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工作中,糖尿病患者一般在以下兩種情況下需要補充維生素B12,第一情況是長期服用二甲雙胍影響維生素B12胃腸道吸收,可能造成維生素B12缺乏;第二是糖尿病引起周圍神經病變。但是到底選擇維生素B12 還是甲鈷胺,還是兩種藥品作用都差不多呢?今天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維生素B12又叫鈷胺素,是一種含有3價鈷的多環系化合物,4個還原的吡咯環連在一起變成為1個咕啉大環(與卟啉相似),是唯一含金屬元素的維生素。高等動植物不能制造維生素B12,自然界中的維生素B12都是微生物合成的。維生素B12是唯一的一種需要一種胃壁細胞分泌物 (內源因子)幫助才能被吸收的維生素,參與制造骨髓紅細胞,防止惡性貧血,防止大腦神經受到破壞。所以有一種慢性萎縮性胃炎(又稱胃體胃炎),能夠產生內因子抗體,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會導致惡性貧血發生。
維生素B12片和甲鈷胺片都是營養神經的常用藥物,但甲鈷胺是維生素B12 在機體內的活性形式,也就是活化了的維生素B12,這是甲鈷胺和維生素B12最本質的區別,維生素B12進入人體后需要在人體內轉化為甲鈷胺,然后才可以產生藥物作用,而服用甲鈷胺就可以省掉這個步驟,生物利用度相對更高。
先來說一下第一情況:長期服用二甲雙胍可能造成維生素B12缺乏。其機制可能為小腸蠕動的改變,刺激腸道細菌過度生長,競爭性抑制維生素B12吸收。二甲雙胍還可以抑制回腸末端維生素B12內因子復合物的鈣依賴性吸收。而維生素B12是造血過程中參與核DNA合成的物質,缺乏會導致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因服用二甲雙胍阻礙維生素B12吸收,所以建議直接使用具有生理活性的甲鈷胺。
第二種情況:糖尿病引起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通常是指由于血糖長期控制不佳,使周圍神經損傷的一種疾病。除了應控制血糖達標外,還需要使用必要的營養神經藥物,比如維生素B12。維生素B12不僅是血細胞的生成的重要輔酶,同時也是神經細胞生殖發育的重要輔酶,具有非常重要的營養神經作用,對于有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合理補充維生素B12,能夠起到營養神經,改善癥狀的重要作用。
《糖尿病神經病變診治專家共識(2021 年版)》指出甲鈷胺作為活性維生素B12制劑,較普通維生素B12更易進入神經細胞內,可以促進神經元內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對髓鞘形成和軸突再生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能夠修復損傷的神經細胞,改善神經傳導速度。甲鈷胺可明顯改善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以及神經傳導速度。
通過以上介紹大家應該明白了,糖尿病患者如果需要補充維生素B12,建議還是選擇活性度更高的甲鈷胺。#頭條發文章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