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頸動脈超聲在健康體檢當中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存在“頸動脈斑塊”這個問題。
在各種類型的斑塊當中,“低回聲”的頸動脈斑塊不僅非常常見,同時也備受關注!特別是關于這類斑塊的治療,一直都存在著一些爭議。
有人說,“低回聲”斑塊非常危險,因此,除了他汀類降脂藥以外,還需要吃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但也有人說,“低回聲”斑塊只用吃他汀就可以了,甚至,有的人連他汀都不用吃!
那么,“低回聲”的頸動脈斑塊究竟是不是真的很危險?到底需不需要吃藥治療?以及,需要用一種藥、還是兩種藥?大家耐心看完這篇文章,或許就會得到答案了!
的確,相較于內部均勻的“強回聲”或“等回聲”斑塊,“低回聲”斑塊以及內含“低回聲”區域的“混雜回聲”斑塊都屬于更為危險的不穩定斑塊,也叫【高危斑塊】或【易損斑塊】。
這是因為,均勻的“強回聲”斑塊內多以鈣化成分為主,“等回聲”斑塊則多為纖維性斑塊,它們一般不太容易發生破潰。而“低回聲”往往意味著斑塊的內部存在明顯的脂質成分、壞死組織等等,具有發生斑塊破潰的傾向。
內含“低回聲”區域的不穩定斑塊
頸動脈斑塊一旦發生破潰,血液當中的血小板會迅速在這里聚集形成血栓。這些血栓在脫落以后,會隨著動脈血流直接進入大腦,栓塞腦動脈,從而引起急性腦梗塞。
頸動脈斑塊破潰,血栓形成,可以引起腦梗塞
在2022版《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篩查與臨床管理專家共識》當中,專門提出了一套對頸動脈斑塊進行危險分層的方法。
其中指出,不論頸動脈斑塊的厚度(IMT)是多少,只要其合并有任何一項【高危特征】,那么,就至少應該劃定為“高危”這個危險級別。而“低回聲斑塊”本身就屬于一項非常明確的【高危特征】。
2022版《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篩查與臨床管理專家共識》
也就是說,只要超聲報告里提示“低回聲頸動脈斑塊”,那就意味著發生腦梗等心血管事件的風險至少處于“高危”這個級別!
大量的臨床研究已經證明,我們面對這種“低回聲”的不穩定斑塊,并非束手無策。
事實上,經過系統的治療,不穩定的頸動脈斑塊完全有可能轉變成相對穩定的斑塊,這一治療過程在醫學上叫做“穩固斑塊”,簡稱“固斑”。
從這個角度來說,“低回聲”的頸動脈斑塊是非常具有治療價值的一類斑塊!
而要想實現“固斑”,最主要的治療策略其實是降低膽固醇。
按照最為主流的“脂質浸潤學說”,之所以會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關鍵在于血液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這種所謂“壞膽固醇”在不斷地向動脈血管壁內進行“滲透”。
目前的醫學理念認為,只有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降到一定的程度,動脈斑塊的進展才能夠被遏制住;而假如能夠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降到更低的水平,則動脈斑塊甚至有可能發生逆轉(體積縮小)!
因此,2017版《中國頭頸部動脈粥樣硬化診治共識》早就提出,頸動脈斑塊的治療應該以他汀類降膽固醇藥物為主。
那么,是不是只要發現頸動脈上有“低回聲”斑塊,就都需要吃他汀呢?這個還得結合血液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來看。
按照2022版《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篩查與臨床管理專家共識》的指導,心血管風險處于“高危”這個級別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控制目標是“<2.6mmol/L”。
2022版《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篩查與臨床管理專家共識》
也就是說,只要有頸動脈“低回聲”斑塊(心血管高危),那么,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理想水平至少應該<2.6mmol/L。
假如血脂化驗顯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在2.6mmol/L以上,尤其是已經超過3.4mmol/L的情況,那毫無疑問應該吃他汀類藥物來進行治療。
在大部分情況下,有頸動脈“低回聲”斑塊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往往不會太低。因此,大多數發現了頸動脈“低回聲”斑塊的患者是可以考慮、也完全適合吃他汀的。
當然了,對于少數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沒有超過2.6mmol/L的患者來說,并不是必須吃藥治療的!在經過醫生的評估以后,也可以先通過改善飲食、運動鍛煉、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等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預來進行控制。
有人說,“低回聲”頸動脈斑塊不光要吃他汀,還得同時吃阿司匹林!因為,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預防急性血栓的形成,從而降低腦梗的發生風險。
這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其實,并沒有那么多的患者真的需要阿司匹林!
這是因為,阿司匹林在抑制血小板活性的同時,會增加出血的風險。因此,任何時候使用阿司匹林,都必須衡量出血與抑制血栓之間的【風險獲益比】!
最新的醫學理念認為,只有明確診斷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的患者,才屬于特別適合吃阿司匹林的人群。
而只有當頸動脈斑塊造成頸動脈狹窄超過50%的時候,這才算是引發了“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這樣的患者才屬于非常確定需要吃阿司匹林來進行治療的!
簡單來說,只要超聲報告上沒有提示頸動脈斑塊有超過50%的狹窄,那么,哪怕存在“低回聲”斑塊,也并不意味著一定需要吃阿司匹林!
總而言之,頸動脈“低回聲”斑塊確實屬于相對危險的一類斑塊,但是,它往往也更加具有治療價值。他汀類降膽固醇藥物是“穩固”甚至“逆轉”斑塊的基礎治療,大多數患者都完全有可能從他汀類藥物的治療當中獲益。然而,只有較少的患者真正需要吃阿司匹林。
(溫馨提示:不論是他汀還是阿司匹林均屬于處方藥,必須經由醫生處方并且在醫生的指導下才能夠使用!)
【參考文獻】
1,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篩查與臨床管理專家共識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網絡版)》,2022,5:e1000123(2022‐08‐13)
2,中國頭頸部動脈粥樣硬化診治共識 《中華神經科雜志》2017年8月 第50卷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