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9
在執政風格上,晚年的王導比以前更寬容。
寬容到了幾乎是非不分的程度!
他不是沒有底線,只是他的底線幾乎沒有底線——一旦你觸碰到了底線,他就把底線往下再挪一挪!
公元330年初,將領郭默發動兵變,殺死江州刺史劉胤自立,王導為了息事寧人,馬上就任命郭默為新的江州刺史。
但荊州刺史陶侃對此卻堅決反對。
他義正辭嚴地寫信指責王導:郭默殺刺史,就任用他為刺史,如果殺了宰相,難道就任用他為宰相嗎?
王導回信辯解說:我只是為了暫時迷惑郭默,以便足下你做好準備予以討伐,這難道不是一種很好的策略嗎?
陶侃毫不客氣地反唇相譏:你說得對,這確實是好策略——養賊的好策略!
數月后,陶侃與庾亮聯合出兵,剿滅了郭默。
不過,盡管這種毫無原則的包容讓王導受到了不少非議,但王導似乎并沒有改變之意。
他處理政事,一向都是“務存大綱,不拘細目”——只抓大事,具體事務不怎么管。
現在則更是變本加厲。
很多密封的文件送到他手里后,不要說看了,他甚至都不拆封,直接批準了事。
不僅如此,他還嘆息說:人言我憒憒,后人當思此憒憒——別人說我糊涂,后人應當我懷念我這種糊涂……
事實也正如他說的那樣。
盡管王導的工作作風懶散到了連考拉都看不過去的地步,但效果似乎還是不錯的。
在他重新執掌朝政的這幾年,東晉朝廷的政局總體還是比較穩定的。
年幼的皇帝司馬衍對王導這個與他祖父同齡的三朝老臣也非常尊敬,每次見王導都要下拜,給王導下手詔,都要在前面加“惶恐言”三個字,中書省給王導的正式詔書,則要加“敬問”兩個字……
公元338年,63歲的王導又被尊為丞相。
此時的王導,可謂年高望重,倍極尊榮。
但有一個人,對王導卻很不服氣。
不是別人,還是庾亮。
前些年,由于惹出了蘇峻之亂,庾亮自知名聲不佳,不得不夾起尾巴做人了一段時間,但公元334年陶侃死后,庾亮代替陶侃接管了荊州,擔任都督江、荊、豫、益、梁、雍六州諸軍事,領江、豫、荊三州刺史,雄踞上游,手握重兵,他就再次威風起來了,常利用自己是皇帝舅舅這一特殊身份干涉朝政。
在得知王導晉升為丞相后,他很是不爽,甚至有起兵廢黜王導的打算,幸虧王導的親家——駐在京口、同樣手握重兵的太尉郗鑒對此強烈反對,庾亮才不得不罷手。
不過,王導本人的態度倒顯得很灑脫。
據說有人偷偷把庾亮的密謀告知王導,讓他早做防備,沒想到王導卻不以為然地說:我和元規休戚與共,這種荒謬的言論,不是智者所該傳播的。何況,就算你說的是真的,元規真的來了,我就頭戴方巾歸隱還鄉,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這就是王導的氣度!
宰相肚里能撐船,他的肚子里能開航母!
當然,再完美的玉石,也不會沒有瑕疵,再溫和的性格,也不會沒有脾氣。
王導偶爾也有忍無可忍的時候。
尚書蔡謨就曾惹得他大發雷霆。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王導的妻子曹氏對王導管得很嚴,王導不敢把小妾帶回家,只好別館藏嬌——另外建了一個別館,以安置那些姬妾。
沒想到這事后來還是被曹氏知道了,曹氏勃然大怒,帶著家奴殺氣騰騰地殺向別館。
王導當時正在外邊清談,得知消息后頓時臉色大變,他擔心姬妾們會受到曹氏的凌辱,慌忙上車,趕往別館。
魏晉名士習慣坐牛車,王導嫌牛跑得太慢,生怕自己落在曹氏后面,便用麈尾(魏晉名士清談時拿在手里的裝飾物)的柄拼命抽打牛的屁股,樣子十分狼狽。
王導有沒有及時趕到,曹氏和他的姬妾們有沒有發生沖突,史書上并未記載,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這件事很快就傳遍了建康的大街小巷,無論是朝堂上的老臣,還是菜場上的老陳,對此都津津樂道。
王導,不是名士頂流嗎?
一生都注重優雅,此刻卻如此狼狽!
軍情緊急的時候他都那么淡定,奸情緊急的時候卻是那么不堪!
不過,考慮到王導的面子,一般人都只會在背后談論。
蔡謨卻是個例外。
他一本正經地對王導說:聽說朝廷要給您加九錫?
此時的王導位高權重,加九錫是完全可能的,所以他以為是真的,趕緊表示謙虛:不敢當,不敢當……
蔡謨微微一笑:別的有什么不知道,短轅犢車、長柄麈尾是一定有的。
王導這才明白,蔡謨是在諷刺他。
問君能有幾多損,居然故意挖坑讓我往里滾!
太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