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認真分析關羽這個人,非常有意思。說他忠義無雙,沒有錯,但實際上他的心胸并不開闊;說他智勇雙全,能獨當一面,是個帥才,也對,但他的政治頭腦其實比較淺薄。
關羽有兩次不滿,一次是針對馬超,馬超歸附劉備后,兵取成都,立下大功,關羽表示要入川和馬超較量一下武藝孰高孰低;另一次是針對黃忠,劉備奪取漢中,進位漢中王之后,封黃忠為后將軍,關羽大為不滿,表示自己“誓不與老卒同列”。
為什么關羽會有這些舉動呢?咱們來分析一下關羽的心態,事情要從劉備入川說起。
劉備受同為漢室宗親的劉璋相邀,率兵入川,去給劉璋助拳。劉備出兵,劉璋出錢,雙方結成同盟,共同對付占據漢中,虎視川蜀的張魯。但我們發現,劉備得到錢糧后,頓兵不前,并沒有和張魯發生什么沖突。
劉備光吃飯不干活,劉璋就覺得不對頭。而隨后,又挖出了與劉備暗中勾連,欲里應外合,奪取西川的張松這個大叛賊。事情到了這一步,劉備的野心和計劃完全暴露,也就顧不得什么“勿以惡小而為之”了,借口涪關守將楊懷、高沛行刺,劉備翻臉殺人,率大軍向成都進發,要向劉璋討個說法。
劉璋糊涂,但川蜀也并非皆是無能之輩,看穿劉備的人也不在少數。大將張任、泠苞、劉璝這些人先前就覺得劉備這廝靠不住,劉璋就命令他們率兵去抵御劉備。apple售后
張任這個人非常厲害,能文能武,智勇雙全,他在劉備大軍的前進道路上設下了埋伏,落鳳坡一戰,劉備的智囊軍師龐統殞命疆場,西取川蜀的戰略計劃受到嚴重的挫折。在這種危急形勢下,劉備只能向荊州大本營求援。諸葛亮率張飛、趙云等精兵猛將入川增援,荊州就留給了關羽鎮守。
這個決定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作為劉備的兄弟,關羽最早跟隨劉備,資歷深,功勞大,威望高,能力強,久經沙場,能攻善守,是留守荊州的不二人選。只有關羽能鎮得住荊州這群驕兵悍將,虎視江東而震懾北方。
關羽鎮守荊州,真正成為獨當一面的重將。在當前的戰略形勢下,在劉備集團中,無論地位、權力還是責任,關羽都成為僅次于劉備的第二號人物。但據守荊州,關羽的地位、權力和責任雖然都提高到一個戰略級別,他最重要的任務當然就是防御了,這也就意味著在當前形勢下,關羽是很難建立功勞的。
與關羽不同,張飛、趙云、黃忠、魏延,甚至劉封這些武將們卻得到了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他們在西川這片廣闊的區域攻城拔寨,躍馬馳騁,在戰場上充分發揮著各自的軍事才華。
這段時間,關羽的內心充滿了煎熬,他只能作為一個旁觀者,靜靜地看著別的戰將們奮勇沖殺,建功立業。作為一名曾經叱咤風云的名將,如今只能作壁上觀,關羽是非常焦急的。
關羽這個人性情驕傲自負,睥睨天下,目高于頂,虛榮心很強,“善待卒伍而驕于士大夫”,他和劉備集團中那些高層同僚的關系相處得并不十分融洽。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在劉備西取川蜀和攻奪漢中的這段時間里,關羽的情緒變得很不穩定,神經極度敏感。
馬超歸附了劉備,率兵直取成都,在他強大的壓力下,劉璋開城投降,馬超這就相當于立下了滅國之功,居功至首,地位一躍而起,受到劉備的重獎厚待,甚至超過了張飛。遠在荊州的關羽頓時坐臥不安,他馬上寫信詢問馬超是何等人物,居然這么厲害,我關某人很想進川去和馬超較量一下武藝高低。諸葛亮對關羽的性格還是很了解的,知道他的心病,于是回信說:
“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當與益德并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表面上是夸贊關羽武藝絕倫,相貌堂堂,作為獨當一面帥才,豈能和馬超這種匹夫之勇一般見識。言下之意其實是讓關羽放心,沒有任何人能撼動他的地位。
虛榮心得到了充分滿足,關羽非常高興,他就把諸葛亮的來信展示給眾人觀看。大家可以看到,關羽就是這種心胸,他的思維方式比較稚嫩。
隨后,奪取益州的劉備開始繼續向外擴張,吹響了進軍漢中的號角。在戰場上,各位將領再接再厲,各立新功。張飛兵出閬中,蒙石、瓦口關、宕渠三戰曹軍猛將張郃,穩固了巴中、巴西;黃忠救葭萌,退張郃,奪天蕩,占對山,定軍山斬殺夏侯淵,一舉奠定了劉備集團奪取漢中的首功;孟達、劉封攻取了房陵和上庸,建立了荊、益兩州之間的紐帶;趙云據漢水,襲糧道,以寡敵眾,空營震懾曹軍主力不敢寸進,被贊為“子龍一身都是膽”;年輕的魏延也在歷次戰斗中展現出高超的軍事才華,被劉備任命為漢中太守。
取得漢中之后,劉備進位漢中王,功臣戰將都得到了封賞,關羽被封為前將軍,居于首位。但關羽非常尷尬,因為無論是收取益州,還是奪取漢中的這些戰役中,關羽其實只是個看客,寸功未立。關羽的虛榮心很強,非常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他敏銳的神經甚至懷疑,那群功臣猛將是否已經在交頭接耳,竊竊而語,對他的地位和能力產生了質疑。
以關羽一向驕矜自負的性格,這肯定是難以忍受的。于是他要發泄不滿,那目標是誰呢?肯定不能瞄準張飛,張飛是三弟,功勞也是有目共暏的;也不能瞄準馬超,上次已經發泄過一次了,再糾纏不休就顯得自己太小器;也不能針對趙云,趙云忠厚,已經夠委曲求全了,連個爵位都沒有;還不能針對魏延,提拔魏延是劉備的主意,不能打大哥的臉;更不能針對劉封,人家是劉備的干兒子。
想來想去,關羽終于瞄上了黃忠。黃忠位列四大將軍,還封了侯,關羽很不高興,“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怎么能與我相提并論呢? 其實大家完全能明白,關羽其實并不是對黃忠有什么意見,其實關羽是自己現在所處的狀態很不滿意。別的戰將都是因功受封,唯有他是無功而居高位。
而劉備的處理方式是怎樣的呢?――給關羽“假節鉞”。再通過費詩的話:“將軍即漢中王,漢中王即將軍也。”這其實是劉備的一個暗示:關羽想證明自己,我給你機會,也給你調兵遣將,自專征伐的大權,你可以用戰功來讓眾人心服口服。
但從戰略上講,關羽北征襄樊是一個巨大的錯誤。關羽當時的兵力并不足以向北攻城略地的同時,還能保障對江東的穩固防御。東吳絕不能坐視劉備集團擁有荊州,再取得襄樊,而占據江、漢兩條水路的上游,對東吳形成巨大的威脅。只要關羽北征,東吳那是百分之百會下手的。
關羽敗亡,正在于關羽過分的虛榮和自矜,劉備過分的縱容和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