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余,推掉這樣那樣的應酬,一個人獨處清靜幽雅的書房里,臨窗而坐,一杯茶一本書,慢慢地品,細細地讀,不亦樂乎;寥寥數行之后小飲一口,之后又專心致志再讀幾行,書香伴茶香,氤氳在其間,妙不可言;茶香醉人,書香誘人,伴著茶香讀好書,樂在其中……屈指算來度過了幾十春秋。
魯迅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是不是可以這樣說,有好書讀,會讀好書,也是一種清福;既會喝好茶,又會讀好書,那更是一種難得的福氣了。邊品茶邊讀書,鼻聞茶香,口品佳茗,眼觀好書,心靈放飛,思緒馳騁,縱橫天下,神交古人與今賢,暢游名山與麗水,難道不是求之不得、無與倫比的福氣與享受嗎?
自古以來,書與茶相伴,茶與書結緣,形影相隨,情深意濃。以書佐茶,自是古今文人雅士的愛好與追求,漢朝揚雄如此說:“熟讀《離騷》痛飲茶,方得為真名士也”。明代史可法是這樣品茶讀書的:“斗茶縱觀廿一史,爐香靜對十三經”。明代吳從先把喝茶與讀書更直接聯系起來:“讀忠烈傳,宜吹笙鼓瑟以揚芳;讀奸佞論,宜擊劍捉酒以消憤”。先賢們將讀書與品茶合二為一,是何等的瀟灑、快意啊。
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與丈夫的“賭書潑茶有余香”成為千古流芳的佳話。李清照一生愛書、愛茶,夫妻倆一邊做學問,一邊品茶,雅趣橫生。她在《金石錄后序》中記述了與丈夫之間的一段生活趣事:“每獲一書,即同共校勘,整集簽題……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分勝負,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
飲茶是一種情趣,讀書則是一種樂趣。
茶是許多讀書人伴讀之首選。讀書與品茶一樣,都需要有好的環境和心情,處于喧囂或煩悶中,難品茶中真味,難悟書中之要旨。茶可以使人守時、心靜、戒躁,讀書伴茶正得其妙,書中情、茶中味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如雨天遐想、月夜靜思,雅中見俗,俗中見雅,文中之情、文外之意,多在茶香之中。
一盞茶壺,或聞香,或啜飲,茶香縈繞于心,猶如微風拂面而來,倦意立即全消,何況品茶無論在何時何處都要把雜念掃除干凈,把名利剔除于身,保持一份圣潔的心靈,方可品味到其中的真味。讀書更需要平靜,“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有茶香相伴,性情才會超于平和,心境才會得以凈化,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清醒。清茶在杯,書卷在手,暗香浮動,一切塵囂悄然遠遁,令人心境澄澈、物我兩忘,摒棄了塵俗之思,杜絕了物欲之念,惟有書與茶的清幽之味。
不過,有時也會偶爾把茶忘記了。直到看累了,想累了,才想起已經涼了的茶,喝上一口思緒立刻飄蕩起來,心中隨之升騰起一種無可言明的感動。
從“開卷有益”的古代訓言,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殷殷勸勉;從“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的激情召喚,到“書是人類發出的最美妙聲音”的深情吟唱,無不在向人們說明書籍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紅塵滾滾、物欲橫流的當今,閱讀的習慣已經在不可逆轉地衰退,如果說這是人類的退化、其后果不堪設想,相信絕大多數人不會認為是危言聳聽吧!
喝茶要“品”,讀書要“悟”。喝茶能浸人心脾,滋潤肌膚,關鍵在品,善品者即使是杯苦茶也能感受其甜其香其爽;讀書能凈化心靈,給人睿智,關鍵在悟,善悟者即是身在逆境,也能感受人世之真之善之美。
品茶讀書,越讀味越醇;讀書品茶,越讀意越長。香茗相佐讀書,讀書伴品香茗,心神怡然,情趣高雅,其樂無窮!君何趁閑暇之時,舉一杯清茶慢慢品,執一卷好書細細讀?
本文來源:圖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告知刪除。王者榮耀開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