多人都會聽你的,結果你只是配角。
同學聚會的時候,你主動和同學聯系,還努力回憶青春的時光,結果落座的時候,大家都在“論資排輩”,有錢的一桌子,有勢力的 一桌子,結婚了的一桌子,離婚了的一桌子,窮人一桌子。你應該坐在哪一桌?你自己看著辦。
同學情,從大家走出校門的那一刻開始,就慢慢變淡了,越來越多的同學,被社會的不良風氣感染了。真正值得交往的同學,很少了。你在同學群里講話,回復你的人,不是沒有,而是回復的話,往往是嘲笑的話,還有陰陽怪氣的話,讓你很不是滋味。
同學群,不再如初美好,親戚朋友群,也不見得就會好很多。如果你不是有錢有勢的人,那么就沉默一點吧,別發聲,否則你就是打擾了別人,令人討厭。
做人,不要自作多情,生活中真的沒有人在乎你。從今往后,學會取悅自己,做好自己,只要問心無愧,別人在乎你,不在乎你,都沒有關系。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