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月夜,蘇軾約著三五好友,一起劃船在赤壁之下游玩,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喝著酒,唱著歌,這是多么快樂的事情啊。在這個美好的晚上,人是可以忘記一切煩惱的。
但人真的能忘記俗世的煩惱嗎?此時的蘇軾正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不僅官職丟了,而且險些喪命,他在游玩的時候能忘記這些仕途中的打擊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此時的蘇軾真的“無閑事掛心頭”?若是自己無心于仕途,那倒是一次無憂無慮的游玩,可是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下,讀書人是要“學(xué)而優(yōu)則仕”的。雖然也有許多文人選擇了歸隱,但這種歸隱大多都是無奈的歸隱。
此時的蘇軾“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但快樂應(yīng)是短暫的,痛苦才是永恒的。
此時“飲酒樂甚”,但在快樂的外表之下,依然是掩蓋不住內(nèi)心的焦慮與不安的。于是“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詩言志,音樂也是可以傳情的。在簫聲的背后流露出一種生命的無奈與悲涼。客人是誰,我們不得而知,但這并不重要,蘇軾只不過是想借客人的音樂來表達自己的心情罷了。
蘇軾為何而悲呢?接下來他借客人之口說出了自己思考很久的問題,這些問題絕不是那天晚上脫口而出的,一定是醞釀了很久的。曹操本是一個大英雄,“而今安在哉”,再了不起的人最后不也是煙消云散嗎?我們這些“漁樵于江諸之上”的小人物呢?毫無疑問,最后也是會無影無蹤的。我們生命短暫,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到結(jié)局都是一樣。最后說到自己煩惱的根源:“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這里有兩層含義,一是感嘆生命的短暫,另一個是人間煩惱太多,渴望像神仙一樣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人遇到了痛苦,總得想法去解脫。譬如,曹操在《短歌行》里感慨人生短暫,“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面對這短暫的生命,他并不是消極沉淪,而是想著招攬人才,建功立業(yè)。所以這是一種豁達超脫的人生態(tài)度。
我們看看蘇軾是如何超脫的。“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怎么理解呢?說得通俗點,就是人要學(xué)會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要把自己的視角放在宇宙的層面上,要從大的視角去看世界。人生如流水循環(huán)往復(fù),人生如月亮陰晴圓缺,人生如花開花落等等,雖然有一時得失,但最終還是那江水,還是那月亮,一點也沒有發(fā)生改變,“物與我皆無盡也”,萬物和我都是永恒的。
這種思想和莊子的“齊物論”是一脈相承的。莊子不僅齊萬物,而且也齊生死。人生哪,不就是一場夢而已。你不會知道,你現(xiàn)在是在醒著,還是在夢里。
說到萬物是永恒的好理解,那么“我”怎么可以永恒?有人說,“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我不敢茍同,此時的蘇軾可以說是跌到了人生的谷底,有啥德?有啥功?至于自己的文章能否流傳千古他自己都無法確定。
也有人說,“人生代代無窮已”,雖然個體的生命結(jié)束了,但人類確是綿恒永存的啊。可是,作為一個普通的個體,誰會關(guān)心人類的永恒啊?更何況,人類的永恒能解決自己的痛苦嗎?
怎么才能讓“我無盡”呢?研究蘇軾的經(jīng)歷,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蘇軾身上是有佛家思想的,佛家講究的是因果輪回,佛家講究的是今生來世。所以,肉體的我們消亡了,但把時間線拉長,我們會在另一個世界存在,故而人就可以得到永恒了。
蘇軾身上不僅體現(xiàn)了佛家思想,而且也是有道家思想的,道家思想的核心就是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一切順其自然。下面蘇軾提到“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說白了,是你的終歸是你的,不是你的,強求也得不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想也白搭,因此,我們能做的就是盡情地享受江上之清風(fēng),山間之明月。好好地享受這大自然帶給我們的饋贈,我們唯一能把握的就是自己啊。
所以,蘇軾尋求解脫的方法是和曹操不一樣的,曹操身上體現(xiàn)的是儒家的思想,是要積極進取,是要建功立業(yè)。而蘇軾在《赤壁賦》里佛家和道家的思想要多一些。兩種思想無所謂優(yōu)劣,正所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赤壁賦》更像是蘇軾與自己內(nèi)心的對話,他的內(nèi)心是不寧靜的,但又不甘于這樣痛苦,于是他一步步地深入剖析自己,終于明白了生命的本原。生命的本原就是要學(xué)會放過自己,把自己的目光放在更高更遠的位置。想象我們站在宇宙的巔峰,往下俯瞰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很渺小。泰山又如何?大海又如何?在你眼里,它們都不過是秋毫之物罷了。如果說,把你自己的胸襟打開,感受世界,感受宇宙,那么眼前的這些瑣事煩惱,都不算什么了。一切讓它隨風(fēng)而去吧。因此,整篇文章,不僅文辭優(yōu)美,而且思想幽深,值得吟誦與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