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兒子好,還是生女兒好?這個問題自古就存在爭議了。有人覺得生兒子好,因為“養兒防老”;也有人覺得生女兒好,因為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在這方面,老祖宗也有自己的觀點,我們了解過后就會發現,古人也不是一直那么重男輕女的。
“生兒子好聽,生女兒命好”是從古代流傳到今天的一句俗語,原話是:“生兒順耳,生女好命”。這句話乍一聽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因為在我們印象中,古代人都是非常重男輕女的,生了兒子自然高興,怎么生了女兒也當作好事呢。91休閑網
我們先來說說為什么生了兒子好聽呢?當然是因為古代人非常重視香火的傳承,有這么一句話叫做“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后人引用它,作為孝道的一種標準。
所以那時候,很多人就算實在生不出孩子,也要過繼同族的子嗣到自己名下,這樣才能對得起祖宗,比方說吧,清軍入關后,滿清貴族也沾染了漢人的風氣,所以《甄嬛傳》中雍正的六兒子弘曕,被過繼給雍正十七弟果親王允禮的事,確實發生過。
當然了,過繼肯定比不上自己有親生的兒子,中國人非常注重血脈親緣,所以自己生了兒子、香火得以延續的話,就是一件大喜事,說出去面上也有光彩。這樣一來,別人都知道你有依靠了,家里有繼承家業、甚至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資本”了。
至于“生女兒命好”這句話,可以說是古人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眾所周知,古人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不再是本家的人,而是她夫家的人,所以生了女兒,主要是通過結親、把她許配給別人家,來擴大自家的人脈勢力等,女兒出嫁后,就不用自己操心了,落得個清閑好命。
但也有另一種說法,認為“生女兒命好”這句話,是在特定時期,古人也非常期待生個女兒的情況下產生的,因為生女兒可以幫自己獲得一些好處。例如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身為一個平民私生女,卻在進宮后受盡寵愛,獲封皇后,使得天下人一度更想生個好女兒。
當時民間有首歌謠是這么唱的:“生男勿喜,生女勿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衛子夫當了皇后,整個衛氏家族都顯耀了,她的弟弟衛青,還成了赫赫有名的大將軍。只是這樣看來,古人偶然重視女兒的原因,多少有些自私了。
到了現代,女兒也可以外出做一番事業,很多女人的成就甚至不比男人差,再加上女兒往往比較體貼,所以很多人更想生女兒了。小編認為,現在生兒子生女兒,都是既“好聽”又“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