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萌芽和準備期(丁興富,2002)
年代:20世紀初—40年代末
社會背景:中國歷史的變革時期
重要歷史事件:
(1)1902年,蔡元培創辦中國教育會刊行函授實行通信教授法—我國函授教育的起源。
(2)1914年商務會館創設的函授學社是我國最早的函授學校。
(3)陶行知率先租用無線電舉辦教育廣播。
(4)1940年,電影教育委員會和播音教育委員會合并,成立了電化教育委員會。
特點:
函授廣播教育剛剛起步;
開始應用幻燈、電影、廣播、錄音等媒體進行教學初步嘗試;
電化教育委員會并未開展太多活動。
2、創建、起步和中斷期
年代:20世紀50年代—20世紀70年代末
重要歷史事件:
(1)第一代大學層次遠程教育的代表中國人名大學函授學院就建立在20世紀50年代初。
(2)第二代大學層次遠程教育的代表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創建于1960年2月。
特點:
函授教育成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教部和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規范函授教育的條例;
城市電視大學為工農業和文化教育事業培養了眾多骨干力量。
3、恢復、繁榮和調整期
年代:20世紀70年代末—20世紀90年代中期
重要歷史事件:
(1)高等函授教育的重建和繁榮期
1987年2月,國家教委頒發了《普通高校函授教育暫行條例》,這是中國高等函授教育的第一個法規文件;
1988年11月,國務院學院委員會頒發了《關于向成人本科畢業生授予學士學位的暫行條例》,并規定其適用于高等函授教育;
到1998年,共有635所普通高等學校提供高等函授教育,另有4所獨立的函授學院。
(2)全國廣播電視大學系統的建立及其快速發展時期
1979年1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在北京正式成立,全國除西藏、臺灣之外的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建立了省級廣播電視大學。
(3)我國遠程教育在20世紀80年代前半期的繁榮時期
1981年,我國建立了國家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隨后又建立了中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
(4)20世紀80年代中期—20世紀90年代中期相對平穩的發展和調整時期
1987年,我國正式建立了中國電視師范學院和中國教育電視臺;
1989年起,國檢教委批準廣播電視大學招收參加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統一入學考試的應屆高中畢業生,作為高等專科學歷教育的新生;
1990年,國家教委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內部設立了中國燎原廣播電視學校,負責面向全國農業、農民和農村的實用技術培訓;
1997年,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內部設立了中央廣播電視中等專業學校,負責組織和協調全國廣播電視大學系統舉辦的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遠程教育成為我國開展非學歷教育的重要形式;
1994年,國家教委批發的《關于廣播電視大學貫徹“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意見》確定了中國廣播電視大學在21世紀初的發展目標,即初步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遠程教育開放大學。
特點:
高等函授教育的重建和繁榮;
全國廣播電視大學系統的建立及其快速發展;
開創和發展了衛星電視教育;
到20世紀80年代前半期,我國多種層次、多種模式的遠程教育達到了一定的規模;
對廣播電視大學高等專科教育的控制和調整。
4、戰略革新和起飛期(現代遠程教育階段)
年代:20世紀90年代下半期
社會背景:
在國際社會大環境中,發展遠程教育已是一種趨勢(終生教育、全民教育、繼續教育);
國內教育領域普遍呼吁,現代遠程教育是一種多、快、好、省地發展學校教育和終生學習的重要選擇。
重要歷史事件:
1999年1月國務院批轉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了“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形成開放式教育網絡,構建終生學習體系”的任務。
1999年,教育部批準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和湖南大學這四所大學開始現代遠程教育試點。
目前,我國共有68所普通高校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被批準為試點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