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好人緣甚至能夠彌補能力上的不足,最后以好口碑而獲得“升職加薪”的機會。
對于很多“不善交際”的人來說,只要努力讓自己做到以下幾點,僵硬的人際關系也會漸漸得到緩和。
01
“嘴甜”,對誰都夸贊。
王姐是單位里的工會主席,她每天只管打扮得漂漂亮亮,串串門、聊聊天,頂多開開會,露露臉,至于手頭上其他的工作,她全盤推給別人,從不讓自己為難半分。
王姐特別有心,她不會因為夸了這個人而得罪那個人,她總是會找到每個人最值得夸贊的那件事,放大他們處理這件事上的高情商、高智商、高效率,夸得特別貼切,每個人似乎都能從她的話語中得到溫暖和鼓勵、肯定和支持。
“愛聽贊美的話”,不光是小孩,成年人也一樣。作家馬克吐溫曾說:“一句真誠的贊美,就能讓我多活兩個月。"
職場中,人與人之間因為利益紛爭,都恨不得把對方踩在腳底下。能夠真誠地夸贊別人,就如同戰場上的敵我雙方,有人主動丟下武器,自動解除威脅,讓彼此從高度緊張的狀態中得到短暫的放松。
所以,夸別人夸得多了,最大的好處就在于,用“甜言蜜語”讓對手“俯首稱臣”。
02
不獨自用餐。
候鳥遷徙,往往會列陣飛行,這樣才不會“落單”,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人在單位,再有個性也不要做一個“不合群”的人,你不屬于任何一個陣營的話,往往就成為了眾矢之的。
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爭斗,最后總要找個人來“撒氣”,為了避免矛盾升級,往往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但一個“不合群”的人,沒有誰幫他說話,自然就成為“替罪羊”和“背鍋俠”。
想要在單位“混下去”,你就得想方設法與同事搞好關系,融入對你有利的圈子。而平常大家都很忙,吃飯便成為溝通交流的機會。比如,在食堂吃飯,你可以和本單位的人坐一桌,表示自己是其中一員,就算開始插不上話,可久而久之,也能應對自如。
其實,不獨自用餐,不管自己愿不愿意都選擇和同事們走在一起,吃在一塊,本身就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我也是這個單位不可或缺的一員,你們別不把我放在眼里”。
03
不跟領導對著干。
領導能力水平再不行,那都是你的個人見解,并不代表著TA真的就不行。
比如,你面對的是一個“花瓶式”女上司,人家雖然專業能力差得沒邊,但最會巴結討好領導,擅長推卸工作任務和責任。
所以,雖然整個部門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你來做,但在女上司“撒嬌賣萌”下,工作量其實已經減輕了不少,別的部門也是敢怒不敢言。
同樣,如果你的男上司,跟領導能“稱兄道弟”,是個不做事也被吹捧的“紅人”,你又何必讓自己成為他的對立面呢?
你要做的,是收拾起自己的“精神潔癖”,別人的道德品質是好是壞,不用你來審判。同事關系,就是一起合作共事,沒必要非得有私人交往。
04
不因為工作與人翻臉。
同樣是拿一份工資,有的人十分敬業,處處想要做得完美;有的人卻無所謂,習慣于應付了事。
一旦遇到危急且重大的工作任務,兩種不同工作態度的人在一起,摩擦就會“一觸即發”。稍有不慎,那個“火急火燎”要完成任務的人,便會成為得罪人的人。
真正聰明的人,卻很是淡定,他會把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當成比工作本身更重要的事情來對待:如果對方與自己能夠“同頻共振”,那么寧可自己多做一點也沒關系;如果對方跟自己相差太遠,也懂得讓對方“占便宜”,自己來攻堅克難,到任務完成的時候,雙方都有成就感。
哪怕工作完成得不盡如人意,你的體貼和大度,也會讓共事的人,不能再從你身上“找茬”,就算要挨批評,總有人比你還更不服氣。
05
懂得“委婉拒絕”。
單位上,有些工作了幾十年的“老油條”,仗著年輕時吃了點苦、受了點累,就啥也不想干,什么都想推給別人做。
當然,也不乏仗著家世背景,專門來混日子的“小油條”。
這些人,說白了,就是靠著“不要臉”,專門壓榨別人。面對他們或直接或委婉地“甩鍋”時,你大可不必逆來順受,而是懂得笑呵呵地“打太極”。
比如,人家想推個材料給你寫,你不必一口回絕,而是可以說“你把原稿發給我看一下,我再給你找找,看有沒有適合你那塊工作的模板”。
一來二去,你不是沒幫忙,只是,不必自己動手,從布局謀篇到逐字逐句幫他改材料,而你又很真誠,幫他找了素材。
這樣一來,人家只會覺得你誠心幫忙,只是真沒辦法幫得上而已,還會覺得欠了你一個人情。
職場如戰場,除了“短兵相接”,還有心理上的種種博弈。
你要懂得逢場作戲,在一次次斗智斗勇中,讓別人認可你,尊重你,甚至崇拜你。
不要覺得這是一個不可完成的任務,只要你多用點心思,一切都會漸漸好轉。
作者:如風輕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