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又脾虛?痰多吐不完?肚子里氣還不順、食欲不好?
為什么我們總是覺得肚子里的氣不順,腹脹、甚至一拍肚子就好像敲鼓一樣呢?這里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肝氣不順,肝郁了,肝木克脾土,脾胃的功能就被克制住了,往上升的脾氣升不上去,往下走的胃氣降不下去,那么腹部的氣機自然就亂了。
另一方面是因為體內痰濕重,痰濕會阻礙脾胃的氣機,造成腹中氣機不順暢的情況,所以想要讓腹中氣機通順,就得疏肝健脾、理氣化痰。
具體怎么調理呢?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出自《丹溪心法》的經典名方——橘皮湯,這個方子由醋香附、法半夏、陳皮和炙甘草這四味藥組成,是不是有人發現這個方是由二陳湯去茯苓,加了一味香附的變方?這樣是在二陳湯理氣化痰的基礎上,增強了行氣的效果,用來著重調理肝郁比較嚴重的人群,這類人群舌頭上都是不平整的,有的人舌兩邊掛道、舌體兩邊鼓脹的十分明顯,有的人舌上還有深淺不一的縱溝。
1、香附
李時珍曾稱香附為“乃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香附性味辛、苦,入肝、三焦二經,能夠利三焦,解六郁,通十二經脈氣分,止諸痛,能夠行一切郁滯之氣,尤其擅長疏散肝經郁結之氣,善于從根源上解決肝郁、氣機不暢的問題,令肝脾調和,除去胸腹部的脹滿、脹痛。
2、法半夏
法半夏入脾、胃、肺經,常以其辛香溫燥之性來健脾、行水濕,降逆氣,祛除體內的痰濕,這樣痰濕沒有了,氣機自然恢復通順了。
3、陳皮
陳皮,也就是我們經常見到的橘子皮。這味藥入脾肺,辛苦溫通,氣味芳香,溫能養脾,辛能醒脾,苦能健脾,主行脾胃之氣,又可散肺氣壅遏,行至全身,以全身的氣機通暢起來,氣行痰自然就消了。
如此一來,對于肝郁脾虛而致的痰多腹脹、氣不順的情況就有調理作用。當然,臨床用藥時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辨證加減用藥。
【注意】:以上為中藥科普內容,如有此類癥狀需要調理的,一定要在專業中醫師的辯證指導下應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