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曾經遇到這樣一件事:同事向我借了兩百塊錢,并且約定好了,到了月底就還錢。
一晃就過了一年多,兩百塊錢始終沒有要回來。準確地說,我沒有厚著臉皮去要債。彼此都是同事,低頭不見抬頭見,如果因為兩百塊錢,就鬧翻了臉,以后見面了,也很尷尬。
我想,很多人都有和我類似的經歷。借出去的錢,就當是潑出去的水,不再去催要了。
當你看清了“借錢、還錢”的真相,估計你對“借錢”就會很謹慎,寧愿做一個吝嗇的人,也不會把錢拿給別人。
借錢,可以看清人性;還錢,也是。催債,往往就是看清人性之后,還要低聲下氣求人。“借錢當孫子,還錢當大爺”,這話說得不假。
02
拒絕“借錢”給別人,是一種智慧。
借錢,其本質是利用感情牌,借用別人錢,辦好自己的事情。如果不是為了某件事,估計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借錢。
事實證明,向心軟的人開口,更容易借到錢。
向你借錢的人,基本上是很熟的人,不是親戚朋友,就是同事同學戰友老鄉之類的人。大家手里都握著一張“感情牌”,什么時候會用起來,還真的不好說。
認真想一想,如果你是被借錢的人,你還是心軟的人,你如何拒絕借錢給別人呢?
聰明的人,懂得拒絕借錢給別人,并且不會因此得罪別人,雖然導致對方不悅,但是感情還在。
第一,你學會“反其道而行之”。別人向你借錢的時候,你就反過來向他借錢,一直訴苦,讓對方認為你是一個沒有存款的人。
第二,你要學會轉移話題,把借錢的事情,悄悄掩蓋起來。有些話題,一旦岔開了,就不好意思再“言歸正傳”了,也許對方就不好意思第二次開口借錢了。
第三,你要學會找借口,婉言拒絕。拒絕別人是一件很不開心的事情,但是你還是要說出口。不要因為心軟,就輕輕松松答應了別人。比方說,你可以找家人商量一下,把不愿意借錢的“鍋”丟給家人。你的朋友,不一定是家人的朋友;你的同事,對你的家人應該是不太了解。
第四,遇到人品不好的人,你要嚴詞拒絕。一些明顯人品很差的人,你還借錢給他,那么你就是當了“冤大頭”,怨不得任何人。遇到人品差的人,就嚴詞拒絕,得罪了也沒有關系。
避免“討債難”,就要學會拒絕借錢給別人。不要輕易和別人建立“債務關系”。
03
“要債”,真的好難!錢借出去之后,你得有心理準備。
有人說:“要債難,難于上青天。”
這話說得有些夸張了,畢竟很多人,是講信用的,但是你遇到了老賴,就真的是印證了這句話。
如果你把錢借給了別人,那么你就要有心里準備——借錢容易,要債難。
你以后,別輕易去要債。一方面,對方向你借錢,肯定是家里很窮,一時半會也沒有能力還錢,也許他一輩子都難以翻身;另一方面,有的人根本就沒有打算還錢,你去要債,只能是“自討沒趣”。
十年前,我的表舅找到我的母親,借走了五千塊錢。當時,母親身上沒錢,還是我去銀行取的錢。
表舅說:“今年,我想種果樹,可是沒有錢買果樹苗。只要果園辦起來了,三五年就肯定能翻身,萬一我還不起錢,就用水果抵債,也行。”
表舅家的果園,辦起來了,但是他疏于管理,沒有兩年就荒掉了。
現在,表舅和兒子一起去東莞打工了,一年到頭都看不到人影,連聯系方式都沒有。在去年冬天的時候,我的母親輾轉找到表舅的聯系方式,但是對方一口回絕了“還錢”,這事只能再過幾年。
母親說:“真的沒有想到,你表舅是這樣的人。當初,就怪我心軟。”
我說:“這事也不能怪你。當初借錢的時候,我就沒有打算讓表舅還錢。”
母親很驚訝:“難道你愿意送錢給表舅?”
我說:“不是我愿意送錢給表舅,而是礙于你的面子,我不借錢就是'大逆不道’,我借錢給他,就是順水人情。”
如果你在借錢出去的時候,就有了心理準備,以后去要債,就不會那么著急了,心情也不會那么糟糕了。
要債很難,但是你不能因此弄丟了好心態。錢已經“弄丟”了,何必弄丟心情呢?
有人說:“那些借錢不還的人,就是借錢買藥吃的人。”
這句話很毒吧。可是,說話的人,真的很無奈,真的很難堪。沒有想到,自己的錢,借出去之后,反而成為了禍害,害苦了自己。
04
“要債”是門技術活,需要軟硬兼施。
萬一你遇到了老賴,這錢還要不要啊?能夠要回來嗎?
我只能告訴你:盡力而為。錢能否要回來,你都要接受事實,不要逼得自己走投無路。
建議你學會一些“要債術”,以備不時之需。
第一,借錢的時候,一定要留下字據,寫清楚什么時候還錢,一旦違約,應該如何處置。“親兄弟,明算賬”,不是親兄弟,就更要明算賬,別成為一筆糊涂賬。
第二,避免“互相抵賬”。比方說,對方用貨物來抵賬,你需要較真一些,不要稀里糊涂就被對方坑了,把沒有用的東西,高價賣給你。如果對方有還債的可能,你不要隨便接受“抵賬”。
第三,學會裝可憐。讓自己變成比對方更可憐的人,博得對方的同情。也許,你觸動了人心柔軟的地方,錢就到手了。
第四,學會急急忙忙要債。故意創造一些緊急情況,讓對方拿錢給自己救急。在一些很著急的事情上,對方多半會“想起人性”,及時還錢。
第五,學會翻臉。當然,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翻臉。只有對付老賴,才可以這樣做。和對方打官司,把錢要回來再說,從此“老死不相往來”,也沒有關系。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真心希望,那些借錢不還的人,醒一醒,別以為自己可以當一輩子老賴。不要以為自己拿著別人的錢,可以過花天酒地的日子。
大仲馬說:“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
一個人失信之后,天天東躲西藏,還連累了家人,這樣的日子,令人擔驚受怕。
幸福的人,應該是“無債一身輕”;痛苦的人,才是一輩子負債累累。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