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說起靈魂伴侶,我們的腦海里,馬上會浮現這樣的場景:你的心思,我懂;我的痛苦,你知道;我們不約而同地去做點什么,說點什么。
徐志摩說:“你早已成我靈魂的一部分,我的影子里有你的影子,我的聲音里有你的聲音,我的心里有你的心;魚不能沒有水,人不能沒有氧氣;我不能沒有你的愛。”
然而,朋友易得,知己難求。像俞伯牙和鐘子期一樣,互為知己的美事,只能期望,不能強求。別把想象中的美好,死搬硬套地塞進愛情和生活里。
因此,我要告訴你:異性關系中,真正的靈魂伴侶,不一定心有靈犀,而是做好了以下3件事。
02
第一,放大格局,彼此包容。
《孫子兵法》里寫道:“庸者謀事,智者謀局。”
事業,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愛情,也是如此。不能高瞻遠矚的愛情,就是一己私利,不過是貪圖對方的美貌或者錢財而已。
不管是夫妻,還是情人,想要一生相伴,一開始就要想到,兩個人都變老之后,還能不能在一起。
相伴一生,就是“愛情格局”。如果都沒有這樣的打算,還不如趁早放手,留下青春時光,去遇見對的人。
《有情主角兒》里有這樣一期節目:一個80后的女子,在結婚之后,因為“皮膚松弛”癥,忽然變老,肌膚像老太太一樣。
有一次,夫妻一起外出買褲子,被服務員當成了母子倆,很是尷尬。老公轉身就走,壓抑著心中的怒火和委屈。
女子內心非常痛苦,不知道余生應該如何度過。
一晃,女子結婚十多年了。她不僅沒有放棄自己,還得到了老公的寵愛。
歌手趙詠華唱道:“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直到我們老得哪兒也去不了,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里的寶。”
浪漫的事,不是一句“我愛你”,而是一生一世相愛,誰都不嫌棄誰。這樣的美好,從相遇的那一刻開始,就決定好了。
人與人相處,不僅容貌上有差異,還有“三觀不合”的煩惱。想要找一個真正感同身受的人,機會為“零”。
靈魂伴侶,就是彼此永遠生活在一個碩大的圈子里,不管走多遠,有多折騰,都不會到圈外去。這個圈,就是“愛情的格局”。
兩個人的靈魂,背道而馳,其實是不夠包容而已,每個人都懷有私心,還不愿意“將就”。
03
第二,齊步前行,旗鼓相當。
《簡愛》里寫道:“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惜。因為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太弱的對手讓人厭倦。”
兩個人相愛了,要不要結婚?多半會考慮“門當戶對”的問題。就是媒婆幫人牽線,也會考慮雙方的家庭條件,學歷等,能不能匹配。
事實上,很多夫妻,結婚之后,才發現,兩個條件差不多的原生態家庭,只是外表“雷同”,是精神層面上,并不一致。
我的一個同學老李,結婚時,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他的妻子,在一個鄉鎮當公務員。
結婚后,老李勤學苦練,拿到了注冊會計師證,然后果斷跳槽,去了深圳一家公司。
妻子苦口婆心,勸老李不要“沖動”。放棄了體制內的工作,以后的日子,漂泊不定,沒有好的結果。
老李在追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妻子的鄉鎮,心安理得。婚姻何去何從?老李非常煩惱。
俗話說:“夫妻同心,其利斷金。”
如果夫妻相處,有一個人原地不動,那么另一個人就會很累,并且拼命離開原地。唯有一起進退的夫妻,才能持續“維持平衡”。
靈魂伴侶,需要用發展的思維去理解,需要“動態管理”。想要長久,必須齊步走,在依靠中升華。
04
第三,坦誠相待,彼此信任。
唯有彼此知根知底的兩個人,才能說出“心有靈犀”的話。
比方說,當你特別思念他的時候,拿起電話,打開微信,要發信息給他。此刻,你收到了他發來的信息。
不約而同想到“發信息”,不是那一刻有了感應,而是兩個人時時刻刻都在思念,恨不得馬上就見面。
你在他面前,把想法和行動,藏著掖著,他不是神仙,猜不透。
主持人周立波曾說:“老婆相信老公,本身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靠管是管不好的,婚姻的基礎就是信任!沒有信任的婚姻那就成了枷鎖,遲早是會被粉碎的。”
信任,不能強求,需要自覺去為對方著想, 思想上能夠碰撞出“感情的火花”。
即便,相處的時候,有欺騙的語言,仍舊相信,這是“善意的謊言”。
靈魂伴侶,就是無條件信任對方,掏心掏肺地說話,坦誠布公地批評,無私地幫助。
05
結束語。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為了一個人,忘記了自己,也不奢求什么,這樣的“好”,怎么能不令人感動呢?
人與人相處,有舍有得。你能夠舍身忘我地愛他,他一定會被感動,然后百分百愛你。
所謂靈魂伴侶,不是求來的,也不是等來的,而是一起創造出來的。
兩個人,一起讀書,一起創業,一起教育孩子,一起關愛老人,一起追求詩和遠方,一起變老......吵架之后,又能和好如初。
人生不長,牽一人手,遇一人白頭,如此安好?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