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東西,孩子跟大人不一樣,大人腸胃的功能成熟了,吃什么都能處理好,孩子不一樣,吃到難消化的,很容易出現積食,有句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很對了,所以大人不要隨意喂孩子吃自己經常吃的東西,三思一下再喂。
前兩天哥哥家的小侄子就整天哭鬧,一家人都拿孩子一點辦法都沒有。奶奶說孩子3歲了,出現哭鬧的情況是正常的,不用太擔心。但誰知沒過多久小侄子就發起燒來,剛吃進的東西也會吐出來,這才帶著孩子去了醫院檢查。
檢查結果出來之后,醫生說孩子脾胃虛弱,并且體內有嚴重的積食,已經阻礙到孩子的正常發育,也是孩子平時容易哭鬧還生病的原因。醫生問了問孩子平時的飲食,也確定了造成孩子脾虛積食不發育的罪魁禍首,就是家長平時給孩子準備的食物。
3歲男娃脾虛不發育,勸告家長:傷脾食物就在廚房,你還給娃吃?
1、廚房里的“湯泡飯”
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吃“湯泡飯”,并且這種飯,孩子就沒有不吃的時候。湯泡飯容易下咽,家長看到孩子能吃不少也樂于給孩子做這種飯。實際上這種飯雖然容易下咽,但卻很難消化。湯泡飯容易給孩子帶來飽腹感,會讓孩子產生積食,影響正常的發育。美國輝瑞的功效
2、廚房里的“大魚大肉”
很多家長,尤其是家里的老人更喜歡給孩子吃一些“大魚大肉”,覺得這些食物又有營養,又能讓孩子長高長壯。但其實孩子脾胃嬌嫩,大魚大肉屬于比較肥膩的食物,這會在運化的時候產生濕氣,增加孩子脾胃的負擔,并且會讓孩子發胖,可能還會影響到孩子的長個發育。
3、廚房里的“調味品”
家長覺得孩子3歲之后就可以吃大人飯了,所以給孩子安排的飲食和大人都差不多,但實際上孩子身體嬌嫩,脾胃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有些家長為了飯菜鮮美會加很多的調味品,這些調味品孩子吃起來有滋有味也比較喜歡吃,但最終還是會傷及脾胃,也會給孩子腎臟帶來負擔,當孩子體質變差,更易生病。
養娃先養脾胃,這么喝奶,清理積食長大個
家長在帶娃的時候一定要有幫孩子養好脾胃的意識,脾胃是孩子的后天之本,能幫孩子運化營養。平時家長可給孩子喝牛奶的時候,在里面加一小勺火麻子油,搖晃均勻,喂孩子吃可以調理積食,養腸胃,平時在輔食里加給寶寶吃也是很好的,促進營養的吸收,減輕孩子脾胃負擔,給孩子提供身體發育所需的營養,讓孩子更健康的長大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