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尋找春節一頓吵!
中秋國慶8天長假看你的另一半在哪里?
那天吃飯,鄰座是一個四十幾歲的男子,他是從省城趕回來參加宴會的,席間有人聊起父母的健康問題,男子似乎受到了觸發,一個勁地嘆息著。
原來,他是一個獨生子,好不容易從縣城考上了省城一所不錯的大學,畢業后在省城的一家大型國有企業上班,二十幾年的辛苦打拼,終于得以在省城立足——在單位“混”到了中層,成了家,有了兒子,最近剛買了一套八十米的學區房,日子可以說是越過越好。可生活在縣城父母卻因年歲增加,“狀況”不斷,令他苦不堪言。因他是獨生子,父母有了任何問題都是“第一時間”告訴他,哪怕是深更半夜,他接到電話二話不說,總是“第一時間”往家趕,省城離縣城200多公里路程,從高速走要三個小時左右,盡管如此,有時還是覺得自己“回得遲了”。
因為是鄰座,我就多問了他幾個問題,諸如,你父母有兄弟姐妹嗎?他們兄弟姐妹家有孩子在縣城上班嗎?你父母收入還可以嗎?他說,父母的收入不成問題,都有退休工資,看病什么的不愁,但父母從來不愿意“麻煩”別人,不希望被別人看成“生了個有用的兒子卻靠不上”,所以每每身體出了問題,要么兩個人互相照應,實在照應不過來就給他打電話。反正不過就是三小時的事,他趕回來也不至于誤太大的事。只是他自己覺得累,來去奔波,班要上,孩子要輔導,妻子工作也不輕松,他常常有一種身心俱疲的感覺。他說,平時他父母很少給他打電話,一打電話,必然是有了問題,所以,如果一段時間父母不煩他,他便覺得特別輕松,所謂“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而一旦來了電話,他接聽前總會心跳加速。
他說,有段時間,他想辭去省城的工作,賣掉省城的房子,帶妻子、孩子回縣城定居,隨便找個什么工作,只要能夠隨時照應年邁的父母就行。但后來想想,父母辛辛苦苦將他培養出去,他再帶妻子、孩子回到縣城,那不就是要重走父母的老路嗎?將來孩子想要在大城市立足,不是還要花幾十年的時間嗎?他也想過將父母接到省城去養老,可妻子也是獨生女,接了父母必然也要接岳父母過去,八十平米的房子,七個人怎么住得下?
他說,如果留在省城,就覺得對不起父母,但如果回到縣城,又覺得對不起孩子,真的是太難了。
聽了他的話,我覺得很難受,既為他目前的處境,也為我們自己的未來。但我從父母的角度出發,還是勸他千萬不要離開省城,不要輕易為了父母而放棄自己辛苦打拼換來的一切,畢竟小縣城的工作環境、生活條件、教育質量和省城有很大的差別,父母雖然越來越老,但有些問題你可以通過出錢來解決(請個保姆或護工什么的),當父母不在了,你們的生活還要繼續,千萬不要輕易毀掉現有的一切,不然,你父母會心疼并愧疚的。
他后來一直沉默著,啥也沒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