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尼赫魯的迷之自信
印度獨立后,第一任總理尼赫魯曾經說過,印度要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絕不會在世界上扮演二等國家的角色;如果不能做一個大國,印度寧肯就此銷聲匿跡。
印度一直將自己視為“大國”,在內政外交中充滿了“迷之自信”。尤其在中印戰爭前夕,他們的信心膨脹到了頂點,當時的論調是,一個印度的士兵,可以抵得上五名解放軍。然而殘酷的戰爭中,印度一敗涂地,為避開解放軍鋒芒,差點連首都都要換地方了。
實力如此不堪的印度,是什么讓他擁有如此的心態呢?

尼赫魯

文化與宗教的基礎

印度有著悠久的歷史,印度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3000年,哈拉帕文化即已經開始孕育,并發展壯大,印度也因此得以躋身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印度的宗教也異常繁榮,諸多宗教發源于此,例如佛教、印度教、婆羅門教、密教等。中國古代的高僧不遠萬里來到天竺,將求取真經作為他們畢生奮斗的目標,可見當時印度文化之昌盛。
歷史與宗教為印度自信心態的塑造打下了基礎,正如他們引以為傲的泰姬陵。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曾經形容這座王妃陵寢是“永恒面頰上的一滴眼淚”,是印度人心目中最純潔的地方。
古代的印度富于文化和教養,的確有讓他們驕傲的資本,但這種驕傲絕非近現代以來展現的狂妄。我們所熟知那個印度,要從近現代說起,他的自大另有根源。

印度

民族獨立的榮光

1857年,英國政府讓殖民地的軍隊改用恩菲爾德來復槍,由于子彈上涂有豬油或牛油,拆開時需要士兵用牙咬,因此激起了強烈的反對,由此也拉開了印度近百年的獨立運動。
第一次的武裝起義雖然占領了德里,在印度北部和中部形成了氣候,但遭到了英國統治者的鎮壓,最終以失敗告終。
軍事斗爭的失敗讓印度人民改變了策略,他們采取了議會斗爭的方式,通過建立政黨來增強獨立思想的影響力。1885年成立了印度國民大會黨,很快獲得了社會的廣泛支持,并發展成為印度最大的政治力量。

甘地
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在圣雄甘地的領導下,印度的反殖民運動翻開了新的篇章。這一時期,他們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并以此作為國大黨的行動綱領,獲得全國各界人士的廣泛響應。
1942年,印度國大黨通過了由甘地起草地“退出印度”決議,決定動員全社會所有力量,實現最大范圍的不服從運動,制定了退出英國政治綱領。
隨著戰后英國實力的迅速衰弱,已經無力控制印度這種龐大的殖民地。在1948年,不得不宣布將權力移交給國大黨,印度經過長期的斗爭,終于實現了民族的獨立,為一直遭受外辱的印度人民,打了一劑強心劑。

印度人民

果阿戰爭的巔峰

成功獨立的印度一路高歌猛進,1961年的果阿戰爭,更是讓他走向了“人生的巔峰”。長期以來,葡萄牙一直占據著印度西部沿海的果阿、達曼、第烏島等地,作為北約的一員,聲稱這些地區受到北約保護,并增兵至5000人,同時補充了武器彈藥。
印度派出的非戰斗部隊遭到了鎮壓鎮壓,傷亡200余人,于是采取了武力收復失地的方式,派出了3萬余人的作戰部隊,在空軍的配合下,開進了果阿地區。戰斗僅僅持續了48個小時,3000多支葡萄牙軍隊繳械投降。在這場戰斗中,雙方傷亡僅僅二三十人,幾乎等同于一場小規模的摩擦。
印度兵不血刃,結束了葡萄牙在果阿地區400年的統治。這是近年來,印度在面對西方強國時,取得的唯一一次正面戰場的成功。對于這場輕而易舉的勝利,印度上下沉浸在無比的喜悅之中。新德里的報紙稱之為“最得意的時刻”,大力贊揚印度軍隊在這場戰爭中體現出“旺盛的戰斗精神”。
緊接著,對于勝利的狂歡逐漸開始“變味”,印度從上至下變得越來越自負。印度總理尼赫魯也稱贊印度軍隊在果阿的“赫赫戰功”,稱其為“一支非常偉大和非常有效的戰斗力量”;他還指出,當下的印度軍隊,正處在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時刻,即使應付中國和巴基斯坦同時來進攻,也可以從容應付。

尼赫魯

第三世界“帶頭大哥”

在國際舞臺上,印度也逐漸尋找著“存在感”。在美蘇兩極爭霸的格局下,印度以第三世界的帶頭大哥自居,尼赫魯與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埃及總統納賽爾等,積極發起推動“不結盟運動”,主張國際關系走向民主,建立新的經濟秩序。作為“不結盟運動”的旗手,印度在國際上也著實風光了一把。
由于二戰當中印度遭受損失較小,又有英國工業的加持,經濟基礎相對中國要好上很多。根據當時的統計數據顯示,1949年的時候,印度工業產量跟我國根本不是一個量級。以鋼鐵工業作為標準,其產能是我們10倍,產業工人數也是我國的6倍。
戰后印度的GDP位居世界第十,人均GDP達到60美元,而同時期中國大陸是則是29.2美元。鐵路里程印度有5.3萬公里,而我國僅2.1萬公里,是我國的兩倍以上。當年印度經濟和各項基礎條件,堪稱亞洲第一。
這些亮眼的數據,是印度輕視亞洲其他國家的“底氣”,也是其一系列失誤決策的根源。

