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生活。據(jù)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茶館起源于四川。據(jù)《成都通覽》載,清末成都計516條街巷,而茶館就有454家,幾乎每條街巷都有茶館。在老成都的文化中,茶館文化算是最經(jīng)典文化之一了,成都人最典型的休閑生活方式之一就是泡茶館,那種與生俱來的從容和骨子里的悠閑,再沒有比泡茶館更能體現(xiàn)了。泡茶館,自然是要喝茶了,四川人民有一個傳統(tǒng)的飲茶風俗,那就是蓋碗茶。
說起蓋碗茶,想必大家在很多古裝劇上都有看到過,尤其是清朝宮廷劇經(jīng)常出現(xiàn),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稱“三才碗”,一手握住茶托,另一手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聞香舒腑,再傾碗將茶湯徐徐送入口中,品味潤喉,提神消煩,那滋味,那意境,好不愜意,好不悠哉。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于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
所謂“蓋碗茶”,是成都最先發(fā)明并獨具特色,而且名堂特別多。包括茶蓋、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稱蓋碗或三炮臺。茶船子,又叫茶舟,就是我們常說的茶托,最早的茶船相傳是唐德宗年間,由西川節(jié)度使崔寧之女在成都發(fā)明的。起初是因為茶杯經(jīng)常燙著手指,于是崔寧之女就巧思發(fā)明了木盤子來承托茶杯,同時她又設法用蠟將木盤中央環(huán)上一圈,用來固定杯子,防止喝茶時茶杯傾倒。后來茶船改用漆環(huán)來代替蠟環(huán),再后來各種新穎百態(tài)的環(huán)底被造出來,有如環(huán)底杯。于是一種獨特的茶船文化,也叫蓋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區(qū)誕生了。后來這種特有的飲茶方式逐步由巴蜀向四周地區(qū)浸潤發(fā)展,清代京師(北京)頗為盛行,皇室貴族,以及高雅茶館,皆重蓋碗茶。如今,在成都很多茶樓、茶館,還是將蓋碗茶作為一種傳統(tǒng)飲茶方法,一般家庭待客,也常用此法飲茶。
在成都茶館喝蓋碗茶,還有很多特殊的講究:品茶之時,茶蓋置于桌面,表示茶杯已空,跑堂伙計會很快過來將水續(xù)滿;若將茶蓋扣置于竹椅之上,則表示人未走遠,少時即歸,自然不會有人侵占座位,跑堂也會將茶具、小吃代為看管。茶博士的斟茶技巧,既是一門絕技,又是藝術的享受,只見水柱臨空而降,瀉入茶碗,翻騰有聲;須臾之間,嘎然而止,茶水恰與碗口平齊,碗外無一滴水珠,堪稱成都茶樓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蓋碗茶,以蓋為天、以托為地、以碗喻人,三才蓋碗,講究的是天地人和,以和為樂。所謂嗜茶者,愛品茗,好茶道,也極重茶器,茶有茶道,器亦有其道,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在成都茶館,品蓋碗茶,韻味無窮。那種“俗”到極致的格局和氣氛,讓我們這些不懂茶道之人,嘗到的是成都通俗的氛圍,品到的是成都民俗的生活,看到的是成都俗的安逸的人生。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