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在滎陽和成皋之戰中,都是在極危險的困境中,采用計謀,才只身突圍出去,免于做項羽的俘虜和被打死。
劉邦在成皋之戰中,胸部曾中了項羽埋伏的弩箭,他當時怕影響軍中的戰斗土氣,假裝是腳部中箭,并且還強忍著傷痛巡視了軍隊,以免造成軍隊的惶恐。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劉邦在軍中的影響和地位。如果當時劉邦被打死,滎陽、成皋一線的防守可能很快就會瓦解,劉邦集團也可能會潰散。
如果劉邦在滎陽或成皋戰死,防線崩潰,劉邦集團這時可能分解為二:一個是蕭何在關中的力量,另一個是韓信在齊國的力量。這兩支力量恐怕難以再統一起來,即使暫時在蕭何的影響下得到統一,因為劉邦的旗幟已不存在,韓信不久也會采取獨立行動。
從項羽來說,他擊潰劉邦在滎陽、成皋一線的防線,打死劉邦后,是否會繼續進兵關中,把主力用來對付在關中的蕭何呢?
從當時的情況看,項羽似乎不會這樣做。因為他對關中地區一直沒有太大的興趣,他分封之后,一把火把秦始皇在關中的建筑都燒光,然后帶著掠奪的婦女寶物回到彭城,把關中分封給秦的三個降將,就說明他并不想占據關中。而且這時韓信與彭越的力量,又從側面和后方威脅他在彭城的統治。所以他只要在滎陽、成皋一線擊潰劉邦的軍隊,打死劉邦,他就不會把蕭何在關中的力量看在眼里,而會回師后方,再與彭越和韓信決戰,這樣蕭何就會取得整頓內部的時間。
從彭越起義后一直不肯離開家鄉一帶看,他在政治上并無多大的抱負。所以在劉邦死后,項羽如果集中力量對付韓信,彭越不是投靠韓信就會投向項羽,不可能成為一支獨立的力量。項羽如果先集中力量對付彭越,他可能很快就撤退回巨野澤,再也.構不成對項羽的威脅。所以項羽的主要對手還是韓信。
韓信這時的勢力所及,雖然已經包括齊、燕、趙一帶,但燕、趙與他的聯盟并不鞏固,只要劉邦一死,趙國的張耳恐怕就不會聽韓信的指揮,或者與項羽結盟,或者成為一支獨立的力量。燕國本來就是在韓信的威逼下才投降的,劉邦一死,只要韓信的力量稍受挫折,他就會投向項羽。所以韓信的力量主要還在齊國。但是田氏的力量在齊國仍很強大,他們雖然暫時被韓信粉碎了,如果項羽加以支持,田氏的勢力馬上還會東山再起。可見韓信與項羽對抗,他的地位并不穩定。韓信如果能爭取到彭越的支持,一開始能用奇計打幾個勝仗,還可以穩定在齊國的統治,否則就可能很快被項羽擊敗。
如果項羽在滎陽、成皋打死劉邦后,就把主力集中對付彭越和韓信,蕭何在關中就可以得到重振力量的時間和機會。蕭何可以集中關中的兵力,趁項羽主力東移的機會,再出兵占領榮陽,成皋一線,恢復劉邦與項羽原來對峙的格局。這時韓信如果能立東部拖住項羽的主力,堅持比較長的時間,蕭何就可以取得足夠的時間來恢復西線戰場;如果韓信和彭越的力量很快被項羽消滅,當項羽的主力再度西移時,蕭何就難于抵抗項羽的攻勢,關中地區很難保證不被項羽占領。
關鍵是劉邦被打死后,蕭何,韓信和彭越能否繼續保持一段聯盟的關系。如果劉邦一死,就互不統屬,彼此獨立,項羽就可以趁機收買拉攏一些人,對其他人再各個擊破,劉邦集團的力量就會瓦解得更快,再也形不成對項羽的威脅,因而形成仍由項羽主宰一段時間的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