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萌芽、準備時期
1、年代:20世紀初到40年代末
2、社會背景:維新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對我國新文化和近代教育制度的誕生和成長起了重大推動作用。
3、歷史事件
1902年,蔡元培的通信教授法,標志著我國函授教育的萌芽。
1914年,商務印書館創設最早的函授學校。
陶行知曾率先租用無線電舉辦教育廣播。
1940年,成立了電化教育委員會。
(1)函授廣播教育剛剛起步;
(2)開始應用幻燈、電影、廣播、電唱、錄音等媒體進行教學初步嘗試;
(3)電化教育委員會并未開展太多活動。
(1)新中國政府通過函授教育提高干部和工農的理論、文化和專業水平,培養社會經濟建設 需要的大批專門人才;
(2)城市電大為在職教師和職工業余進行高等教育提供機會。
(1)第一代大學層次遠程教育的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函授學院于20世紀50年代初建立;
(2)第二代大學層次遠程教育的代表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創建于1960年2月;
(3)1955年2月,中國函授教育有了第一批專科生共1600人。
(1)函授教育成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2)高教部和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規范函授教育的條例;
(3)廣播電視大學的畢業生大多數成為工農業和文化教育事業方面的骨干力量。
(1)1987年2月,國家教委頒發了《普通高校函授教育暫行條例》,這是中國高等函授教育的 第一個法規文件;
(2)1988年1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發了《關于向成人本科畢業生授予學士學位的暫行條 例》,并規定其適用于高等函授教育;
(3)1979年1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在北京正式成立,全國除西藏、臺灣之外的28個省、自治 區、直轄市都建立了省級廣播電視大學。到1985年廣播電視大學已經發展成為結構和功 能獨特、具有相當規模的全國性遠程教育系統;
(4)1981年,我國建立了國家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隨后又建立了中等教育自學考試制 度;
(5)1987年,我國正式建立了中國電視師范學院和中國教育電視臺;
(6)1989年起,國家教委批準廣播電視大學招收參加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統一入學考試的應屆 高中畢業生,作為高等專科學歷教育的新生;
(7)1990年,國家教委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內部設立了中國燎原廣播電視學校,負責面向全 國農業、農民和農村的使用培訓;
(8)1997年,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內部設立了中央廣播電視中等專業學校,負責組織和協調 全國廣播電視大學系統舉辦的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
(9)1994年,國家教委批發了《關于廣播電視大學貫徹“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意 見》這一重要文件。《意見》確定了中國廣播電視大學在21世紀初的發展目標,即初步 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遠程教育開放大學。
(1)高等函授教育的重建和繁榮時期;
(2)全國廣播電視大學系統的建立及其快速發展時期;
(3)開創和發展了衛星電視教育;
(4)到80年代前半期,我國多層次、多種模式的遠程教育達到一定的繁榮;
(5)廣播電視大學經歷了控制、調整和重新定位的過程。
(1)國際趨勢:終身教育、全民教育、繼續教育、遠程教育;
(2)國內趨勢: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要求,傳統教育面臨挑戰,再教育、再培訓需要遠程教育來 實現。
(1)1999年1月國務院批轉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了“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形成開放式教育網絡,構建終身學習體系”的任務,從而拉開了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序幕;
(2)1999年,教育部批準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湖南大學這四所高校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