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第20天,《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破了38億,《哪吒》以36億人民幣折合約5.4億美元的票房成績,不但進入中國影史前四,也邁入了“全球動畫片票房TOP50”,確切名詞在40左右。不過隨著影片延檔上映和北美上映,票房進前十也不無可能!
我們不認命的小哪吒,是唯一一部上榜全球動畫票房TOP50的百分百國產動畫,因為嚴格來講《功夫熊貓3》是中美合拍,還有一半的美國血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觀影人次,已經破億。在中國,觀影人次破億的影片只有三部《戰狼2》《流浪地球》和《哪吒》。
雖然《哪吒》熱度不減,但是要超越這份全球動畫票房TOP50榜單的第一名就有點難度了。目前,全球動畫片票房榜排名第一的,也是2019年的新片:真獅版《獅子王》。《獅子王》以13.3億美元的票房,超越了《冰雪奇緣》(12.9億美元),拿下榜單的全球動畫票房冠軍。
不過,相比真獅版《獅子王》在全球“大殺四方”,它在中國觀眾這兒卻未獲得預期中的熱捧。豆瓣評分7.4分,相比25年前的動畫版《獅子王》(9.0)少了1.6分。票房成績,也被7月26日上映的《哪吒》壓制,《獅子王》從7月12日上映迄今在中國拿下8.27億人民幣票房。雖然迪士尼做出“延長秘鑰”的決定,但對比《瘋狂動物城》在中國拿下的15.2億人民幣,仍無法挽回《獅子王》在中國撈金愿望落空的事實。新網民課堂醫院宣傳推廣包收錄外鏈
情懷滿分,技術一流的真獅版《獅子王》為何在中國觀眾這兒,沒有做到預期呢?《哪吒》是顛覆經典,重塑經典IP的價值觀。《獅子王》卻是顛覆技術,精神內核卻無多大改變,不少觀眾吐槽:“忠實還原,沒有突破”、“25年前的故事簡單復刻”。
區別就在這里了,那些已經八、九刷甚至十刷《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中國觀眾,絕不是沖著“技術多牛掰”,抑或“哪吒特效做得太逼真”而如此熱血的。他們喜歡的是電影中塑造的“魔童”、“敖丙”、“李靖”甚至“申公豹”這些角色,喜歡的是電影中無處不涌動的“情”。這才是無法復制的,中國人的文化基因。中國動畫有中國情懷在里面,一部好的國漫不僅僅是對特效的認真精致,也是對中國經典的塑造!相比于國外把去錢都用在特效上,國內雖然特效也占比很大,但是總體成本不高,故事是主要,《大圣歸來》是這樣,《哪吒》也如此!
近幾年國產動畫也在慢慢崛起,技術的升級也意味著成本的增加,但是整體質量在上升!像《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上映于2015年,據傳制作成本大約為6000萬人民幣,而近期的《白蛇:緣起》的技術要比前者更加成熟,花費的錢也更多,制作費到了8000萬。這兩部作品都代表了國產動漫新的高度,成本也比過往的國漫要高很多。哪吒比兩者更加成熟,預計制作成本上億,在加上宣發費用,估計總成本在1.5億元左右,因此38億的收入,扣除1.5億的成本,凈賺36.5億,據悉《哪吒》有1600個聯合投資人,就算每人前期投入10萬元,最終人均可分得:36.5億/1600=2281250元。
隨著國家對電影產業的體制改革,讓許多受制于資本不能上線的作品有了新的渠道,電影市場各種題材得到多元化發展,自然也就有了更多引爆票房的機會,從另外一個方面看,個人參與影片出品也能為民間資本進入影視行業提供一個正規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