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鬧情緒是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事。比如:
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家長無從下手。吼吧,傷害孩子,不吼吧,孩子一直鬧騰。到底該怎么辦呢?
別急,往下看。
本期Q博士課堂,我院心理部主任陳穎老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將分享3個情緒問題的經典案例。幫助家長從中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應對方法。不用吼也不用打,科學應對孩子情緒問題。朵朵,3歲了,剛上幼兒園,她非常喜歡去幼兒園, 老師也很好。
但是最近老師反映:
果果什么都好,就是一句都說不得,剛說一句,還沒批評呢,她就哇哇大哭!自尊心這么強,以后怎么辦呢?
不只孩子,成年人面對批評的時候也會很難受,只不過成年人有很多的方式表達出來,也比較容易從負面情緒中脫離出來。而2、3歲的孩子聽到別人說她不好,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哭,把心里的難受表達出來。所以,你首先要做的是接納朵朵的情緒,輕輕地抱著她說:“被批評當然會難過,媽媽也被批評過呢……”。然后等朵朵平靜下來,再和她分析這件事:“老師這樣說你的時候,她說的是一件事,而不是針對你這個人。”平常在對孩子說話時要注意,不能說:“你這個人真笨、真懶惰、真差勁。”這些話與前面的對事不對人的自相矛盾。會加劇孩子的負面情緒。兒子明明,3歲了。如果我發現他尿急的樣子,提醒他去上廁所,他根本不理會,甚至會發脾氣。更糟糕的是,如果我忍住不提醒他,他會真的尿在褲子上,并會因此發更大的脾氣!兩三歲的孩子正是最執拗的時候,他很想自主,除非他自己提出要別人幫忙,否則討厭別人主動來幫忙。而且對于這么大的孩子來說,控制大小便是他很重要的一個工作、一項成就,他非常希望自己能夠搞定。所以一旦搞砸了,比如尿在褲子上,他會很挫敗、很不高興,然后大發脾氣。他可以發脾氣,但是他冷靜下來之后,你還是要告訴他:“下次有感覺,要記得去廁所。”家長要允許孩子獨立解決事情,假如失敗了,不要指責他:“看吧,剛剛明明提醒你了”。而是認同和接納孩子隨之而來的挫敗、發脾氣等各種負面情緒,減少孩子的負面心理壓力。我兒子現在5歲1個月。最近脾氣突然變得很壞。不說他還好,一說就扔東西,大吼大叫。我平時脾氣挺好的,但看見他這樣我就壓不住火氣,打了他。后面就更糟糕了。
有一次居然看見他打妹妹。我應該怎么教育他呢?
首先,處理方法失誤,武力和嚴厲的語言,只能迫使他把憤怒收回去。當時沒事了,但后面他去欺負妹妹,其實是一種憤怒轉移。
這種情況很危險,憤怒如果不及時疏導,要么攻擊他人,要么自殘。
這都不是你想要的結果。
其次,關于突然發脾氣,和妹妹有很大關系,很多家長會因為關注小的,而忽視老大。
發脾氣、扔東西、打人成了他宣泄的憤怒的出口。也是為了引起你們的注意、尋求關注。
憤怒就和恐懼一樣,是對于威脅到我們生存的事物產生的一種情緒反應。
除了疾病因素,孩子不會突然脾氣不好,可能是在之前就積累下來的,最近的事件只是爆發的導火線。
建議家長等到孩子接受事實、平靜下來之后,才是分析事情原因的時間。
英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Kathryn Mewes把孩子的情緒爆發形象地比喻為『情緒山峰(Emotion Mountain)』,大致分為4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認為都是別人的錯。
第二個階段:意識到是他們自己的行為讓其陷入窘境。
第三個階段:嗚咽以及接受了事實。
第四個階段:精疲力盡、回歸平靜。
優秀的家長,你從上面的案例中學到了多少呢?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吧!
從上面3位家長的敘述中,可以看出,孩子鬧情緒其實并不是無理取鬧,可能是這些原因:
家長你可以對照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情況,在和孩子分析問題的時候才有方向。
具體的處理方法可以參考下面總結出的一些規律:
1
① 面對孩子鬧情緒,家長處理的順序應該是接納、理解、共情、放下。
② 如果憤怒不能及時疏導,要么攻擊他人,要么自殘。③ 處理孩子的情緒之前,最先控制的應該是家長自己。下次孩子鬧情緒了,可以試試這些方法,為孩子美好的未來加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