印度

被忽略的問題

印度的問題在于,忽視了自身的諸多不足,又大大低估了對手的實力。縱觀印度的一系列成就,很少是“硬碰硬”,基本是靠政治斗爭和民眾運動來取得的勝利。即使被他們大吹特吹的“果阿戰爭”,也是印度通過人數上的優勢,不戰而屈人之兵。
印度的軍事實力,幾乎沒有接受過實戰的洗禮,也根本無從檢驗實力的強弱。一戰、二戰中雖然有印度士兵的身影,但其是作為英國的附庸參戰,軍隊指揮官也都由英國人擔任,尚不具備獨立作戰的能力。
印度人總喜歡無限夸大自己的成就,而忽略自己當下存在的問題。就印度的獨立運動而言,就是非常不徹底的。這場運動以和談的方式完成政權交接,并沒有完全清除英國在印度的經濟軍事存在,并且完全套用了英國自治領的政治制度。
“印巴分治”也成為獨立運動中難以抹去的陰影,印度、巴基斯坦在宗教、政治、軍事上形成對立,克什米爾就像一道傷疤,橫亙在兩國中間久久不能愈合。

印巴分治

真正的大國

反觀中國,一直被戰火所洗禮。抗日戰爭中,牽制了日本陸軍的幾乎全部主力,中國以3500萬軍民犧牲的慘重代價,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為二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對中國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如果不是中國,那么日本就會從東邊攻擊蘇聯,并拿下印度,甚至遠擊澳洲,后果將不堪設想。
解放戰爭中,國共兩黨也是真刀真槍杠上了,動輒上百萬人的大會戰,創造了戰史上的奇跡。被新思想武裝起來的解放軍戰士,展現出驚人的毅力和非凡的素質,逐漸具備了與世界一流軍隊一爭高下的實力。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幾乎靠一己之力,將朝鮮從滅國的邊緣拉了回來,抵擋住聯合國軍優勢的火力,讓二戰中所向披靡的美軍,也嘗到了苦戰不勝的滋味。
中國的戰斗力,在一次次戰斗中得到淬煉與升華,一次次真刀真槍的實戰,練就了我們的皮糙肉厚。等到印度在邊境蓄意挑釁、制造摩擦時,我們以雷霆萬鈞之勢,給了他們沉重的打擊,獲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

抗美援朝

一路走到黑

按照常理,被中國一直偏師打得體無完膚的印度,本應該痛定思痛,進行深刻的反省和反思,他們卻為失敗找著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武器裝備不行、山地海拔太高、強大的空軍未參戰等,找足了各種客觀理由。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唯一的大國,對周邊的小國家奉行區域霸權政策。不僅肢解了巴基斯坦,促成了孟加拉的獨立,還將錫金納入版圖,成為自己的一個邦。在與周邊國家關于邊界和水源的談判中,印度不斷“秀肌肉”,讓一眾小國充滿了忌憚。
印度國內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加上外媒無所不用其極的追捧,幾乎就讓印度相信了自己“超級大國”的地位。他們自認為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從來沒有將中國看在眼里。在美版知乎“quaro”上,常常會有“中國何時才能趕上印度?”“上海何時才能超越孟買?”類似的提問。在他們眼里,中國依然還是那個剛解放的農業國,而印度,則享有著“日不落”帝國子民最尊貴的身份。

印度
最近就邊界問題,中印之間再現齟齬,印度各界求戰心切,聲稱如今的印度,已經不是1962年印度。然而透過這些浮躁的文字,我們看到的,卻依然是那個熟悉的、一個所謂“大國”的狂妄之態,60年間似乎沒有任何的改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莫迪的雄心:將印度建設成為發達國家!02
印度要想成為世界強國到底有多難?
尼赫魯的'大國美夢':印度要想成為強國到底有多難?
為什么緬甸拒絕尼赫魯的建議,不愿成為印度的一個省
穿越之旅:由邊境降旗儀式看印巴分治(二) by 周暢
1949年葡萄牙加入北約,為何1961年果阿戰爭被印度吊打時沒人幫忙?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都县| 仙桃市| 呼伦贝尔市| 宜都市| 泰兴市| 通化市| 开远市| 唐河县| 江门市| 大丰市| 普宁市| 中西区| 吉木萨尔县| 兰考县| 延川县| 离岛区| 平定县| 三河市| 石台县| 文登市| 镇康县| 轮台县| 宝丰县| 宿松县| 砀山县| 弋阳县| 内乡县| 涡阳县| 扶余县| 通河县| 瑞昌市| 尼勒克县| 秦皇岛市| 长岭县| 甘德县| 宜兰市| 灵武市| 宁强县| 万宁市| 江门市| 太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