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梁山泊上的108位好漢,大多數都是粗獷的漢子,要說真正有文化的只有兩個人,即宋江和吳用,宋江曾寫過《潯陽樓反詩》,足見他有才華,而吳用是個秀才,兩人都算是熟讀經史之人,讀書人一旦壞起來,就會變得很壞,起梁山泊上有一位十分奸詐之徒,他也是讀書人。
晁蓋等人智取生辰綱時,吳用就顯得十分興奮,他對晁蓋說:"人多做不得,人少又做不得。宅上空有許多莊客,一個也用不得。"可見吳用早就想干一場,然而吳用劫生辰綱卻并不是為了錢,他是想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不甘心一輩子躲在鄉下當老師。
生辰綱的事情爆發后,晁蓋等人瞬間六神無主,而吳用卻十分清晰的指出上梁山這條路,可見這一切都在吳用的算計中,包括晁蓋將來的路如何走,他都給計算好了,來到梁山后,王倫容不下晁蓋等人,吳用又慫恿林沖殺了王倫,可見吳用心思之深沉。蘋果維修
然而很快吳用發現自己跟錯了人,吳用的志向是名留青史,但晁蓋卻沒有這一般心思,占了梁山后,晁蓋開啟了享樂模式,這跟吳用的想法不同,于是吳用就打算換一個人跟隨,很快宋江來到梁山,吳用就投到宋江的陣營了,這時晁蓋就已經被吳用給坑了,只是晁蓋自己并不清楚。
晁蓋打曾頭市時,吳用竟然沒有跟隨他,結果晁蓋就被射死了,跟著宋江成為梁山之主,吳用不僅坑死了晁蓋,連宋江最后都被他陷害了,其實吳用跟宋江不同,宋江想要招安,想為了朝廷建功,他是讀圣賢書的人,明白忠義的本質,所以宋江是想獲得朝廷的認可,而吳用卻只是想在歷史上留下名聲。
比如梁山泊好漢招安后,朝廷派他們去攻打遼國,當時吳用竟然無恥的提出:"我等三番招安,兄長為尊,只得個先鋒虛職。若論我小子愚意,棄宋從遼,豈不為勝,只是負了兄長忠義之心。"可見在吳用心里,根本沒有是非忠義之心,他只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活,幸虧宋江沒同意投靠遼國,否則吳用就把108位好漢的名聲全毀了。
后來宋江被朝廷奸臣陷害,很大原因是吳用的錯,如果吳用那么聰明的人,連樊瑞、燕青這些人都看得出來,他們征討遼國、滅田虎、殺王慶、誅方臘后,朝廷不會放過梁山好漢,難道吳用看不出來嗎?他自然看得出來,可他不愿說給宋江聽。
后來宋江死了,其實高俅等人對付的至少宋江、盧俊義等人,吳用并不在他們的目標之中,然而吳用、花榮聽說宋江、李逵死了,也跟著上吊自殺了,看起來像是殉情,其實吳用不得不死,他坑是晁蓋,又害死宋江,自己哪還有臉活著?
其實吳用的死,完全是自己逼死了自己,吳用堪稱梁山泊上第一奸詐之人,奸詐之人搞到最后,把自己也給逼死了,可算是咎由自取了,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