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楊永信”這個名字大家還有印象么?小鈴鐺以為他早就隱姓埋名,銷聲匿跡,沒想到…
今天楊永信的電擊治療網癮的視頻又出現在大眾的視線里。
聽著一聲聲慘叫,小鈴鐺這個網癮少女捏緊了拳頭,感慨好在以前我媽沒有因為我的網癮把我送進這個“魔窟”。
評論紛紛為這個慘叫的小孩心疼,也譴責孩子父母。
“別喊媽媽了,是媽媽把你送進來的”
我初中時,身邊也有很多同學沉迷網絡,其中大部分都是男同學。
他們把爸媽給的午餐錢省下來,就跑到學校外的未成年網吧去打游戲。網吧里煙霧彌漫,空氣混濁,打著劣質血腥的槍戰游戲,不亦樂乎。
他們長大后呢?
絕大部分沉迷于網吧的男同學初中畢業就沒讀書了,抽煙、喝酒、賭博、甚至吸毒。可能在初中的時候覺得這樣很帥吧,然而,到了稍微大一些來看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網絡成癮與學習成績有密切關系,甚至與我們的行為習慣也有關系。
那是不是所有網癮少年都得拉到臨沂戒癮中心去電擊治療,顯然不是的。
關于網癮怎么治療這個問題我們要分兩步:先問是不是,再問怎么辦?
網癮是不是我們平常認為的手機不離身?
網癮的定義是網絡嚴重影響人身心健康。
然而生活中的大部分小孩子按時上學認真聽課,回來休息的時候玩玩游戲就被父母認為是十惡不赦的大罪,這顯然對他們是不公平的。
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成了低頭族,打算把孩子送去做網癮戒斷的父母也由于沉迷于朋友圈而失去了底氣。
所以,當家長說孩子網絡成癮,先看看自己低頭玩手機脊椎出問題的樣子。
也不是所有的網絡成癮小孩都需要放任不管,那到底什么程度的網絡成癮需要矯正呢?
當過度的使用網絡對身體造成傷害、對工作、學習和社會交往帶來了痛苦,甚至正常的生活交往和社會的都受到了影響,就是屬于過度使用,應該進行矯正。
接下來再來回答第二個問題,小孩網絡成癮應該怎么辦?
楊永信的那一套肯定是不行的,這個對身心都有巨大的危害。
目前已知科學有效的網絡成癮治療方法——心理治療。
西南兒童康復醫學研究院心理治療部負責人楊梅老師說:
其實網絡這個東西對于孩子,尤其是充滿好奇的青春期小孩。
越神秘人越感興趣,你越不讓他做他越偏要做,小孩都是,你越打越罰,他就越要跟你對著干,反而管不了。
楊梅老師提出有效的治療方法——認知治療。
重視認知能力的開發,尊重自我矯正能力,因為父母強制,朋友規勸都收效甚微。
要擺脫過度沉迷,就得自己認識到改變的必要性,配合有效的方法,自己監督實施,循序漸進養成習慣,必要時讓身邊的朋友幫幫忙。
在最后,小鈴鐺想講一個身邊的例子。
我的發小,她家旁邊就是一個網吧,網吧老板借了她們家的錢拖著不還,她媽媽把她硬帶著去網吧讓她上網,把借的錢用此方式花光,媽媽還要求坐足幾小時。
她媽媽在網吧外面讓老板開了機子,然后就走了,留下發小一個人在煙霧繚繞的網吧。我的發小當時還是一個9歲天真可愛的小女孩呀!
那段時間后,我的小伙伴就成為了網癮少女。
初中家里給她買了電腦,我有事沒事也喜歡跑到她家里去。這個妹子打字的手速是我見過數一數二的快,這也得益于媽媽強行的“啟蒙”。
但是網絡并沒有影響到她的學習,她的成績依然很好,還了解了很多電腦的知識,導致上大學的時候,班里誰的電腦出問題就問她。
自己也喜歡搗騰電腦,學習寫代碼、做程序,雖然大學學習的會計,但是畢業后也自己寫小程序方便了工作,節省了大把的時間。
舉這個例子,小鈴鐺是想給家長傳達一個信念:只要掌握了度,孩子喜歡玩電腦也不一定是壞事。
因為每個個體的情況并不相同吧,對于認識改變的必要性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所以關于孩子情況和改變的方法家長可以留言詢問。