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萌芽和準備期
1. 年代:20世紀初——40世紀末
2. 社會背景:維新變法、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對我國新文化和社會主義制度的誕生和成長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3. 重大歷史事件:
1) 1902年,蔡元培創辦中國教育會刊行叢報,實行通信教授法——我國函授教育的起源
2) 1914年商務印書館創設函授學社——我國最早的函授學校
3) 20世紀30年代,陶行知曾率先租用無線電舉辦教育廣播
4) 1940年,電影教育委員會和播音教育委員會合并,成立了電化教育委員會
4. 特點:
1) 函授廣播教育剛剛起步
2) 開始應用幻燈、電影、廣播、電唱、錄音等媒體進行初步嘗試
3) 電話教育委員會并未展開太多活動
二、 創建、起步和中斷期
1. 年代:20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70年代末
2. 社會背景:
1) 新中國教育通過函授教育提高干部和工農的理論、文化和專業水平,培養社會經濟建設需要的大批專門人才
2) 城市電大為在職教師和職工進修提供機會
3. 重大歷史事件:
1) 第一代大學層次遠程教育的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函授學院就建立在20世紀50年代初
2) 第二代大學層次遠程教育的代表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創建于1960年2月
3) 1955年2月,中國函授教育有了第一批專科生共1600人
4. 特點:
1) 函授教育成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2) 高教部和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規范函授教育的條例
3) 廣播電視大學的畢業生大多數成為工農業和文化教育事業方面的骨干力量
三、 恢復、繁榮和調整期
1. 年代: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
2. 社會背景:“文化大革命”結束,人力奇缺
3. 重大歷史事件:
1) 1987年2月,國家教委頒發了《普通高校函授教育暫行條例》,這是中國高等函授教育的第一個法規文件。
2) 1988年1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發了《關于向成人本科畢業生授予學士學位的暫行條例》,并規定其適用于高等函授教育。
3) 到1998年,共有635所普通高等學校提供高等函授教育,另有4所獨立的函授學院。
4) 1979年1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在北京正式成立,到1985年廣播電視大學已經發展成為結構和功能獨特、具有相當規模的全國性遠程教育系統。
5) 1981年,我國建立了國家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隨后又建立了中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
6) 1987年,我國建立了中國電視師范學院和中國教育電視臺。
7) 1989年起,國家教委批準廣播電視大學招收參加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統一入學考試的應屆高中畢業生,作為高等專科學歷教育的新生。
8) 1997年,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內部設立了中央廣播電視中等專業學校,負責組織和協調全國廣播電視大學系統舉辦的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從此,遠程教育成為我國開展非學歷教育的重要形式。
9) 自1986年起,國家教委對全國廣播電視大學的招生以及各省級廣播電視大學的招生配額實行嚴格控制和限制。
10) 1994年,國家教委批發了《關于廣播電視大學貫徹“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意見》這一重要文件。
4. 特點:
1) 高等函授教育的重建和繁榮
2) 全國廣播電視大學系統的建立及快速發展
3) 開創和發展了衛星電視教育
4) 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多層次、多種模式的遠程教育達到了一定的規模
5) 廣播電視大學高等專科教育的控制、調整和重新定位
四、 戰略革新和起飛期
1. 年代:20世紀90年代下半期
2. 社會背景:
1) 在國際社會大環境中,發展遠程教育已經是一種趨勢;
2) 國內教育領域普遍呼吁,現代遠程教育是一種多、快、好、省地發展學校教育和終身學習的重要選擇。
3. 重大歷史事件:
1) 1999年1月國務院批轉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了“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形成開放式教育網絡,構建終身學習體系”的任務,從而拉開了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序幕。
2) 2003年9月,國務院召開了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下發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決定》明確提出“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