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楊梅老師的文章,有著11年心理咨詢經驗的楊梅老師為我們講述家庭教育中“愛”的重要性。
楊梅老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級心理治療師、中級催眠治療師、中級繪畫治療師、中級箱庭治療師(沙盤)、中國教育學會成員。
擅長情緒障礙,行為障礙,品行障礙,學習障礙、親子關系等兒童的康復治療。
1
在臨床咨詢中,我發現有些孩子身心問題和家庭氛圍有很大的關系。
一個5歲抽動癥孩子的家里,父親常年在外工作,母親出軌。雙方都忽略了對孩子的關心,導致孩子還很敏感,時刻吸引別人的注意,引起關注。
一個7歲多動癥孩子的家庭,父親賭博,經常對母親進行家暴,后父母離婚。孩子也情緒多變,性格暴躁,在學校欺負同學。
還有可能是單親家庭,重男輕女、爸媽壓根不會愛人……這些都會導致孩子缺愛。
缺愛的家庭對孩子最大的影響是——培養出低自尊的孩子。
2
什么是低自尊呢?我從3方面給大家舉例說明:
社交:
無條件討好,不敢拒絕別人的要求,別人無論提出什么要求,直覺反應是好好好。說完心里難過,再不開心地完成別人的要求。
你好想說一句我不要這么做,但是你不敢。你怕對方不高興,哪怕那個人和你沒啥關系。
戀愛:慫+舔
面對喜歡的人:算了吧,我不夠好,我還是變得優秀再說吧。我配不上優秀的人,我找個差不多的人得了吧。
終于戀愛了:哇,還有人會喜歡我,我一定要對ta好。ta愛我嗎?我需要一遍遍確認,我好怕好怕ta離開我;
ta傷害了你:ta是愛我的,忍一忍,我對ta再好一點是不是 ta會回心轉意。
事業與學習:
永遠不會覺得滿足,永遠不會覺得自己足夠好。
考95分在怪自己為什么考不了滿分,一年賺100萬看到別人一年200萬,產生我怎么這么無能,我要拼拼拼。
無論取得多么高的成就,也無法產生自我認同,永遠有個聲音在腦海里回蕩“你還不夠好”的想法!
3
這些低自尊聲音怎么來的呢?
一個缺愛的孩子,在認知局限的基礎上,他不會認為這是父母的原因,他會把問題歸咎于自己。
一定是我不夠好,一定是我不夠可愛,所以父母不愛我。我多做一點,我變得再優秀一點父母就會愛我!
這種思維模式不斷重復與循環,最終形成低自尊信念,造成社交戀愛學習工作問題。
這種低自尊會限制孩子,怕東怕西,不能在社交中表達需求,不敢追喜歡的人,不敢冒險開創事業。
4
那如果你的孩子是低自尊應該怎么辦呢?
低自尊的修復是個科學而長期的過程,需要專業的心理老師幫忙。
通過專業的幫助,孩子就能變得更加自信,也更能接納自我,對他的學習、生活都有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