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掘金計劃##妙筆生花創作挑戰##深圳身邊事情##癌癥##深圳頭條##腫瘤##免疫##結直腸#
結腸癌患者的臨床隨訪
不同術后分期的結腸癌患者,隨訪計劃和隨訪時間會有所差異。臨床Ⅰ期的患者,術后每6個月隨訪一次,共計持續5年左右。而臨床Ⅱ到Ⅳ期的患者,則每3個月隨訪一次,總計約3年左右,然后每6個月隨訪一次,直至術后5年。5年以后則每年隨訪一次即可。
對于Ⅰ期到Ⅲ期的患者,隨訪過程中強調常規的體格檢查,尤其強調肛門指診,檢查血液CEA水平,實施肝臟超聲檢查,每年進行一次胸腔、腹腔和盆腔的CT檢查,同時進行結腸鏡檢查。對于有腫瘤標志物升高的情況,則需要實施胸腔、腹腔和盆腔的增強CT檢查。對于臨床Ⅳ期的結腸癌患者,胸腔、腹腔和盆腔的增強CT檢查則推薦每6-12個月檢查一次。肝臟超聲造影檢查僅適用于普通超聲或者是CT檢查中懷疑有肝轉移的時侯,才進行的檢查內容。
對于腸鏡檢查的推薦:推薦術后1年內進行結腸鏡檢查,如果術前因腫瘤梗阻無法行全結腸鏡檢查者,術后3~6個月需要實施一次檢查。每次腸鏡檢查中若發現進展期腺瘤(絨毛狀腺瘤,直徑大于1cm,或有高級別不典型增生),則需要在1年內復查。若未發現進展期腺瘤,則3年內復查,然后每5年一次。
PET-CT雖說是一種具有功能顯示的高級別影像學檢查,在隨診中僅推薦用于臨床懷疑復發,但常規性的影像學檢查為陰性的時候,比如持續性的CEA水平升高等。而不推薦將PET-CT列為常規隨訪、監測的手段實施。
直腸癌的隨訪
直腸癌的隨訪計劃和隨訪時間也是與結腸癌一樣,受到不同術后分期的差異而有所差異。臨床Ⅰ期的患者,術后每6個月隨訪一次,共計持續5年左右。而臨床Ⅱ到Ⅳ期的患者,則每3個月隨訪一次,總計約3年左右,然后每6個月隨訪一次,直至術后5年。5年以后則每年隨訪一次即可。
在隨訪檢查過程中,對于Ⅰ期到Ⅲ期的患者,隨訪過程中強調常規的體格檢查,尤其強調肛門指診,檢查血液CEA水平。對于臨床Ⅰ期到Ⅱ期的患者,實施肝臟超聲檢查,每年還需要進行一次盆腔的核磁共振增強檢查。對于臨床Ⅲ期患者,或者是CEA檢查異常,或者是超聲檢查異常的時侯,每年則需要進行一次胸腔、腹腔和盆腔的增強CT檢查,同時進行結腸鏡檢查。
直腸癌術后的結腸鏡隨訪主要目的是發現新生腺瘤或多原發癌,高位直腸癌的吻合口局部復發是很少發生的,而低位直腸癌的吻合口局部復發可以通過肛門指診來監測。
腸鏡檢查的策略,推薦術后1年內進行結腸鏡檢查,如果術前因腫瘤梗阻無法行全結腸鏡檢查,術后3~6個月檢查。每次腸鏡檢查若發現進展期腺瘤,絨毛狀腺瘤,直徑大于1cm,或有高級別不典型增生,需在1年內復查,若未發現進展期腺瘤,則3年內復查,然后每5年檢查一次。
PET-CT僅推薦用于臨床懷疑復發,但常規影像學陰性的時候,比如持續性CEA升高等,不推薦將PET-CT列為常規隨訪、監測手段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