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息肉是息肉的一種,指的是我們腸道粘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變,包括炎癥性和腺瘤性兩種。多發生在中年以后,大約有25%~80%的發生率。
其中最危險的是腺瘤性息肉,若是控制不好,就可能會引發癌變。
29歲小伙小聰,是一家上市公司的營銷總監,由于平時工作繁忙,為了節省時間,經常食用麻辣燙、炸雞等快餐,殊不知幾年下來,隱藏了不少胃腸道疾病。一次體檢中,顯示自己患有大腸息肉。
醫生說:小聰的息肉病理類型為腺瘤樣息肉,直徑超過了1cm,而且有側向發育,這種息肉極易發生惡變,所以建議及時切除。
一聽到要手術,小聰連忙否決,害怕會有因為手術帶來的創傷和可能存在的風險,比如腸穿孔。但隨著醫學的發展, 這種幾率連0.01%都沒有,可小聰就是不聽,匆忙辦完手續出院了。
可是之后,小聰的的癥狀卻越來越厲害,不僅經常腹痛不說,還出現了便血等表現,一次,小聰實在是腹痛的不行,才趕緊跑去醫院檢查。
然而醫生檢查完后,一切都已晚矣。因為腺瘤樣性息肉病變腸癌晚期,小伙的生命也進入了倒計時,醫生斷言不會超過半年。
腺瘤樣息肉病變腸癌?或許這個大家很少聽說,但是不得提醒一句,一旦發現這種息肉,絕不能輕視不管,盡早手術切除。因為這種息肉是腸道內埋下的一顆定時炸彈,會隨著時間推移發生惡變,最短3年或可發展成為惡性腸癌。到那個時候處理起來,不僅手術創面大,而且未必能控制的住病情,就如同這年輕小伙小聰一樣,發展到晚期,五年預后僅有5%-8%,多數存活時間不到半年。
大腸息肉按照病理分型來看,常見分為4類,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錯構瘤、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癌變率最高,這跟病理分型、腺瘤數目多少、大小有很大影響。通常<1cm腺瘤性息肉癌變率幾乎為零,>1cm腺瘤性息肉癌變率就會逐步增大,到>2cm癌變率可達到50%-60%,如果息肉數目超過3粒,癌變率會更高70%以上。
如果你也有大便性狀改變情況出現,不妨做個腸鏡排查,發現腺瘤樣息肉最好及時切除,以防癌變可能性。切除后患者3-6個月做好隨訪,以確保徹底切除干凈。如果仍有殘留需要做二次或者多次手術,完全切除后,病人五年內需要隨訪一次。
不過說到底,人們還是最懼怕腸息肉所帶來的不良后果——腸癌,其實,腸癌發生前,身體還會伴有3種異常!
1、經常腹部絞痛
早期腸癌并發腸梗阻時,可能會出現劇烈的絞痛,伴有腹脹、腸鳴音亢進、便秘等現象。若是慢性梗阻,腹痛就會進行性加重,同時大便還會出現帶血和黏液的情況,只要出現上述癥狀,患者一定要重視起來。
2、便中帶血
若是你們排出的便中帶血,便血若是鮮紅色可能是痔瘡引起的,但若是便血不僅是暗紅色還有膿血,那很可能就是腸癌了。因此,請及時就醫。
3、其他癥狀
隨著腫瘤擴散浸潤加重,腫瘤表面潰爛失血和毒素吸收,可導致患者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表現,這個時候會出現明顯的貧血、消瘦。
養護腸道,預防腸癌,4件事必不可少:
一、戒煙限酒
吸煙,喝酒,也會增加腸癌的風險。
研究表明,抽煙的男性,患上直腸癌的幾率,比不吸煙的高34%;抽煙的女性,患上直腸癌的幾率,比不吸煙的高43%。
研究發現,大量飲酒,可能會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并且,酒精,能促進結腸癌細胞的肝轉移。
所以,預防腸癌,一定要戒煙限酒,切莫貪杯。
二、補充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這種不能被人體消化的營養素,卻能喂養腸道有益菌,養護腸道健康。補充膳食纖維的方法很簡單,多吃蔬菜水果,菠菜、油菜、蘋果、梨等蔬菜水果都是含有膳食纖維的。
對于上班族來講,還有個更方便的補充方法:喝玉蘭根茶。
玉蘭根是一種藥食兩用的小植物,現已被收入我國藥典,其重要作用是預防腸癌,改善腸道健康。
調查顯示,玉蘭根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對養護腸道,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腸炎都很有幫助。它還能降低大腸的pH值,可以增加腸道的有益菌數量,抑制有害菌的生長,改善腸道內菌群環境。
此外,玉蘭根還含有低聚果糖,具有清腸排毒、改善脂質代謝,降低血脂、調節機體免疫系統,促進礦物質吸收等生物活性,有很好的預防肥胖癥以及抗癌作用。
平時可以將玉蘭根炒制成茶,方便補充。
三、生命在于運動
運動少,導致脂肪堆積,易肥胖,還會增加消化道的負擔,妨礙正常消化,脂肪的代謝產物最終容易轉化為致癌物質。
所以,生活中,要注意,邁開腿,多運動,控體重,避免過于肥胖。
快走、慢跑、游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四、多做防癌篩查
腸癌的篩查,一定不要忽視。
尤其是,40歲以上的肥胖人群。
有腸癌家族遺傳病史、腸道息肉、經常熬夜久坐的人,及時完善腸癌篩查。
40歲后,每年做一次大便隱血試驗,每5-10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
50歲后,每五年查一次乙狀結腸鏡/ 結腸造影/ CT結腸成像,每3年做一次大便DNA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