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才能成己。懂得克制,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不被情緒牽著走。
誰都有情緒,但智者懂得克制自我,降伏情緒,讓一地雞毛的生活自動遠離。
有人說,人是環境的產物,道不同不相為謀,價值和頻率不同,沒必要彼此討好,更沒必要強扭在一起。一味地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世界上最愚蠢的行為,就是你明明不夠強大,卻偏要跟別人講道理。
記住:位置不同,少言為貴。三觀不合,浪費口舌。
中國人做事,講究克己內斂,就是不放縱自己的欲望,凡事不過度,適中為妙。這是古人從大自然中習得的偉大智慧。節制又合理地滿足一定的欲望,可以讓人性好的一面更好地呈現,如果放縱欲望,不懂克制和節制,人性表現出的就會是貪婪和兇狠。而人的情欲是最大的敵人,一旦泛濫,就很難控制。情欲要靠內在的理性去壓制或調伏,否則就會生出很多心魔,而心魔禍端的根源,會讓我們進入到善的反面——惡。
一個人懂得克制,心智就會成長,人性也會跟著變得向上而積極,豐滿而和諧,我們成為一個堅韌且大度的人。而節制培養人良好的習性,讓我們不狂不躁。智慧之人,早已理解并認識到傳統文化中中庸和諧的妙境,并在實際的人際關系中加以運用。
如果想擁有一顆平和不爭的心,先學會克制,而后懂得節制。想玩時,克制。偷懶時,克制。放棄或逃避時,克制。克制其實是不斷地和另一個自己對決,是不斷地超越自己,讓自己不斷地提升和精進。
剛開始,你的克制可能很少看到成效。但隨著時間的持續和品行的養成,它將培養出一個強大的自我,到那時,你完全可以憑借全新的自己,迎接和挑戰一切的艱難險阻。
現代社會,很多欲望是人為附加的,根本沒有必要追求,多余的欲望只有一個作用,就是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沉重,讓原本輕松閑適的生活變得忙碌困惑。試想,買了房子,還有別墅;買了車子,還有豪車;掙了十萬,還有百萬千萬;欲望和物質的追求是沒有上限的,既然欲壑難填,我們為何不讓自己活得輕松愉悅些呢?
一味地忙著追尋物質財富、名利地位,人就會沉迷于欲望的泥潭,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心智也就跟著迷失,靈魂一旦走失,就很難重回美好和純真。
面對人性的復雜和欲望的龐多,唯有克制,我們的生命才能逐步走向完美,享受上天饋贈的禮物——自在一日閑,無煩掛心頭。
克制不是徹底消除人的欲望,在人性最基本的需求滿足之后,比如吃飯、睡覺、男女歡愛,剩下的需求最好的應對是用來做精神上的提升和凈化,其實就是自我實現和靈魂上的升華。
這里的自我實現不是那種為了一己之私而做出的“立志”選擇,而是把對整體的人類關切納入到個人生命的實際行動中,轉化為一種生命的內在動力,一種對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上的督促,更不要理解為那種不負責任只圖自我成功或自己榮耀的成功學。
一個懂得克制的人,心理成熟,內在充盈,不生無謂的雜念和貪心。一個社會盛行克制的風氣,就會少些事端,用仁心和道德的堅實堤壩,不讓沖動和情緒的洪水進入。
遇爛事,不糾結,不較真,自然釋懷。遇好事,不迷狂,不沾沾自喜,留存記憶。
克制是做人的品質,節制是良好的生活習慣。內斂克制,不生戾氣。低調節制,不生驕奢。萬物有度,重在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